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體”計算機類MOOC建設與運行模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為提高MOOC質量,提出“三位一體”計算機類MOOC建設與運行模式,即以精細化的學習資源為基礎,以基于任務的自主學習活動為核心,以運行協同的教師團隊為支撐。以《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為例,具體分析學習資源建設、學習活動設計與教師團隊組織的指導思想及具體過程,為計算機類MOOC建設與運行提供參考。
關鍵詞:計算機課程;MOOC;學習資源;學習活動;教師團隊
DOI:10. 11907/rjdk. 182531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800(2019)004-0218-03
0 引言
秉承教育資源開放共享理念,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又稱慕課)依托現代信息技術迅速發展壯大,在世界范圍內產生廣泛影響[1-3]。在國內,“學堂在線”、“中國大學MOOC”等平臺的建立與發展推動了高校課程資源開放與共享,使慕課研成為近年研究熱點。文獻[4]對慕課發展歷程進行了梳理,文獻[5]述評了慕課研究現狀,文獻[6-7]分析了慕課存在的問題,文獻[8-9]探索了基于慕課的教學模式,文獻[10-12]對慕課學習者學習行為進行了分析研究。在計算機教育領域內,文獻[13-15]介紹了數據結構、計算機應用基礎、C++語言程序設計等課程慕課建設與教學實踐,以期為更多課程建設者提供借鑒,文獻[16]分析計算機專業慕課教學模式,文獻[17]對計算機慕課教學改革方法進行了探索。
早期在線課程多由學習文本、講授視頻、測試題及作業等學習資源組成,現今社會各界對MOOC課程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強調課程使用過程中的體驗與學習效果,更關注師生互動與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支持。在該背景下,本文提出“三位一體”的計算機類MOOC建設與運行模式,即以精細化的學習資源為基礎,以基于任務的自主學習活動為核心,以分工明確、運行協同的教師團隊為支撐,三方面融合貫通,以期給學習者創建更好的學習體驗,增加對學習者的學習支持。
1 精細化學習資源
精細化的學習資源是MOOC的基礎。學習資源建設包含3個主要步驟,即確定學習目標、選取學習內容、建設學習資源。
1.1 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也可以表述為課程定位,是學習者應該達到的水平,也是學習者自我評估的標準。同一門課程,不同學習者學習目標不盡相同,以《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為例,有些學習者將其作為第一門程序設計語言課程學習,有些學習者在有一定程序設計基礎之后再學。因此,在設計學習目標之前需要調查學習者情況,包括學習者學科背景、能力水平、學習動機、學習預期等。
對于MOOC,學習者來源廣泛、學科背景復雜、能力水平參差不齊。在該背景下,將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定位于透徹理解基本概念與掌握基礎知識。學習目標是使學習者掌握一門高級程序設計語言,了解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基本概念與方法,學會使用C++語言解決一般應用問題,為后續專業課程奠定程序設計基礎。
1.2 學習內容
學習內容以學習目標為依據,根據學習者基礎針對性地進行選取?!禖++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涵蓋內容多,但課時有限,如何取舍內容需認真考慮。該課程在普通高校開設時有兩種內容安排方式:一種只介紹面向對象的編程,即讓學習者先學完C語言再學習本課程;另一種則介紹完整的內容??紤]到MOOC學習者大多為零基礎,所以本課程采取后一種方式,即介紹C++基本語法、基本程序設計方法與面向對象編程方法。在有限課時內覆蓋目標內容意味著只能講解基本內容,更深的內容則安排在資源擴展中。
另外,作為一門程序設計語言課程,上機編程必不可少,所以在學習內容安排上需考慮實踐。在每一個知識點學習中,采用“基本概念學習+程序片段展示”的方式;在每一章學習中,配備若干相關例題;在學完一章之后,輔以一個編程實踐,利用編程實踐將知識點層層深入地融會貫通。
1.3 學習資源
一門MOOC的學習資源一般包含視頻資源、課程講義、在線作業、在線測試、在線論壇、拓展資源等,其中視頻資源是重點。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微型教學視頻作為一種新型視頻資源,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一般來說,微視頻資源開發應注意以下問題:
(1)視頻時長。由于觀看視頻是單向傳遞知識,需要學習者保持注意力。針對注意力的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年人“倒U 型注意力曲線”在峰值附近持續的時間長度為6~10分鐘[18],故單個視頻時長需要控制在10分鐘左右。短視頻也方便學習者隨時隨地充分利用零碎時間進行學習。
(2)系統性。微視頻圍繞核心概念制定學習目標與開發視頻內容,如果學習者只是零散地學習微視頻,可能很難把握整個課程的內容體系,需要處理好微視頻碎片化與課程內容系統性之間的關系。可以通過微視頻知識地圖描述微視頻之間的關聯,使學習者能夠從整體上把握課程內容全貌。以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為例,對微視頻進行梳理,按順序用表格列出所有微視頻(圖1僅展示表格的一部分),以幫助學習者建立知識體系,也方便學習者快速定位到所需內容。
?。?)測試環節融入。具體包括前測試、內嵌測試與后測試。前測試幫助學習者了解自己對本視頻內容的掌握情況并作出是否進行學習的決定;內嵌測試穿插在視頻播放過程中,通過測試后,視頻才能繼續播放,以此保持學習者觀看的注意力,增強交互性;后測試是對視頻講授內容的鞏固。在線測試可設計為客觀題,系統自動評判并給出反饋、提示與解析,學習者可反復作答直至通過測試。
2 基于任務的學習活動
