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蘇科版初中數學“閱讀材料”教學價值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新課改的大力推進下,數學教材中的“閱讀材料”也引起了越來越多數學教師的注意。這些“閱讀材料”內容豐富,覆蓋面寬,緊扣教材有關內容,與教材內容相互聯系、相互補充。但往往被教師和學生所忽視,在數學教學和數學學習中很少發揮出它的價值。因此,該研究以蘇科版教材為例,開展對蘇科版初中數學教材“閱讀材料”價值及教學實施的研究。
  關鍵詞:蘇科版  初中數學  閱讀材料  教學價值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2(c)-0157-02
  1  研究背景
  1.1 對“閱讀材料”的研究是推進新課改的重要內容
  21世紀伊始,我國開始了實施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課改后的蘇科版初中數學教材為適應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在每一章節都增加了“閱讀”“讀一讀”這兩個模塊?!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課程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1]。”這就要求我們在數學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獲得必備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還要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安排拓展性的數學內容,而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可以作為數學教學拓展性的內容,發揮“閱讀材料”的教育功能。所以研究“閱讀材料”是理解教材,推進新課改的重要內容。
  1.2 對“閱讀材料”的研究是改變教學現狀的必然要求
  數學教材中的“閱讀材料”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元素,在教學活動中,對形成認識數學的態度和思想方法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對于“閱讀材料”的教學現狀不容樂觀,由于教學沒有對這一塊做出明確的要求,所以往往被教師和學生所忽視,在數學教學和數學學習中很少發揮出它的作用和價值。根據郭檢香的調查研究發現,高中教師偶爾會講解數學教材中的“閱讀材料”,而且對“閱讀材料”的教學是看是否與正文內容或者看閱讀材料對學生的學習意義有多大[2]。長期以來,數學教材中的“閱讀材料”未得到教師和學生應有的重視。
  2  蘇科版“閱讀材料”教學價值研究
  2.1 蘇科版初中數學“閱讀材料”對教師教學的價值
  2.1.1 應用“閱讀材料”,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作為一名優秀的數學教育者,我們不僅僅要讓學生學習豐富的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理解數學的本質,掌握數學思想方法。而數學教材不可能為我們具體地重現數學概念、定理的發生、發展過程,數學教材的正文內容往往為我們呈現的是科學的、嚴謹的數學結論與證明。而在蘇科版初中數學教材中,部分章節的“閱讀材料”為我們詳細地介紹了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展示了數學知識產生、發展的過程,這不僅能深化一線數學教師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認知,而且能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本質上的理解。
  案例1 在蘇科版七年級下冊教材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組第五節中安排的“閱讀材料”,為我們介紹了解決問題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轉化。啟發學生利用轉化的思想方法,可以把復雜的問題轉化為簡單的問題或者熟悉的問題,把已知轉化為未知。再結合該章具體內容繼續滲透轉化這一思想,可以把解二元一次方程組轉化為解一元一次方程,這是從“二元”到“一元”的轉化。
  2.1.2 應用“閱讀材料”,拓展數學教學內容
  對于教材正文一些抽象、晦澀難懂的內容,例如怎樣證實“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循環小數怎樣化為小數?因為課標對于這些內容沒作要求,所以在教學中往往是一帶而過,并未做詳細說明和闡述。而教材中有的“閱讀材料”恰好對于這方面做了補充,教師可以有選擇性地對這些閱讀材料加以利用,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補充和延伸。
  案例2 在蘇科版七年級下冊教材第七章平面圖形的認識(二)第二節中,學生已經掌握了判定兩條直線平行的3個條件以及兩直線平行的3個性質。對于判定兩直線平行的條件“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學生是通過數學實驗紙片的拼接,觀察得來,而對于為什么“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一臉茫然,而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對于該問題做出了詳細的解答過程。
  2.1.3 應用“閱讀材料”,突破數學教學重難點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一直以來都是教師要思考的重要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多種多樣,其中最便捷、最經濟的方法就是鉆研教材,學會應用教材中的“閱讀材料”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案例3 在蘇科版七年級下冊教材第九章第五節中,通過此章的學習,學生先后學習了整式的乘法運算、乘法公式和多項式因式分解。整式的乘法運算和因式分解是基本而重要的代數初步知識,這些知識是以后學習分式和根式運算、函數等知識的基礎,在后續的數學學習中具有重要意義。但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整式乘法與多項式因式分解的邏輯關系是學生容易混淆的內容,也是此章的重難點之一。而此節的閱讀材料《整式乘法與多項式因式分解的關系》就可以被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助力教師突破此章的重難點。該閱讀材料高屋建瓴地揭示了這二者之間的聯系,整式乘法與多項式因式分解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兩種變形,結合具體的例子,指出整式乘法是多項式的積變和(差),而多項式因式分解是整式的和(差)變積。
