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學中打造趣味課堂的方法分享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生物在展現其科學性的過程中,與其他學科大不相同,其中充滿了生命元素。對于喜歡解讀大自然,擁有人文性情感的初中學生而言,生物知識具有極強的吸引力。但是,在傳統的初中生物教學實踐中,我們顯然沒有顯現出其中的美。而是用不適當的方法向學生展示了偏離正確軌跡的科學,使得學生在生物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缺少動力、缺少方法、缺少思想。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在初中生物學習實踐中,投入精力、應用情感、形成思想呢?筆者給出的建議就是打造趣味課堂,讓學生先成為主動型的學習者。文中筆者就對此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打造趣味課堂;方法
在開展初中生物教學實踐時,我們向學生展示了自然界的美、生命的美。對于人文性極強的初中學生而言,生物知識充滿了魅力。再有,對于初中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一個特殊的成長時期,“青春”對于他們充滿了神秘性。他們希望科學解讀自己內在的變化,他們對于自己就有極強的好奇心,而生物知識就可以幫助學生解決了這些問題。由此可見,初中生物學科對于學生而言,具有教學魅力,但是在傳統的初中生物課堂中,這種魅力并沒有得到體現。而筆者認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沒有打造趣味課堂。因為學的無趣,自然就開始厭學。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學實踐中,我們如何才能打造趣味課堂呢?本文中,筆者就對此進行了分析。
一、打造童趣化課堂
初中學生看上去是一群有別于稚童的少年。但事實上,在筆者看來,他們的內在仍然是一群大孩子。在我們構建趣味化課堂的過程中,不妨將相關的內容與學生的愛好結合起來,打造一個童趣化的課堂。在構建這樣的課堂時,我們要嘗試著融入學生群體,和學生做朋友,抓拍他們喜愛的時代元素,設計貼合他們天性的學習活動,減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代溝。以初中生物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我們周圍的生物》這一課為例,如果教師僅僅從理論上引導學生了解要愛護生物,保護生物,學生就不能從情感上理解解愛護生物的重要性。有一名教師給學生看一組鳥擬人的圖片,這是一種把鳥類繪制成Q版人物的圖片,以中華秋沙鴨為例,該圖片在左邊放一張中華沙秋鴨的實物圖,右邊則是中華秋沙鴨的擬人圖。該擬人圖是一個腳蹬紅色皮鞭、身著灰色網狀衣、頭發為黑色的健壯少年,這名少年手上拿著一把紅色的刀,右手抓住一條正在哭泣的魚,少年臉上現出興奮的表情。學生看到這張擬人圖,能立即了解到中華秋沙鴨的外型特征、習性性情、生活習慣等。學生面對著這種圖,會從心理產生一種親切感,他們會認為中華秋沙鴨和人類一樣,都是有生命的生物,人類怎么能夠為了一己的生存而傷害這些可愛的生命呢?于是學生便能明白學習生物的意義,并且愿意自主的愛護生物。
二、恰當的應用多媒體技術
在談論學校教育實踐時,很難脫離應用多媒體技術這一話題。在筆者看來,根源就在于我們是新時代的教育者,我們面對的學生群體是新時代的學習者。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學習中的一部分。在開展初中生物教學實踐時,我們不僅要將多媒體技術當作一種工具來加以應用,還要借助多媒體的優勢,構建個性化課堂,為學生拓寬學習的空間與時間,改變傳統的學習途徑,讓學生的課上所學發揮出最大的價值。以生物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一課為例:由教師應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學習,該多媒體課件以聲光效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動畫展現這一課要學習的知識。學生看完動畫片后,該多媒體軟件會播放細胞液、細胞核等截圖圖片和相關的選擇項,要求學生用鼠標點擊正確的選擇項。學生如果選擇了正確的生物概念,它會給出一個稱贊的大拇指,播放贊賞的掌聲;如果學生選擇了錯誤的生物概念,它會給出一個惋惜的表情和嘆息的聲音,并問學生是要學習這一概念知識,還是繼續答題直至答完答后再集中學習。
三、多種方式實現有效導入
在開展教育教學實踐時,一個好的導入,無疑可以決定一節課的成敗,而就具體時間而言,教無定法、學無定法。因此,筆者建議,在我們進行課堂導入環節的設計時,可以應用多種方法與情景課堂創設結合在一起,與分層教學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初中生物課堂中,用情感做動力、用方法做支持,形成自己的學習思想、學習意識、擁有行動能力。如《植物的開花和結果》一課為例,有一名生物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人們都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這說明生物的基因有其傳承性。假設現在有一株白月季、一株紅月季。假設把兩盆不同顏色的月季稼接起來,它會開出什么顏色的月季呢?假設給這兩盆月季混合授粉,再栽培下一代的月季種子,那些月季種子會開出怎樣的花朵呢?教師拋出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好奇心,讓學生積極的開展實踐。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對植物的根、莖、葉等相關的知識有更深入地理解。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向學生展現自然界中的生命美。對于初中學生而言,他們自身就是活生生的案例。他們想要學習生物知識,將這些生物知識作用于自己、作用于生活?;诖?,筆者建議,要努力實現初中生物教學的高效化、實效化。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在筆者看來,就是構建趣味課堂。通過實踐筆者發現,構建趣味化課堂的過程中,老師與學生都在不斷地提升能力,形成核心素養。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實踐中,我們要結合學科優勢,結合個人能力,構建趣味化的生物課堂。
參考文獻:
[1]劉桂秋.有效教學概念新探——綜合有效教學觀之下的有效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08(09).
[2]張永青.初中生物學課后作業有效設計的思考[J].寧德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9066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