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小學科學課堂的延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科學教學的宗旨是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然而科學素養是在生活化的教學中逐漸形成的。我國現在最常見的小學科學教學形式是在課堂內講授知識,狹小的教室和課堂內的幾十分鐘不足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不能將課外、課內知識進行有效地結合。將小學科學課堂延伸到課外可以讓學生形成善于觀察的科學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本文簡析了小學科學課堂延伸到課外的重要意義,著重從教師、家庭、社會三個方面分析了如何將小學科學課堂延伸到課外。
【關鍵詞】延伸課外;科學素養;科學教師
中圖分類號: G62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2-0149-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2.071
【Abstract】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aim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scientific literacy,science and life are closely linked.Form of Chinese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is now widespread teaching knowledge in the classroom,and narrow the classroom and in the classroom a few minutes is not enough to cultivate students’good scientific literacy,cannot be combined with effective extracurricular knowledge with the knowledge in class.The primary school science classroom extends to extracurricular can stimulate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cultivate students’good scientific literac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primary school science classroom extension,mainly from teachers,family and society three aspects analyzed how the primary school science classroom extends to the outside.
【Key words】Extracurricular extension;Scientific literacy;Science teacher
0 引言
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是小學科學教學的主要目標,它強調課堂的開放程度,倡導探究學習。這種理念已經被很多小學科學教師接受,但是科學探究和科學素養的培養,僅僅靠課堂上的40幾分鐘,遠遠是不夠的。一節課很快就過去了,課堂上會遺留很多的問題和爭議,老師根本就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解決這些問題和學生的疑問。著名特級教師章鼎兒曾說過:“教師不要把上下課鈴聲當作教學的起點和終點”,所以將小學科學課堂延伸至課外是有一定必要性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相對于課外探究,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探究時間短、探究內容有限、探究空間小。小學科學課堂延伸到課外可以讓學生充足地利用好課外的時間,將課內、課外有效地結合,做到“在生活中上課”。
1 將小學科學課堂延伸到課外的重要性
1.1 小學科學課堂延伸到課外可以培養小學生的探究能力
如今的小學科學課堂是以老師講、學生聽為主,忽視了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應盡量讓學生親自去感受、體驗、探究科學。例如:在教小學生認識動植物時,讓學生自己去觀察身邊的動植物,同時記錄自己的發現,在課堂上和同學分享交流。這樣不僅讓學生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相互交流與探究的能力。科學原本來源于生活,讓小學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發現科學,能更有效地培養和鍛煉小學生自我探究科學的能力。將小學科學課堂有效地延伸到課外,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技能,從而使每個學生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方法。
1.2 將小學科學課堂延伸到課外可以拓展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
將課內知識與課外活動兩者進行有機地結合、相互補充,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將課內知識強化、鞏固和延伸。讓學生走進生活中的科學,讓小學科學課堂不僅局限在小小的教室和單薄的教材上,而是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這樣才能更好、更全面的拓展小學生的學習內容。例如:《動物的生命周期》中觀察蠶的生長周期;《宇宙》中觀察日食、月食現象,探索宇宙;讓學生自己動手養動物、植物。在進行這些活動后,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獨特的發現,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發現進行進一步地引導。這既延伸了教學內容,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既符合教學規律,也順應學生身心水平和智力水平的發展,讓學生更有興趣地學習科學,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發展空間。
1.3 將小學科學課堂延伸到課外可以培養小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
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是小學科學教學的主要目標,它強調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只依靠在教室的學習時間和教材上的內容來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是不夠的,它需要更大的空間,更長的時間。將小學科學課堂延伸到課外,既豐富了教學方式,也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如:讓學生觀察月相的變化;小組制作設計發明;學生自己動手養動植物等。在這些活動過程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提高了學生觀察和動手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仔細認真、堅持不懈的品質,對學生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精神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從而全面培養了學生科技能力和良好的科學素養。 2 將小學科學課堂延伸至課外的途徑
2.1 教師方面
2.1.1 小學科學教師要善用、活用教材
科學教師可以先通覽教材,掌握全局,了解教材知識點之間的因果性、關聯性,要分清楚教材的主次、突出重點,建立合適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在通覽教材后,教師應該要研讀、精讀教材,找到其中的規律;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分類,對學生已有的知識認知水平、生活經驗進行分析和審視,用小學生的眼光去思考、處理問題。這樣才能讓教師比較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完全體現教材的價值??茖W教師在講解教材時不是只有單一的講授方法,可以讓學生自己讀教材,并從中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茖W教師也可以將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帶到課堂上,并用科學知識去解釋,這樣能很好地將教材上的科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現象相聯系,并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教師應該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把課本的知識與課外的資源結合起來,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態度和學習科學知識的能力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動手動腦學科學,因材施教。
