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雨課堂在中等職業學校《中藥鑒定技術》理論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前提下,教學工具的新形式不斷出現。雨課堂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工具,已經被廣泛使用。本文將“雨課堂”應用于中等職業學校《中藥鑒定技術》理論教學中,結果發現,“雨課堂”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參與度和學習成績。雨課堂可以作為《中藥鑒定技術》理論教學的輔助工具。
  【關鍵詞】中藥鑒定技術;雨課堂;信息技術;中職學校
  【中圖分類號】R-0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9)5-0106-02
  中藥鑒定技術是中等職業學校中藥制藥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學科,傳統的教學方法為講授法。由于中藥鑒定技術的信息量大,涉及面廣,故學習難度大,學生容易感到抽象、枯燥,傳統教學方法較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學校網絡建設的完善,信息教育資源的日益豐富,已經具備了采用新的信息化教育方式的條件。近年來,對《中藥鑒定技術》教學方法的研究關注度依然較高,將新型信息化技術應用于《中藥鑒定技術》教學活動中文獻報道也有報道,并且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有一定的促進作用[1-3]。
  “雨課堂”的使用基于最常見的PowerPoint和微信。通過“雨課堂”的應用,教師可在課前將預習課件分享給學生,并掌握學生的預習情況;在課堂上,老師可以通過課堂練習和互動,活躍氣氛,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課后及時采集課堂數據,掌握學生學習情況[4]。本文嘗試將“雨課堂”技術應用于《中藥鑒定技術》的教學中,為《中藥鑒定技術》的教學研究提供參考。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方法,于2018年3月至6月某醫藥學校2016級中藥制藥專業的23、24、25班共148名中職學生為試驗組,以2016級9、10、11三個班共120名學生為對照組。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入學文化課、授課教師及成績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在期中考試之前和之后均采用傳統教學方法,理論課為多媒體授課,并結合藥材實物進行講解,教師課前布置相關預習內容,課后布置相關復習內容及作業并及時批改。
  1.2.2 試驗組 試驗組在期中考試之前采用傳統教學方法,期中考試之后開展“雨課堂”教學模式,具體方法如下:① 建立班級并引導學生加入:通過微信公眾號的“雨課堂”,建立開課課程及班級。學生通過微信掃一掃登錄并實名制完善自我信息,以便于學習任務發布觀察和期末成績核算。② 課前預習:課前將所要講授的內容要點,以PPT的形式通過“雨課堂”發送給學生,在限定日期前預習完畢,教師可以配以語音講解或者插入視頻。③ 課堂教學:上課時,學生使用手機作為工具進行學習。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雨課堂”實時發布當堂測試題,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提交后顯示測試結果,便于教師掌握課堂效果;可以打開彈幕,讓學生通過彈幕參與課堂討論;可以查看學生對不懂的知識點標記,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并且可以隨機點名。④ 課后復習:課后教師通過“雨課堂”發布練習題和鞏固課堂教學,同時發布下次課堂教學預習PPT,以便開展下次教學。
  1.2.3 評價方法與數據統計 兩組學生在學期中和學期末分別采用統一命題、統一監考、統一閱卷的形式進行理論考核,滿分100分。以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作為學習效果的評價標準,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和分析,統計資料以期中考試分數,期末考試分數,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的分數差為依據,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試驗組和對照組的期中考試分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試驗組和對照組的期中分數與期末分數對比有顯著性差異。試驗組148名學生的期中考試平均成績為69.568,期末考試平均成績為75.351,平均進步了5.69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120名學生的期中考試平均成績為69.450,期末考試平均成績為70.833,平均進步了1.38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兩組學生期末考試的分數區別(P<0.05),說明兩組學生在期末考試的分數上區別顯著。試驗組在分數上的進步是對照組的4倍多。說明使用“雨課堂”進行教學的班級,學生在期末考試分數上大幅領先。見表1和表2。
  3 討論
   通過雨課堂教學,教師和學生教學交互性大大提高。中等職業學生的年齡階段等客觀因素決定了他們的學習能力和自律性不強,對理論學習頗為不足。僅通過老師課堂上有限的講解,學生較難全面掌握課堂上的學習內容。通過雨課堂這一信息化技術的介入,要求學生必須在上課前進行預習,而且老師手機上可以隨時查看學生的預習進度,課中學生可以及時地提出疑問,課后布置的作業在學生完成后在老師手機上也可以及時查看并批改。大大提高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也增加了學生在課程上投入的精力,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目的。
   通過雨課堂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參與度。經過大量的觀察,學生在課余時間使用手機的頻率非常高,但主要不是用在學習上。本文將雨課堂應用于《中藥鑒定技術》的理論教學,學生在上課時使用手機進行學習,課件同步到學生手機,方便學生查看和回放,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有所提高。同時,在討論環節可以使用彈幕,學生的討論非常激烈,經過對比發現,學生參加討論并發言的次數有所提高。
   《中藥鑒定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雨課堂的應用雖然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對于藥材辨認這一實踐操作幫助甚微。因此,應該將雨課堂這一信息化教學技術應用于理論上較難掌握的內容的學習上,同時,應該合理分配理論學習和實操學習的課時。
  參考文獻
  [1]沙秀秀, 蔡中齊, 滕毅,等. 基于移動學習環境下中藥鑒定技術課程建設探析[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7, 15(15):12-14.
  [2]李雪瑩. 信息化條件下中藥鑒定技術課程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構建[J]. 衛生職業教育, 2017, 35(13):132-135.
  [3]張凱, 劉巖. 高職中藥鑒定技術課程信息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 職業, 2014(14):67-68.
  [4]李向明, 張成萍, 袁博. 雨課堂應用的實驗性研究——聯通主義學習理論的精彩詮釋[J]. 現代教育技術, 2017(5):40-45.
  (收稿日期:2019-01-02 編輯:楊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884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