學生學習活動設計是MOOC核心。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習者很難有效利用MOOC學習資源,學習活動是為了引導學習者而設計的。基于任務的學習活動以序列化的微視頻為基本學習素材,通過教師引導與學生自主學習,采用人機交互、師生交互與生生交互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習者按照一定的學習路徑完成MOOC各項學習任務,達到課程預期學習目標。 以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為例,詳述基于任務的學習活動設計。首先,梳理、明確課程各章節學習目標、內容及任務,按章劃分學習活動單元;然后,進行學習活動設計,將每個單元的學習活動(學習步驟)按照“閱讀章導學—視頻學習—完成作業任務”的次序設計,形成學生學習路徑。
章導學不僅介紹學習內容與學習目標,且可鏈接到本章各模塊,實現學習目錄的功能(見圖2)。視頻學習先用精煉的語言描述視頻核心內容;再呈現講授視頻,視頻穿插前測試與內嵌測試,并在視頻框下輔以講義鏈接;最后用“隨學隨練”作為后測試環節,幫助鞏固學習內容(見圖3)。
完成作業任務環節可以有多種形式,如完成實驗項目、完成在線測試、參與主題討論等。對于編程類課程,可在MOOC平臺內嵌編程軟件,學習者在線完成程序代碼編寫及實驗任務;對于操作類課程,可開發虛擬仿真實驗模塊并嵌入MOOC,學習者通過鼠標操作模擬真實操作;對于理論課程,作業任務可采用在線知識測試或主題討論的方式,由教師組織、學習者分組參與,最后結合教師點評與學生互評獲得成績。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每章配有計分的編程作業,引導學習者根據視頻學習內容動手實踐。
3 協同運行的教師團隊
沒有良好的團隊,教學難以達到預期目的。分工明確、協同運行的教師團隊是MOOC高質量運行的支撐,是提高在線課程教學質量的保障。
國家開放大學MOOC教師團隊主要有3類角色:團隊負責人、輔導教師、導學教師。團隊負責人負責統籌安排團隊教學工作、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輔導教師主要負責組織教學班的學生開展學習活動、及時回復學生問題、評閱作業、輔導答疑等學術性工作;導學教師主要負責學生學習管理與技術支持等非學術性工作,為學生提供助學、促學、督學服務。3類教師角色的具體工作職責見表1。
MOOC教師團隊定期開展教學研討活動,交流教學推進情況、商討教學問題,活動由團隊負責人主持,輔導教師和導學教師交流各班MOOC教學運行情況、教學心得體會、教學問題及困難等,具體包括對MOOC教學設計的改進建議、作業任務設計及其評分標準界定等。MOOC運行過程中,團隊教師根據各自教學情況,不定期通過各種方式交流問題、分享心得,共同推動教學工作。
4 結語
本文提出了“三位一體”(精細化的學習資源、基于任務的自主學習活動與運行協同的教師團隊)MOOC建設與運行模式。優秀的MOOC需不斷迭代,在實踐中不斷完善。MOOC運行過程中,需做好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效果分析工作,這是改進、完善MOOC教學設計與學習活動組織的依據。因此要求MOOC平臺不僅具備記錄學生學習行為的功能,還要具備更加細化、功能強大的學習分析工具,通過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大數據分析,幫助教師更深入地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判斷學生學習成效,以便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學習支持服務,優化MOOC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袁莉,斯蒂芬·鮑威爾,馬紅亮. 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的國際現狀分析[J]. 開放教育研究,2013 (3): 56-84.
[2] 李明華. MOOCs革命:獨立課程市場形成和高等教育世界市場新格局[J]. 開放教育研究,2013(3):11-29.
[3] 徐葳,賈永政,阿曼多·??怂?,等. 從MOOC到SPOC——基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清華大學MOOC實踐的學術對話[J].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4): 13-22.
[4] 陳肖庚,王頂明. MOOC的發展歷程與主要特征分析[J]. 現代教育技術,2013(11): 5-10.
[5] 李亞員. 國內慕課(MOOC)研究現狀述評: 熱點與趨勢[J]. 電化教育研究,2015(7): 55-60.
[6] 王應解,馮策,聶蕓婧. 我國高校慕課教育中的問題分析與對策[J]. 中國電化教育,2015(6): 80-85.
[7] 袁松鶴,劉選. 中國大學MOOC實踐現狀及共有問題——來自中國大學MOOC實踐報告[J].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4):3-12.
[8] 孫雨生,程亞南,朱禮軍. 基于MOOC的高校教學模式構建研究[J]. 遠程教育雜志,2015 (3): 65-71.
[9] 蘇小紅,趙玲玲,葉麟,等. 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 中國大學教學,2015(7):60-65.
[10] 方旭. MOOC學習行為影響因素研究[J]. 開放教育研究, 2015(3): 46-54.
[11] 李曼麗,徐舜平,孫夢嫽. MOOC學習者課程學習行為分析——以“電路原理”課程為例[J]. 開放教育研究,2015(2):63-69.
[12] 楊根福. MOOC用戶持續使用行為影響因素研究[J]. 開放教育研究,2016(1):100-111.
[13] 唐艷琴,陳衛衛,鮑愛華,等. 數據結構MOOC課程的設計與建設[J]. 計算機教育,2018(2): 95-99.
[14] 劉欣欣,徐紅云. 大學計算機基礎的MOOC教學實踐[J]. 計算機教育,2017(1): 14-17.
[15] 陳晉音,俞山青,毛國紅. 面向C++程序設計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改革[J]. 計算機教育,2015(19):39-44.
[16] 李建設,文鴻. 計算機類專業MOOC教學模式的研究[J]. 計算機教育,2016(6): 46-49.
[17] 徐曉飛. 抓住MOOC之機遇, 促進計算機與軟件工程專業教學改革[J]. 中國大學教學,2014(1):29-33.
[18] 露西·喬·帕拉迪諾. 注意力曲線:打敗分心與焦慮[M]. 苗娜,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2-10.
(責任編輯:江 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037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