  2.2 蘇科版初中數學“閱讀材料”對學生學習的價值
  2.2.1 應用“閱讀材料”,提升數學閱讀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一句話:“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睌祵W當然也離不開閱讀,學會數學閱讀是當代學生必備的數學素養之一,是學生數學學習十分重要的基本技能和基礎能力。喻平教授認為,數學能力的結構在整體上應當分為3個層面,分別為:數學元能力、共通任務的能力和特定任務的能力,而共通任務能力下的基本能力之一就是數學閱讀能力[3]。已有研究表明,數學閱讀能力與數學學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學業成績優秀的學生,一般具有高水平的數學閱讀能力[4]。數學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來源,而教材每一章節都分布著可供學生閱讀的“閱讀材料”。這些“閱讀材料”內容豐富,形式多元,且篇幅適中,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就可以作為提升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途徑之一。
  2.2.2 應用“閱讀材料”,有利于轉變數學學習方式
  教育家埃德加·富爾曾經說過:“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數學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人終身教育的需要。數學閱讀材料彈性化的教材設計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由學生自主把握學習內容、自己選擇學習策略、自我評價學習結果,有利于實現自主學習。
  案例4 在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第三章勾股定理中,教材的正文主要為學生提供了勾股定理的“割”和“補”的兩種證法,“閱讀材料”又補充了歐幾里得編纂的《原本》中證明勾股定理的方法,除了該證法該閱讀材料還提到從古至今人們對勾股定理的證明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至今已有幾百種證明方法。學生會覺得不可思議,關于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還有哪些呢?這樣的探究性問題會讓學生主動激發學習動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在自我的行為參與、認知參與、情感參與中,獲得數學知識。
  2.2.3 應用“閱讀材料”,掌握數學語言
  斯托利亞爾曾說過:“數學教學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睌祵W學習活動基本上是數學思維活動,而數學語言是數學思維的工具,所以掌握數學語言是順利地、有成效地進行數學學習活動的重要基礎之一。在教材中的“閱讀材料”所使用的的數學語言都是規范的、準確的、精煉的,所以“閱讀材料”是培養掌握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教材中的“閱讀材料”都有著嚴密的邏輯性,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必定要想法設法地弄清楚這些閱讀材料中的圖形、符號等數學語言的含義。無形之中學生在使用“閱讀材料”的過程中,對數學語言的掌握也會越熟練。
  案例5 在蘇科版八年級下冊教材第七章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學生對統計圖有了初步的認識。這一節的“閱讀材料”在此基礎之上,引領學生學會讀統計圖,體會統計圖的意義。利用中國人口發展情況預測圖和2000年中國人口年齡結構扇形統計圖,從圖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從學生描述和分析統計圖時,其不僅強化了學生對圖像語言的掌握,還增強了學生語言“互譯”的能力,即由圖像語言轉化為文字語言。此外,部分“閱讀材料”還可以培養學生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這3種數學語言相互轉化的能力。
  3  反思
  3.1 研究不足
  首先,對初中數學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只局限于蘇科版,不能完全充分挖掘“閱讀材料”的價值。其次,該研究的價值主體只局限于教師和學生,“閱讀材料”對于其他的主體還有哪些價值呢?
  3.2 研究展望
  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有關教材中“閱讀材料”的許多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思考:什么樣的閱讀材料才能稱之為好的閱讀材料?數學教師怎么才能把握好在一節課中使用閱讀材料的度?在緊迫的教學時間內,教師應怎樣應用閱讀材料才能使得達到的效果最好?……只有在不懈的探索與研究下,找到問題所在和解決辦法,才能使得閱讀材料能更好地為數學學科服務,為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服務。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郭檢香.滬教版初中數學教材中閱讀材料應用的現狀[D].上海師范大學,2017.
  [3] 喻平.數學教育心理學[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
  [4] 楊紅萍.數學閱讀:認知與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2856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