2.1.2 小學科學教師自身專業素養的提高
小學科學教師除了要掌握外部因素,對自身也要高要求、高標準。任何一個實驗都需要很強的邏輯性和嚴謹性,所以科學教師先要經過多次的模擬實驗,發現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能熟練地運用設備,從實例中得出結論,再讓學生自己做實驗,去探究,這不只是培養了學生科學態度的嚴謹性和良好的科學習慣,還提高了教師自身專業素養。《科學》課與其他學科有以一定的區別,它是一門以觀察和動手操作為主的學科。小學科學教師只有自身具有深厚的科學文化底蘊,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才能讓學生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為學生今后科學素養的養成奠定基礎。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使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充分掌握學習科學知識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2.1.3 小學科學教師可尋求家長的幫助
小學科學教師是開發科學資源的中心人物,同時也需要家長、社區人員的配合,發揮教師的組織和協調作用。科學教師要善于、勤于和家長進行交流,主動尋求家長的幫助和配合。首先科學教師可以以家長會的形式向家長滲透科學的教育方式,讓家長了解孩子身邊的科學,并讓家長知道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其次,也可以用講座、看視頻的方式提高家長的科學知識,提升他們的科學能力,讓他們在教育孩子、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這方面和教師盡可能地保持一致,從而更好地培養孩子。最后,在家中也可以給學生機會去發現、創造科學生活化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動腦思考,用課堂所學到的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做到學以致用。家長也可以和學生一起成長,用科學探討生活中的問題,并鼓勵學生不斷地創造、發現。
2.2 家長方面
2.2.1 提高家長自身的科學素養
家長在孩子的成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孩子在受教育過程中影響最大、接觸最多的“老師”,所以家長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同時家長應該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家庭條件、家庭環境、家庭成員都不一樣,如果家長積極配合工作,和教師一起教育孩子,每個孩子就會受到不同的教育,形成個性化教學。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需要科學知識解答的問題時,家長要積極主動從各種途徑獲取專業的科學知識解答。在科學教師的指導下購買一些合適的科普類讀物,也要關注一些科技信息、科學新聞。在提高自身科學素養的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科學習慣和科學素養,做到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2.2.2 增加家長與孩子的探究合作學習
家長可以陪孩子多進行一些有益的科學親子活動,和孩子一起提高科學素養。學生的家里也有很多的科學教育資源,家長不同的經歷、職業背景,還有家里的設計,如:擺放不一致的動植物,家庭的一些科技雜志、報刊、書籍之類的,都和小學生科學素養的養成有一定的聯系。家長也可以引導學生在家里建立自己的小小科技館,和孩子一起做一些簡單的設計、創作。多接觸大自然,多參與一些社會科技活動,和孩子多交流,培養觀察、探究能力。在家里,孩子經常會問:為什么是這樣?這是什么?那是什么?一系列這樣的問題,這時家長要盡量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他們慢慢學會探究,從而激起孩子愛科學的熱情。
2.3 社會方面
科學課堂教學不能只局限于教室和教材,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知識結構,適當的延伸課堂,將小學科學課堂延伸到課外,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一方面學生應該用積極的態度去探索社區中的自然資源、社會資源和人力資源。社會的學習資源還包括一些在企業、在學校的科技工作者,各種 的科技試驗基地。對這些社會資源的探究能幫助學生獲取豐富的科學經驗,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良好的探究習慣和科學素養。
另一方面小學科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社會開展一些科技活動,應用身邊的社會資源在社區開展各種科學宣傳活動,讓社會人員學會愛環境、保護環境;開展科技游戲活動。建設科技活動場所,在現場開展與科技相關的教學活動。所有的這一切科技活動都要在社會配合下完成。當然把小學科學課堂延伸至社會,開展科技活動,都是在安全的基礎之上進行的。讓學生高效地學習科學知識,自己動手操作實驗、設計自己的小發明,在探索的過程中學習科學,運用科學。
3 結語
本文對小學科學課堂延伸到課外的重要意義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從教師、家庭、社會三個方面研究了如何將小學科學課堂延伸到課外。改變了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方式,樹立開放式的教學觀念,在實踐中學習。也培養了小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和探究能力,將日常生活和課堂學習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將小學科學課堂延伸到課外,可以更好地發展我國公民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希望在未來的小學科學教學中能有更系統、更全面的“課外課堂”。
【參考文獻】
[1]王映杰.淺談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現狀及教學策略[D].甘肅省天生炕分場學校,2016.
[2]王曉曉.我國小學科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3]王勇.小學科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4,(20):25-25.
[4]馬維成,劉凌敏.試論小學科學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及改善策略[D].德惠市第一小學教師,2016.
[5]薛建高.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1(4).
[6]徐靜.新課程呼喚有聲有味的科學課堂[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6(7).
[7]魏文杰.淺析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的運用[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245.
[8]柳春梅,祁俊玲.融入生活體驗科學:談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24):164.
[9]厲偉.在小學科學教育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1):107,180.
[10]劉德華.小學科學課程與教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9.
※基金項目:長沙師范學院教改項目卓越教師背景下《基礎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P2018005)。
作者簡介:
佟玲玲(1987—),女,滿族,吉林吉林人,長沙師范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學科學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398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