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田園自然物為媒介,淺談幼兒繪畫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陳鶴琴先生在活教育中指出:大自然、大社會就是活教材,《指南》中提到“引導幼兒發現大自然、生活中的美、大膽表現美、創作美?!庇變豪L畫就是一種很好表現美的途徑。如何讓大班孩子的繪畫作品變新變活,我的做法是在內容形式上改出新意,在方法上活出精彩,在評價上創出特色,讓繪畫處于一種快樂、動態、開放的形式,讓孩子的繪畫作品飽含生命力。
創新 活教學 多樣評價
【中圖分類號】G 6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5-0047-01
繪畫具有基礎性、綜合性、漸進性等特點,講究技能、技巧以及表現形式。概括的講,繪畫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畫什么、怎么畫、畫的怎么樣。針對以上問題,我的做法是在內容形式上改出新意,在方法上活出精彩,在評價上創出特色。具體做法如下:
1.在內容形式上“改”出新意
(1)始于生活——畫什么孩子做主
片段一:周一請孩子們畫一畫稻穗,結果孩子們畫的是水稻?;顒雍蠛秃⒆觽兘涣靼l現,孩子們對水稻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基于此,我們把繪畫的內容調整為水稻豐收。
我們說幼兒是活動的主人,與幼兒有關的一切事物要征求他們的意見。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把舊有的自上而下的教師為中心的活動選擇方式,變成了自下而上的幼兒為中心的活動選擇方式,讓幼兒真正成為“主角”。
?。?)基于需要——哪里畫自由選擇
片段二:孩子們開始畫水稻,可是畫面效果卻顯得單板而沒有生氣。正當教師一籌莫展時,有個孩子說:老師,我要看著才會畫。基于此,老師們提議,為什么不把我們的畫畫地點移到水稻田里。
讓幼兒走出幼兒園,在真實的情景中去感受生活,通過親身體驗,在開放、自主、愉悅的環境中表現美。
?。?)終于成長——怎么畫形式多樣
片段三:水稻田寫生活動開始了,可寫生存在很大的困難。為此,老師們進行了專題教研活動,得到了解決方案,即繪畫以同伴合作的形式進行。
教師根據幼兒的活動表現,及時給出指導方案,同時把選擇的主動權還給孩子,讓幼兒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在方法上“活”出精彩
?。?)多重感知——繪畫需奠定基礎
片段四:孩子們在水稻田里寫生,可老師發現孩子們畫出來的水稻沒有細節。于是就讓孩子們走進水稻田里。用手摸一摸水稻,用身體丈量一下水稻的高度,觀察風吹來后水稻田發生的變化。
教師在指導幼兒繪畫時,應循序漸進,有的放矢的引導幼兒觀察,了解事物細微處的結構,幫助其分析結構,引導幼兒觀察整體和局部的關系,使繪畫化難為易。除觀察外,我們同樣可以調動身體的其他部位進行互動,多角度感知寫生對象的特征,對其質感、形態、性質有更全面的了解,奠定寫生的基礎。
?。?)追蹤跟進——繪畫可持續進行
片段五:一天午飯后,孩子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畫的是水稻從播種到插秧到成熟收割的過程。我突然想到,為什么不把水稻寫生繼續進行下去呢。
孩子們對水稻的變化和發展進行了階段性的、系統的、持續觀察,了解其生長變化的全過程,對其進行片段性的持續寫生。這種寫生不但能提高幼兒的繪畫能力,同時還對幼兒的觀察力、專注力以及對科學的興趣等起到良好的作用。
?。?)想象添加——繪畫向縱深發展
片段六:一天中午,一個小家伙偷偷的用手剝稻谷的皮,剝出一小碟米粒,然后拿出水稻寫生圖,把米粒一粒粒粘在上面。作品完成后,自信的向同伴介紹他的作品。
孩子的圖畫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力,我們應對其給予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同時,更應該給孩子提供支架,幫助其不斷想象,同時使繪畫作品充滿趣味和靈魂,讓繪畫教學向更高更遠的方向進行。
3.在評價上“創”出特色
?。?)展示肯定——保持繪畫熱情
片段七:我們請每位孩子給自己的水稻寫生圖取一個好聽的名字,然后把孩子們的水稻寫生圖在幼兒園大廳進行集中展示。
孩子們繪畫后的肯定評價對孩子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活動后能讓孩子們得到肯定以及成就感,從而保持繪畫的熱情,不斷進行新的創作。
(2)交流分享——梳理繪畫經驗
片段八:晨檢談話中,老師請孩子們說說自己最喜歡那副水稻寫生圖,請孩子們說一說喜歡的理由。
孩子們繪畫后的交流分享活動能有效幫助孩子們梳理繪畫的經驗,教師可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及時的歸納總結。
?。?)創編表演——提升繪畫目的
片段九:區域活動中,一群孩子圍在一起,隨音樂一會倒向這邊,一會倒向那邊。孩子們說:“我們在玩水稻豐收的游戲啊”。我突然靈機一動,為什么不請孩子們來創編表演一下自己的繪畫作品呢。
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畫面進行故事的創建,然后把他們變成一個個小表演。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給予畫面生動的靈魂,另一方面給孩子們提供一個舞臺,讓孩子變得活動、大膽,自身的圖畫作品也得到了升華。
水稻的繪畫結束了,但我們又開始了番薯的繪畫、花生的繪畫。我們為孩子們創設自由的繪畫空間,豐富繪畫內容,保護繪畫熱情,更重要的是整個繪畫過程處于一種快樂、動態、開放的形態,讓孩子們學會觀察,學會做生活的有心人。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劉令燕.潘美芳,張繼忠,虞永平,張斌 .幼兒園課程資源叢書:小小園?。ㄓ變簣@種植活動)[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5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