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信息的本地化重構――重提近聯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互聯網在中國發展已經十五個年頭了,忽如一夜春風來,網絡世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最初的內容匱乏到現在信息的泛濫,海量的信息使網民加大了選擇的成本,無序的內容使人們更多依賴搜索引擎,更多依靠網絡平臺的口碑進行信息的選擇閱讀,當互聯網在國內慢慢進入成熟期,當更多網民把互聯網當做自己一個經常使用的工具甚至是謀生的手段時,逐漸成熟的網民也養成了各自的用網習慣,他們按照自己的需求,在固定的平臺上看新聞、用搜索、查資料、上論壇、玩游戲、讀小說、寫郵件!
一代代網民正在成熟,他們從游戲中走出來,從學校里走出來,來到真實的社會中,他們開始工作,開始戀愛、結婚、育兒,開始過日子的時候,才發現本地化的信息是他們更加關注的內容,所以近年來一些本地網站非?;鸨?本地化的網絡使他們更容易找到相同的話題,找到相近的網友,找到共同的文化。
想到幾年前提出來的一個概念:近聯網!在美國的分類信息網站Craigslist快速發展的時候,從美國硅谷回來的楊浩涌先生創立了中國的Craigslist――趕集網,并且提出了一個基于“五公里生活圈”的“近聯網”概念,提供給人們發布各種生活類供求信息的平臺。
為什么趕集網這樣的分類信息平臺能夠活下來并且活得很好?從需求上分析,大量的個人或企業需要針對本地進行廣告發布,從紙媒的分類廣告市場可以看出,這個市場的需求是龐大、具有豐富想象空間的。那么為什么在分類信息之前,有無數的“供求信息網”都失敗了呢?
稍老一些的網絡從業者,都會記得有幾年時間,各地出現了數不清的“供求信息網”,這樣的平臺同樣提供人們免費發布信息,現在,這些網站早已經成為歷史了,究其原因:是信息組織得不夠好。
我們看到趕集網最大的特點,是基于本地化的一個信息的分類列表,并且不僅僅是本地化,它還可以商圈化、街道化、小區化,完全是按照一個“近聯網”的概念提供多種信息的查詢與發布,大量的信息在被重構為按地域關聯和按需求關聯的兩種方式,以方便人們快速查詢。
試想一下:我住在海淀的某個小區,我需要一個二手的筆記本電腦,于是上趕集網找找看,按照地域查找海淀的二手筆記本電腦信息,剛好看到有合適的,經過聯系,發現這個人就住在附近,立即過去看看,品相不錯就可以拿下。
現代社會人們的出行成本越來越高,所以“近聯網”這個概念很有價值,比如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找工作、找房子,都會有明顯的地域傾向,住在豐臺的人,一般不會去尋找北五環的工作,每天上下班四個小時的時間成本大部分人是無法接受的。
分類信息網站最大的特點,就是對信息的重構,基于地域的“近聯網”式重構和基于詳細需求分類的重構,兩種方式交織起來,提供給人們一個快速準確查找相關信息的方式。
有需求,有市場,方便易用,相信分類信息網站會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0885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