“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媒介呈現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民族團結一家親”是當今社會發展和進步的主題,如何更好地傳播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正能量,一直以來都是備受關注的話題。文章主要通過對電影《烏魯木齊的天空》進行分析,總結該電影中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媒介呈現手法,從而探討民族團結一家親如何通過媒介來進行更好的呈現。
關鍵詞:媒介呈現 民族融合 《烏魯木齊的天空》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的兄弟姐妹共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設和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雖然各民族在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他們始終相信民族團結是國家穩定和社會發展、進步的前提,只有各民族做到團結友好、榮辱與共,國家才能富強、人民的幸福生活才能得以保障。
“民族團結一家親”解讀
民族團結主要指的是反對壓迫、共同發展和維護統一,而民族團結一家親更多指的是各民族之間能夠像親人一樣彼此關心、促進共同繁榮發展。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發展的國家,各民族在相互交流、融合的過程中向前發展著。在這個過程中,各民族形成了各自獨具特色的歷史和豐富多彩的文化,盡管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曾出現過沖突和矛盾,但友好交流和共同發展始終是歷史發展的主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內容就是民族團結,它是任何時候國家發展和國家繁榮昌盛的重要保障,也是各個國家不斷追求的民族關系的重要方面。歷史和長期的社會實踐早已證明,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民族關系對于我國的長期穩定和發展是必不可少的,各民族之間和諧相處,互幫互助早已成為時代發展的重要主題,也只有各族人民團結一心,才能夠共同進步、共同繁榮。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是繁榮富強的中國夢實現的必要前提。
電影《烏魯木齊的天空》在選題方面不但貼近現實生活,而且較好地傳遞了“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正能量。它通過專業的拍攝技巧和專業演員的精湛演技,使得各民族之間和諧相處、互幫互助、榮辱與共的溫馨場景得以更好地呈現。就電影的傳播形式而言,將“民族團結一家親”主題通過視覺化的電影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在滿足受眾的視聽體驗讓受眾更加全面了解新疆的同時,有助于該電影到達更多的受眾,從而產生更為廣泛的影響力。
《烏魯木齊的天空》中“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媒介呈現
鏡頭對準普通人。電影《烏魯木齊的天空》主要講述的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新疆一處類似于北京大雜院式的“甜水巷1號”大院中,住著的漢族、蒙古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五戶普通人家之間所發生的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識也在不斷地覺醒,恰恰是那些社會生活中和自己有著大體接近生活經歷的普通人的故事,更容易激發受眾的好奇心和關注熱情。電影《烏魯木齊的天空》正是通過捕捉到了平時很容易被人們忽略的普通人身上所發生的平凡的故事,并通過客觀呈現的方式抓住了受眾的注意力。
注重把握細節,以小見大。該影片十分注重對故事細節的刻畫與把握,影片通過在多處看似平常的細節展示在突顯電影的主題的同時,彰顯出人性之美。電影中主人公劉沛初次來到甜水巷,由于饑餓想要買一塊馕,在得知囊的價格時拿著僅剩的幾角錢,顯得有些猶豫。當得知他是剛從外地過來,賣馕的馬合木提似乎明白了他的處境,于是便拿出了自己的干糧給了他一塊,并表示“這是自己的,不要錢”。這一幕場景在勾起了觀眾回憶的同時較契合了“民族團結一家親”的主題。當主人公劉沛執意將錢放在馬合木提的錢盒時,馬合木提看著劉沛走遠的背影會心一笑,這一看似平常的笑容更多地承載了兩個不同民族的陌生人之間對彼此的友好與信任。影片中海里且木的一句“我這輩子啥時候把客人晾在外面過?”從側面反映出了少數民族人民熱情好客的一面。與此同時,該電影通過以小見大的藝術表現手法,通過對“甜水巷1號”大院的刻畫,來反映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的宏大主題。
