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市兩區縣藏豬流行性腹瀉血清學調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為了解西藏市豬流行性腹瀉(PED)流行病學情況,采用雙抗原夾心酶聯免疫法(ELISA)對采集的林芝市巴宜區和米林縣364份藏豬血清進行檢測。結果表明:藏豬的PEDV抗體平均陽性率為39.56%,其中公豬血清抗體陽性率為40.63%,母豬血清抗體陽性率為38.37%。從性別上公豬和母豬的抗體陽性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巴宜區(26.37%)和米林縣(52.74%)PEDV抗體陽性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林芝部分地區藏豬流行性腹瀉感染普遍,應注意防止該病的發生。
關鍵詞:藏豬;豬流行性腹瀉(PED);ELISA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73X(2019)05-0031-02
豬流行性腹瀉(PED)是由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引起的豬腸道發生病變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可導致育肥豬和架子豬群發生急性腹瀉,又被稱為“流行性病毒性腹瀉”。我國1980年報道過該病。目前,我國很多?。ㄊ校┒及l現了該病的存在,對我國的養豬業造成了極大的威脅[1,2]。藏豬是我國的特有豬種之一,更是青藏高原上獨有的特色豬種,有著重要的經濟價值,藏豬產業也是西藏重點發展的高原特色畜牧業之一。藏豬目前養殖方式主要是放養,但規?;B殖正在迅速擴大,導致內地生豬的主要傳染病有在藏豬中流行的趨勢。有關當地豬流行性腹瀉流行病學還未見相關報道[3-7]。因此,本次試驗對林芝市巴宜區和米林縣藏豬流行性腹瀉情況進行了調查,旨在為該市藏豬流行性腹瀉的防控提供技術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病料采集: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林芝市巴宜區和米林縣藏豬養殖戶、中小規模養殖場選取只進行過常規免疫、并未接種過流行性腹瀉疫苗的藏豬,采集全血364份,編號,分離血清,置于-20 ℃冰箱,待后續使用并進一步分析。
采用商用ELISA試劑盒(廈門匯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603),按廠家說明書檢測PED的血清陽性率。試驗有效性:陽性對照孔平均OD值≥1.00;陰性對照孔平均OD值≤0.10。臨界值計算:臨界值=陰性對照孔平均OD值+0.15。陰性判定:樣品OD值<臨界值者為豬流行性腹瀉抗體(PEDV-Ab)陰性;樣品OD值≥臨界值者為豬流行性腹瀉抗體(PEDV-Ab)陽性。
本次試驗中檢測結果采用SPSS 16.0對不同地區和性別流行性腹瀉抗體陽性率的差異性進行統計分析,分析不同地理位置、年齡、性別PEDV的血清效價差異。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與分析
檢測結果見表1。由表1可見,該地區藏豬PEDV的抗體陽性率平均為39.56%,其中公豬抗體陽性率為40.63%,母豬抗體陽性率為38.37%,兩者無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在PEDV流行過程中性別因素的影響不大。從地區上看,巴宜區PEDV抗體陽性率為26.37%,低于平均水平,而米林縣PEDV抗體陽性率則達到了52.75%,兩地區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3 小結與討論
PED是PEDV感染豬之后引起其腸道發生病變的高度接觸性傳染病[8]。自從該病被人們發現以來,已在我國造成了很大的影響[4]。田小艷等[9]對在廣東采集的95份樣本進行檢測,PEDV的抗體陽性率為33.7%;杜堅等[3]對廣西4個豬場中11 090頭豬進行PEDV檢測,發病4 658頭,平均發病率為42%(4 658/11 090),死亡265頭,病死率為5.69%(265/4 658),其中有些豬場發病較為嚴重,發病率高達72%,而發病率較低的豬場也有37.85%;張志等[10]對29個省份的7 021個豬場進行檢測,在其中的4 060個豬場發現了PEDV感染,場陽性率為57.83%,并且在對從屠宰場采集的675份組織樣品進行檢測時發現也存在PEDV感染,其陽性率為12.75%。
本次試驗中檢測到林芝市巴宜區和米林縣PEDV整體抗體陽性率達到了39.56%,與大多數省份相比,該地區的PEDV感染處于一個較高的水平[11-14]。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基于西藏地理位置因素,地處高原,海拔高,氣溫低,氧含量少。夏季氣候更是復雜多變。牧區經濟落后,交通不便,家畜疫病防控大多由基層獸醫或牧民進行簡單培訓來進行。此外,由于農牧民對該病的認識不足,在飼養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措施,從而造成疾病傳播,影響當地藏豬業的發展。本次試驗是利用雙抗原夾心酶聯免疫法(ELISA)檢測樣品中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抗體(PEDV-Ab),以期為西藏林芝市豬流行性腹瀉的檢測及科學、規范、合理地選用藥物防治提供方法和依據,減少其對藏豬養殖的危害。
參考文獻:
[1] 陳溥言.獸醫傳染病學[M].第5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229-231.
[2] WOOD E N.An apparently new syndrome of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J].The veterinary record,1977,100(12):243-244.
[3] 杜 堅,蔣玉雯,白安斌,等.廣西豬流行性腹瀉流行病學調查[J].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2004,21(6):52-53.
[4] 甘振磊,湯德元,李春燕,等.豬流行性腹瀉流行特點及流行現狀的研究[J].豬業科學,2010,27(12):24-28.
[5] 洪云華.豬流行性腹瀉流行規律及防治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1):140-141.
[6] 路 斌,朱軍華,朱曉玲,等.正確應對豬流行性腹瀉[J].中國畜牧業,2014(3):86-87.
[7] 王愛勇.規?;i場仔豬流行性腹瀉發病情況及發病機制[J].北方牧業,2015(12):22-23.
[8] LEE C.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An emerging and re-emerging epizootic swine virus[J].Virology journal,2015,12:193.
[9] 田小艷,孫 華,鄧雨修,等.3種致豬腹瀉病毒的多重RT-PCR檢測[J].動物醫學進展,2009,30(9):54-57.
[10] 張 志,董雅琴,劉 爽,等.我國部分省份豬流行性腹瀉的流行病學監測[J].中國動物檢疫,2014(10):47-51.
[11] 徐國棟,李 峰,張廣峰,等.國內豬流行性腹瀉防治概況[J].畜牧與獸醫,2011(12):88-93.
[12] 宣長和.豬病學[M].第2版.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13] 尹寶英,吳旭錦,熊忙利,等.豬流行性腹瀉診斷方法研究進展[J].動物醫學進展,2013,34(12):156-159.
[14] 張海明,田 野,王艷麗,等.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流行病學調查綜述[J].豬業科學,2014,31(3):90-9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636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