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在傳染病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傳染病學是醫學院校本科生臨床課程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新型醫科人才臨床思維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對在傳染病學課堂教學中試點開展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如何開展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等問題進行思考和初步探討。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雨課堂;傳染病學
  中圖分類號: TH-39;G4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1-0209-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1.099
  傳染病學是內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醫學本科生教育的重要內容,其也正在被納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臨床醫學繼續教育的內容。近年來,隨著一些新發與復燃傳染病的不斷出現,例如:2003年“非典”、2006 年禽流感、2007年手足口病、2009年甲型H1N1 流感、2013 年H7N9禽流感、2015 年埃博拉病毒、2016 年寨卡病毒,以及麻疹、結核等傳統傳染病的復燃,傳染病防治工作得到了越來越高的重視,適應新形勢下傳染病防控要求的傳染病學課程體系建設以及臨床教學工作也得到了極大的關注。由于傳染病學是一門系統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教學中需要考慮到多學科的交叉,知識更新速度較快,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理論授課內容較多而廣,臨床見習時間有限,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不佳等問題。因此,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針對我校目前傳染病臨床教學工作相對薄弱的狀況,筆者對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在傳染病學教學工作的應用中進行了一些積極的思考和探索,希望為以后在傳染病學教學工作的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幫助和新思路。
  隨著“互聯網+”與教育深度融合, 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推動下,醫學院校課程教學不斷改革, 涌現出許多新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旌鲜浇虒W就是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融合現代信息技術形成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是指綜合運用不同的學習理論、不同的技術和手段以及不同的應用方式來實施教學的一種策略[1]。相對于傳統教學,混合式教學在教學模式、教學策略、教學過程、媒介手段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教與學的角色也發生了本質的轉變。混合式教學可以是不同機構之間合作的混合,也可以是一類專業課程的混合,或者是一門課程的混合[2]。
  傳統教學主要是以老師在課堂講授為主,根據教學目標,設置教學內容;而混合式學習可縮短課堂教學的時間,更多的時間可以騰出來用于學生互動學習,或者是面對面的課堂活動,或者教師把部分課堂活動放在線上; 教學方法也由傳統教學中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地、獨立地接受知識轉變為混合式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生主動參與,互助合作式學習。教師由傳統教學中的“一考定終生”的權威角色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指導學生,頻繁地通過布置“小作業”、“小練習”的反饋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也由傳統教學中上課、做作業、參加考試、依賴老師提供的材料獲取知識轉變為自主學習或獨立或合作的學習,使得學生對學習更有擔當更有責任。在課上,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課堂時間主要用于授課,而在混合式教學中教師在課上授課的時間花費較少,更多的時間用于學生的互動學習活動,課堂活動部分是與學生面對面完成或者是放在線上;在課下學生也由傳統教學中為了測驗、期中考試、期末考試而學習轉變為課下通過信息技術平臺在線學習或在線討論,觀看視頻、閱讀搜尋與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料、在線完成老師布置的測驗、展示閱讀反饋、用百度或博客來撰寫論文。
  雨課堂是清華大學的教研成果,它巧妙地結合了PowerPoint 和微信,可以全景式采集數據。它創新引領了課堂革命,推動混合式教學,將線上線下教學有機連通起來,實現課前、課堂當中、課后等教學環節有效結合[3]。現在就簡單地談談如何在傳染病學教學過程中借助雨課堂微信平臺實現混合式教學。
  首先,在課前教師要有合理的教學設計,依據教學設計開展完整的教學過程;根據教學內容教師構思如何按照學生的學習的思維特點,把學習內容像項鏈一樣構建一組單元,把專題知識點融入到教學PowerPoint中;并借助微信把它推送給學生提前預習,讓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了解知識點,讓學生理解、發現問題;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布置自學預習作業,要求學生通過在網絡上查找,了解知識點,并把對知識點認識和理解完成作業上傳在雨課堂微信平臺。在這個環節中教師不僅可以在線檢查學生的預習作業,如果還想了解學生對本章的預習掌握情況,還可以借助平臺的測試功能發布預習測試,并查看檢測結果。學生在這個階段可以完成對知識點的認識和理解,并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其次,在課堂中,教師可以花小部分的時間進行課堂講授,對需要掌握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強調和重復,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彌補知識點碎片化的不足,構建知識體系;同時,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或內容中的難點,采用給出小練習題目在課堂上要求同學們獨立講解或者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去解決,通過學生自己講解或小組討論的方式,不僅講解的同學自己能搞懂,也給別人能講懂,還要根據其他同學的疑惑給出自己的解答,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表達展示能力,還幫助學生把難點和易混淆的知識點搞清楚。因此,在這個環節中,學生自主思考和分工協作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學生的課堂參與得到了增強,學生將知識轉化為應用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課堂中教師可以插入一些將事先準備好的練習,例如:可以適當插入選擇題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但選擇題的題目不易過多多難,以保證學生聽講的流暢性和教師教授的連貫性,以便滿足教學進度,以基本概念題目為主,增強學生在課堂學習時的自信心;或插入一些融匯各個知識點的主觀分析題目,教師可以設置通過彈幕各抒己見,或借助多媒體設置一些動畫游戲,通過隨機點名,抽取同學參加完成游戲,可以極大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學生可以通過“彈幕”或標記“不懂”反饋自己的學習情況,教師提問時可以針對標記“不懂”的內容進行個別同學的精準輔導,教師也可以在課后反思教學設計及改進相應的教學進度。這樣與學生的充分互動,使得線上教學和傳統教學完美結合。
  最后,在課后,教師可以通過雨課堂推送課后練習,如單選題,判斷題,主觀題等等,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彌補課堂練習不充分的問題。還可以要求學生在課下繪制本章學習內容的思維導圖,進一步使學生對知識進行系統化的掌握。同時,教師可以及時地通過雨課堂提供的數據分析結果,了解學生的答錯率,哪一道題未掌握,錯誤的原因等等。
  這種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把傳統的課堂教學和基于網絡的信息化教學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它使師生教與學的思路和方法進一步拓寬。通過在課前教師的知識的輸入,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可以帶著問題有目標的學習;在課上,學生對知識的進一步加工整理,通過回答問題、參與討論真正投入到學習過程中,準確理解學習內涵;在課后,通過課上教師的引導和課后的復習指導,學生可以理解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系,將碎片化的知識形成體系,實現了課前、課堂當中、課后等教學環節有效結合。
  本文是基于雨課堂對傳染病課程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的初步設想和研究,讓課堂教學不再局限于書本和有限的經驗,而是在教學過程中就增加了信息化教學,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質性地培養了醫學生實踐、應用和創新能力;也活躍了學生的臨床思維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為畢業后在醫院從事臨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為推動醫學教學改革提供了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上)[J].中國電化教育,2004(3):5-10.
  [2]裴立妍.基于網絡課程的混合教學模式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碩士論文,2013.
  [3]王帥國.雨課堂:移動互聯網與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教學工具[J].現代教育技術,2017(05):27-33.
  作者簡介:鄭嶸炅(1981—),女,漢族,博士研究生,主治醫師。
  *通迅作者:曾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3975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