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高職語文的實踐性教學是以教師對教學所做的計劃和引導為前提、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為主要途徑、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的教學方式。運用語文實踐性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語言運用能力、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對現階段高中語文教學的分析,提出了運用實踐性教學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高職語文;實踐性教學;策略
一、高職語文實踐性教學設計概述
?。ㄒ唬┖x
高職語文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尤其要嚴格培養學生對語文的運用能力。語文的實踐性主要是指,語文雖然是一門基礎學科,但是它充當了人們的交際工具,是人類認識文明的窗戶,對語文學科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甚至會影響到學生的終身全面的發展。對語文的素養包括語文的知識積累、語言能力以及語文學習的習慣和方法,其中語文能力是語文實踐的核心,它的形成不單是依靠語言理論的學習,而是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下對語言的理解、感知以及運用的能力。語文能力的培養只有在大量的實踐當中才能得到鍛煉和提高。
語文實踐性的教學是指能夠體現語文課程實踐性特點的教學方式,將問題直接拋在了實際當中,以解決直接為題為主的教學方式。語文實踐教學可以通過教師、學生以及教學內容三個方面來實施。從教師的角度來看,語文教師應該由傳統的主導者變為教學的組織者、促進者以及合作者,教師需要轉變學科至上的教學思想,構建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系的語文教學觀,充分挖掘語文教學中的實踐點,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體投入實踐學習中。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學生應該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語文教學課堂不僅僅是知識傳授的場地,還應該關注學生對語文能力的運用和對語文情感的體驗。教師在推行語文實踐的過程中,應該為學生設計出合理的實踐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語文經驗,提高自己的語文實踐能力。從教學內容的角度出發,語文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語言知識、讀寫能力以及閱讀能力的培養,因此,學生需要通過大量的閱讀實踐、寫作實踐、以及口語鍛煉的實踐等等,運用合作、自主、探究等學習方式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
(二)意義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將對語文知識的傳授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因此,傳統的語文教學存在重視理解、輕視積累;追求分析,忽視實踐的情況,學生更是無法將習得了語文知識轉化為有效的語言交際能力,使其語文能力得不到全面的提高,結果出現了語文教學效果不佳的現象。但是語文實踐性教學,注重教學與實際生活的關聯,倡導學生的合作、自主與探究學習,實現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學生獲得了更多直接接觸和運用語言的機會,因此,運用語文實踐性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語言運用能力、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實踐性教學設計在高職語文教學中運用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第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的三要素由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組成,學生是語文教學活動中的主體,通過對語文知識、語文能力的學習和培養,可以對語文的教學效果進行有效的評價,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要從傳統的對“教”的設計變為對“學”的設計。高中學生的思維特點逐漸在向理性和批判思維的方向發展,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期,因此,語文教學應該把握這一特點,對語文教學的目標、內容、方式進行合理設計,調動學生的語文參與性。
第二,加強語文教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關系。任何一門語言學科都是以文字的學習為基礎的,語文作為一門語言課程,需要學生掌握大量的語言文字作為學習的基礎,而這些語言文字大多數來源于人們的實際生活,因此,在設計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突出學生與生活體驗之間的關系。同樣,語文素養的提高也需要加強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僅僅依靠語文課堂教學是難以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的,它需要學生在語言的實踐中參與鍛煉,這就需要在教學設計的時候突出與生活的關聯,增強學生的生活語文意識,從而促進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的提高。
第三,堅持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統一的原則??茖W性的原則是指語文教學在設計的過程中要嚴格地按照語文教學的規律、理念和教學原理進行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它是語文教學效果得以實現的保障。同時,語文教學的設計需要具有一定的藝術性,使語文的教學充滿活力。藝術性是指語文教學要突破原有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要用自己對語文的理解去構建新穎的課堂模式,以便在教學的過程中施展教師教學的藝術和魅力,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情感的陶冶。
三、實踐性教學設計在高職語文教學中運用策略
首先,教師需要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對教材進行深入的研究。同一篇課文,不同的教師上會有不同的效果,原因在于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方面,因此,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合理安排內容,提高語文教學效果。比如魯迅的《祝?!?,在上之前教師有必要對其的寫作背景進行相關的了解,深入體會作者所要傳達的思想,抓住教學的切入點,保障語文教學的實踐性。
其次,讓學生直接參與語言的實踐,貼近語文教學與生活的聯系。一方面語文是生活的反映,它蘊含著大量的生活生產的知識和經驗,只有加強與其聯系,才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另一方面語文是交流的工具,我們的交流離不開它,因此,在語文設計的過程中要讓語文走進生活,把生活引入語文。
最后,對語文教學進行合理的評價,全面促進高中語文實踐性教學的開展。從轉變語文教學評價觀念開始,運用科學的語文評價標準,堅持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推動高中語文實踐性教學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何曉文.程紅兵主編.新課程標準高中語文必修課教材教學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胡麗娟.中學語文教學實踐性初探[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8(04).
[3]唐華.語文實踐性教學與生活教育淺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9067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