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班級為陣地,滲透民族團結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民族團結教育是學校教學的一部分,對培養學生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等品質有著重要作用。筆者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嘗試以班級為陣地,將班級建設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接軌,通過“文化建設——課堂聯動——活動助力”的“三步走”策略,讓學生識民族、愛民族,同時不斷地增強學生的班級凝聚力。
【關鍵詞】班級建設;民族團結教育;“三步走”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044-02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秾W校民族團結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在全國中小學范圍內,把民族團結教育納入教學課程。因為良好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有利于增強學生對民族基本常識的學習和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意識;也有利于提高學生之間的溝通、交往能力。筆者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嘗試以班級為陣地,將班級建設與民族團結教育接軌,通過“文化建設——課堂聯動——活動助力”的“三步走”策略,在民族團結教育上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第一步:文化建設,營造民族團結氛圍
良好的教育氛圍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無論學什么,學習氛圍是最重要的,如果氛圍濃厚,學生一定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耳濡目染。因此,在開展民族團結教育之前,班主任應該對班級進行文化建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民族團結氛圍。通過黑板報等多種渠道,宣傳民族團結。
1.出刊民族團結黑板報。
在班主任的指導下,以宣傳委員為核心,由黑板報出刊小組定期在教室黑板上出刊民族團結主題黑板報??梢岳L制少數民族人物圖,也可以介紹民族知識等。其內容豐富,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各民族的民風、民情和民俗,成了宣傳民族團結的“一方沃土”。
2.張貼民族團結文化墻。
在開學初布置班級的時候,班主任可以在班級的墻壁劃分出一塊文化墻,專門用于張貼民族團結系列資料。如,可以以主題形式,把民族美食、民族服飾、民族英雄人物等張貼在文化墻上,也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知道的民族知識收集起來貼到文化墻上,與同學們共同分享。
3.開辟民族團結圖書角。
我校的班級圖書角為流動性圖書角,每周更換一次課外書。班主任可以從學校圖書館中為學生挑選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與民族團結有關的書籍,加入圖書角,作為學生午間閱讀、課外閱讀的選擇之一。這樣可以讓學生們在書的海洋,書的世界中領略中國多彩民族的魅力。
第二步:課堂聯動,深化民族團結認識
課堂教學是學校中心工作,是實施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中加強民族團結方面的教學,是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重要方法。在日常教學中,除了每周三一節的《民族團結一家親》拓展性課程外,還可以由班主任牽頭,與各任課教師成立“民族團結教育聯盟”,挖掘其它各個學科中的“民族教育點”,實現課堂聯動教育。
1.拓展課為主,專課專上。
本學期開始,學校在三至六年級開設了《民族團結一家親》拓展性課程。教材由學校老師負責編寫,一學年分上下兩冊,每冊一個主題,每學期8課時。課程內容由五個板塊組成,即民族資料庫、民族閱覽室、民族體驗營、民族主題活動和民族成果秀。教材內容由淺入深,適合各學段的學生。任課教師要保證專課專上,并且根據教材內容,努力突破傳統教學模式,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教學。
2.其它課為輔,課堂聯動。
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在教學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各學科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實踐證明,通過與學科教學相結合,也能大大增強民族團結教育效果。
在班會課上,班主任開展“風俗情、團結風、民族魂”、“知我中華、愛我中華”、“各族同胞手拉手”等主題班會,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民族知識,增強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團結意識。在音樂課上,教師帶領學生欣賞動聽的民族歌曲、認識別致的民族樂器,學習優美的民族舞蹈,都能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感受民族藝術的魅力,接受本民族特有的精神,從而達到強化民族團結意識的目的。體育老師會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生活方式和民族習俗,開展不同的傳統民族體育項目,將這些集競技性、健身性、娛樂性和趣味性為一體的民族傳統體育融入到體育課堂后,使學生在強身健體的同時了解更多的民族體育項目,從而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第三步:活動助力,激活民族團結教育
班級文化建設中,活動必不可少。不管是班內開展的自組活動還是參加學校開展的德育活動,都是對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渠道。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多姿多彩的民族活動中接受熏陶,提高實效性。
1.班內開展“小組四個一”活動。
全班分成若干小組,以團隊合作的形式開展相關活動。(1)做一次調查,調查學校學生民族情況,并做好分類統計工作;(2)查一次資料,利用電腦課,搜集民族團結相關材料,做好電子記錄;(3)開一次座談會,小組與小組之間互相交流調查和搜集的資料;(4)辦一次競賽,利用班隊課,由班主任組織,舉辦民族團結知識競賽,設團隊獎和個人獎。在這些活動中,同學們熱情高漲,積極投入,合作愉快,不僅學到了更多的民族知識,更是提高了團隊凝聚力。
2.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活動。
如在“六一”大合唱表演中,我班多名學生身穿漂亮的民族服飾,表演《民族團結一家親》情景劇和《愛我中華》大合唱。獲得了一致好評;在“六一義賣活動”中,少數民族學生自制手工作品熱情參與,為貧困學生籌集愛心款;在運動會“民族傳統項目”比賽中,大家更是團結一致,取得了勝利。
3.利用校園文化建設開展活動。
我們校園中還有少數民族種植園、民族共建林、民族文化長廊等多個校園文化建設,都是開展民族團結活動的好平臺。如帶領學生走進少數民族種植園除除草、澆澆水、摘摘蔬菜……一起與少數民族同學體驗種植的樂趣和收獲的快樂。再如,秋高氣爽時節,民族共建林中的銀信開得真美,就可以帶領學生去撿拾落葉,做一做書簽等有意義的活動。總之,我們要讓學生走出教室,用更多精彩的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在活動中激活民族團結教育。
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是新時代中國夢的理念的召喚,是我校辦學特色的需要,也是對民族團結教育現狀的憂心。筆者通過“三步走”的策略,在班級建設過程中滲透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讓學生識民族、愛民族,培養學生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等品質,增強學生的班級凝聚力,最終讓民族團結之花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綻放。
參考文獻
[1]楊亞軍.《民族團結教育走入中小學課堂的形式應多樣化》[J].民族論壇,2010(4).
[2]王玉芬.《耕耘在民族團結教育的百花園》[J].中國民族教育,2009(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7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