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專業創新實驗的探索與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文章基于材料成型專業實驗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結合本專業“95后”學生特點,以學科競賽為導向,探索“以學生為主”的創新實驗教學模式。通過實踐,學生結合自身興趣點和學科理論基礎,自主開發實驗項目,獨立完成從設計到加工的全部過程。在這一實踐過程中,學生淬煉了自身的創新能力、協作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
關鍵詞:材料成型專業;創新實驗;學科競賽;高職院校
隨著國家和社會對綜合性人才需求的不斷增加,在高職院校學生培養方面,如何造就具有創新能力、協作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的綜合性學生已成為各大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1]。實驗實踐教學是高等學校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在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然而,在高等職業院校中,現有的實驗課程大多是“以老師為主”的演示或者驗證課堂,學生只需要按照實驗要求、實驗步驟操作即可,甚至只需要按實驗程序觀察實驗過程[3-4],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協作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
1 傳統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內容更新緩慢、教學方法單一
傳統實驗教學內容大多偏陳舊,更新速度慢,甚至部分實驗內容是企業已經淘汰或者不優選的設備、工藝,跟不上產業和技術發展的需要。實驗教學方法主要是老師講解實驗目的、實驗內容、實驗儀器等,這種以老師為主的實驗教學方式過于單一,過程枯燥無味,使得學生產生較強的依賴性,學習興趣不高,學習動力不足。因此,學生不能將相關專業知識融會貫通,不能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深度結合。
1.2 教學評價模式滯后,忽視學生興趣培養
傳統實驗教學評價往往側重于實驗結果的考核,忽視對實驗過程的考核,結果導致學生在具體的實驗操作中缺乏嚴謹的流程規范,難以形成嚴格的實驗操作觀念。例如在對學生進行實驗考核時,教師以學生實驗結果為主,而對于學生具體的實驗操作步驟往往不重視,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學生對實驗教學喪失興趣。當然基于職業教育改革的要求,傳統的實驗教學評價在評價主體上也存在單一性問題。學生開展實驗的目的就是要掌握相應的技能,而企業是客觀評價學生個人能力的重要主體,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高職院校會忽視企業的主體地位,導致實驗教學評價結果存在失真現象。
1.3 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傳統實驗教學大部分局限于演示性和驗證性,學生只需要按照實驗要求、步驟完成相應的任務,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夯實專業理論基礎。但是,在傳統實驗過程中,由于學生不需再查閱資料和獨立思考、設計,甚至實驗結果也是預知的,實驗過程中的自由度很低,難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對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貢獻不大。
另外,現在高職院校面對的大學生基本是“95后”,甚至“00后”,他們生長在社會發展和進步最快的歷史階段,屬于一個嶄新的社會群體,有著鮮明的性格特征。他們從小就熟練使用手機等移動互聯網工具,見聞和視野更寬、更廣,價值觀和興趣愛好都是非常多元的,同時對個性化要求也很高,因此,他們對枯燥、呆板的學習內容和教學形式不感興趣,更傾向于創新元素和充滿挑戰性的事物,更愿意投入其中。古語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I實驗課程教學亦是如此,投其所好,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專業實驗課程的興趣,到達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創新實驗探索與實踐
2.1 以產學發展為基礎,更新實驗教學內容
隨著材料和工藝技術的不斷更新,通過實驗教學增強學生對新材料及新技術的認識,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實驗教學內容應緊跟產業發展,結合專業平臺建設情況,及時調整、更新內容。在開設創新實驗項目時,結合實際生產,針對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創新性設計實驗項目內容,做到實驗過程中所學知識與產業現有需求的有效對接。
2.2 以學生為主體,重培創新能力和協作能力
材料成型創新實驗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要求學生自主完成產品創意與設計、工藝選擇與優化以及后續的動手實操,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老師在整個過程中僅起到輔助指導作用,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鼓勵學生敢于想象、敢于創新,勇于探索與嘗試,善于從成敗中吸取經驗、歸納總結、不斷提升,這與傳統的專業實驗教學模式完全不同,是一個新鮮事物[5]。
材料成型創新實驗過程中,學生可以自愿組隊、自由選擇、自行設計實驗項目,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安排實驗時間等。這種自主研究式、交流討論式、團隊合作式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啟迪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2.3 對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教學方式的探索
目前,部分創新性實驗僅是將多個簡單、陳舊實驗進行疊加,學生并沒有真正地獨立思考和自主設計實驗,缺乏熱情和興趣。特別是針對高職院?!?5后”這個新的社會群體,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已不能完全適應他們的需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實際情況,有效運用創新實驗,提高實驗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標。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材料成型創新實驗采用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方式進行探索,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能力,選擇與本專業知識相關度較高的產品、項目,參加各類、各級別競賽,成績突出、效果明顯。如學生多次參加全國有色金屬行業職業院校技能競賽、四川省“創青春”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四川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并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成功申報且完成四川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而且申請了2項國家專利。通過參加競賽,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為培養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強的技術技能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通過對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探索和發展,將創新實驗教學與理論知識、項目競賽、創新能力提升有機融合,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
2.4 創新實驗教學評價體系,深化校企合作
針對傳統實驗教學所存在的各種問題,高職院校要創新實驗教學評價體系,通過完善教學評價促進實驗教學的質量。首先,高職院校要創新教學評價指標,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教學評價體系,增強實驗教學的質量。其次,要深化校企合作,將企業納入到實驗教學評價主體范疇中。通過引入企業提高實踐教學內容與企業崗位的對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將企業納入到實驗教學評價中,可以通過企業的客觀評價準確地分析當前實驗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并且將企業最實用的技術引入到教學中,增強實驗教學的實踐性[6]。
3 結語
創新實驗教學是高等院校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實踐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材料成型專業創新實驗以學生為主體,改變傳統實驗的演示性、驗證性,在創新實驗過程中,學生結合自身興趣點和學科理論基礎,自主選擇與設計實驗項目,獨立完成從工藝設計到產品加工的全部過程,得到完整的實踐與創新能力訓練。一方面,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親自動手動腦的機會,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增加了學生學習專業理論課的興趣,加深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以學科競賽為導向,通過對實驗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明顯提升了材料成型專業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基金項目: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教育教學研究課題;項目名稱:材料成型創新實驗課程建設;項目編號:GG2016616177。2016年度德陽中科先進制造創新育成專項資助項目;項目名稱:材料高溫防護創新服務平臺;項目編號:YC-2016-ZP01。
作者簡介:杜娟(1987— ),女,四川達州人,講師,教研室副主任,碩士;研究方向:輕金屬的連接與表面處理。
[參考文獻]
[1]黎清寧,陳國華,劉貴仲,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實驗教學的改革探索[J].科技視界,2017(7):60-61.
[2]景艷.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7(42):279-280.
[3]姜巨福.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實驗課教學的探討[J].科技資訊,2013(12):191-192.
[4]郭蓓蓓.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實驗課教學的現狀與改革[J].西部素質教育,2016(13):191-192.
[5]郝風杰.基于元模型的虛擬實驗教學平臺研究與設計[D].濟南:山東大學,2011.
[6]陳代梅,姬海鵬,欒興龍.化學專業實驗室開放與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C].北京:北京高教學會實驗室工作研究會學術研討會,2010.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oblem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material forming specialty. As the goal to foster innovative ability,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st-1995” students, the “student-oriented”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 is put forward to drive subject competition.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it is very effective for students to select and develop experimental projects independently and complete the whole process from design to processing, so as to obtain complete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Key words:material forming technology; innovative experiment; subjects competition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679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