故事貼近生活,容易引起共鳴。影片中所講述的故事,十分貼近現實生活,通過一個個小場景和故事來讓受眾聯想到自己曾經經歷過或者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相似的故事。當無意中聽到的回族工人馬萬喜一家為剛出生的小孩沒有奶吃而煩惱時,主人公劉沛便走上街道,將自己胳膊上的手表取下來賣掉,用來給馬萬喜家剛出生的小孩買奶粉和雞蛋。
當劉沛取下手表而對方給他錢的那一刻,人們可以看出他臉上的驚訝和內心的無奈。這塊手表的價格應該遠遠不止眼前這一點錢,但在手表和人性的善良之間,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氐健疤鹚?號”大院,他將用手表換來的奶粉和雞蛋悄悄放在馬萬喜家門口。這種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看到的一幕,會更容易使觀眾想起自己曾經幫助別人或被別人幫助時的場景,更容易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尤其是馬萬喜一家拿著奶粉和雞蛋看向遠處的眼神,更讓無數觀眾為這一幕而感動。
對民俗文化的側面呈現。影片的前半部分中看似無關緊要的舞蹈排練,卻能夠間接地使觀眾感受到少數民族所特有的民族舞蹈,從舞蹈的步法到跳舞時所使用的道具都可以較好地反映出維吾爾族的民族特色。影片中所出現的馕,也是維吾爾族所特有的民族飲食,對于很多觀眾而言,或許這是第一次從熒幕上看到這種食物。這種形狀類似于饅頭和大餅的食物,不但制作方法與饅頭和大餅有很大的區別,而且在稱呼上也有很大的差異?!按蜮巍边@一說法,相信很多人如果沒有見到過“馕”的真實制作流程,是完全聽不懂的。這些看似在影片中沒有著重強調的事物,卻能夠不露聲色地反映不同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特色和語言特色,更好地反映了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
風俗習慣差異的喜劇化呈現。影片中通過對風俗習慣差異的喜劇化呈現,讓觀眾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的不同。在哈薩克族牧民吾努別克看來白菜也是一種草,羊吃一點是沒什么大不了的,也正是因此,才會有了讓人啼笑皆非的“菜嘛、草嘛、羊吃一點咋了?”的認知。但對于回族馬萬喜夫婦而言,這些白菜卻是他們接下來整個冬天的主要蔬菜。正是因為兩個不同民族之間對同一事物的認知的差異,才會出現后來的近乎玩笑般的矛盾沖突。影片中“古巴人是黑的,所以古巴糖也是黑的”,以及牧民吾努別克誠懇地勸羊自殺的這一系列在觀眾眼中看似荒唐的情節,卻從側面烘托出了不同民族的人們之間所具有的一種共同的善良的人性特質。 《烏魯木齊的天空》對“民族團結一家親”媒介呈現的啟示
注重人文關懷。人文關懷主要是指關注普通的個人或群體的生存狀態,發揚或倡導人性的真善美,關注個體或群體的現實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求。電影《烏魯木齊的天空》通過將鏡頭對準普通人和關注少數民族的現實生活和生存狀態,在體現影片的人文關懷的同時,更好地借助對人文關懷的強調來促進“民族團結一家親”主題在影片中得以更好地呈現。也正是因為該電影對人文關懷的重視,才使得該影片充滿了人性的溫度,在潛移默化中溫暖著每一位觀眾的心靈,使他們在看完影片之后產生更多的思考。
重視細節,關注受眾的觀看心理。電影《烏魯木齊的天空》對“民族團結一家親”理念的呈現可謂是見微知著,影片中通過多個細節的刻畫,通過以小見大的藝術表現手法來烘托和突顯影片的主題。“民族團結一家親”主題的任何一種媒介呈現在重視對細節的呈現的同時也要重視對受眾的觀看心理的考量,只有關注受眾的關注點,才能使得影片更好的引起觀眾內心情感的共鳴?!稙豸斈君R的天空》通過小孩玩捉迷藏,小茹仙不小心打翻牛奶將觀眾帶入童年回憶的同時,引起了觀眾的情感共鳴。通過海里且木看到小茹仙想吃炒雞蛋那種渴望的眼神,而作為母親的心疼真切感動著每一位觀眾,更好地升華了影片的主題。
注重人性美的挖掘。影片中對于“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呈現更多的是通過對不同民族人們人性真善美的挖掘來間接呈現。當住在同一個大院中的劉沛身受重傷時,整個“甜水巷1號”大院的其余四戶人家紛紛出手相助。這些平時看起來沒有太多交集的人們,在鄰居真正遇到困難時,能夠快速地擰成一股繩,紛紛向他伸出援助之手。馬合木提的一句“有我們一口吃的,就有他兩口吃的”看似不合邏輯的說法,卻真實地體現出了他的善良與淳樸。也正是因為影片中多處類似的對人性美的挖掘,使得整部電影都呈現出不同民族的人們對人性真善美的追求。
結語
影片《烏魯木齊的天空》對于“民族團結一家親”主題的呈現,是通過一個個貼近現實生活的看似平凡的故事來進行的。這些故事除了足夠打動人以外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可能會出現在中國的任何一座城市,因此影片擁有十分廣泛的受眾。該影片從鄰里間人與人的關系問題,折射出新時代的民族關系,以及它對于特定主題的呈現和突顯特色值得學習和借鑒。(作者單位:塔里木大學)
參考文獻:1.劉 賓:《多元文化語境下的人性美——電影〈烏魯木齊的天空〉觀后感》,《中國民族》,2011(5)。
2.黎 煜:《民族團結的縮影——〈烏魯木齊的天空〉研討會綜述》,《當代電影》,201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8475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