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創新人才培養途徑探索與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創新能力主要包括學習能力、發現問題能力、提出解決方案能力與解決方案實踐能力。學習能力要求大學生具備對知識源的求知、篩選與吸收的能力,發現問題能力要求學生能夠對固化的知識框架進行質疑,發現現有知識架構中的盲點或漏洞。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幫助高校學生優化知識結構,適應創新型社會對人才品質的各項需求,實現自身價值。針對創新人才具備的各項能力,探討了現階段創新人才培養現狀,探索出一條符合新時代社會創新人才培養方案。
  【關鍵詞】創新  專業教育  技能教育  人才培養
  【Abstract】Innovative talents should possess the following four abilities: ability to learn, ability to discover problems, ability to propose solutions and ability to practice solutions. Learning ability requires college students to have the ability to seek, screen and absorb knowledge sources. Problem-finding ability requires students to question the solidified knowledge and find blind spots or loopholes in the existing knowledge framework. In view of the various capabilities of innovative talen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integrat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helps college students optimize their knowledge structure, adapts to the needs of innovative society for talent quality, and realizes their own value. A training program for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new era is explored.
  【Keyword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kill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基金項目】安徽省教育廳重大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5zdjy059);安徽省教育廳自然科學研究重點項目(KJ2018A054)。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7-0234-02
  引言
  我國經濟發展模式逐步在從“資源驅動型”到“創新驅動型”發展,《2017-2018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中也體現出改革、創新、人才成為提升競爭力的新焦點。我國確立2020年建設成創新型國家的目標,提高高校自主創新能力,培養創新型人才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人力資源基礎[1]。創新一詞來源于拉丁語,它的原意包含了三層意思:更新、創造新的東西、改變。創新型人才就是綜合運用自身擁有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創新品質和相應的知識等不斷為社會進步或科技發展做出突破性貢獻的人才[2,3]。大學生是創新人才后備隊,創新型社會發展生力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優劣很大程度上體現出社會創新水平。
  1.創新人才培養問題現狀
  創新人才培養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突破口,以培養創新精神和能力為重點和目標的一個過程[4]。一方面,高校是創新人才的培養基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務是要培養既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又能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創新人才[5,6]。經濟的快速發展的同時賦予高等教育新的使命,高校不僅是傳播知識、文化、科技場所更加應該是知識、科技孕育誕生的平臺,而且是知識文化的發源地與匯集地。為適應新階段社會經濟發展需求,高校仍需輸送新文化、新成果,培養出帶動社會經濟與文化前行的創新人才。
  高校對創新人才的培養主要依托基于專業教育的創業教育,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有效方式。創業教育的本質就是以更具實踐性、個體性、多樣性的方式實現創新人才培養這一愿景[7]。但是,現階段高校在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仍存在諸多不足。
  (1)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脫鉤
  目前,高校大學生專業教育依托于傳統學科優勢,具備成熟的專業理論基礎及高度綜合的課程體系,而創業教育則作為大學生就業指導的一部分零散、孤立地開展,局限于為大學生提供創業方面的選修課、創業講座或創業計劃大賽等,并未將其真正融人專業課程與專業實踐之中,由此產生了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相剝離的現狀,這成為創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最大阻礙因素[8,9],專業教育只談專業知識和技能,創業教育談的是如何創辦企業,兩者之間有著天然的鴻溝。專業技術與知識或許不是大學生必備的儲備,但一定的專業技能可以為創業提供很好的支撐。
  (2)精細化專業分布無法滿足創新人才培養需求
  在學校課程分布方面,目前我國高校專業劃分非常詳細,該方案更“?!钡氖菍I人才的培養,從創辦企業角度,專業技術是要條件之一。一方面,表面上是培養更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更加細化的專業課程分布主動地將人才培養分離化、模塊化,但另一方面,創新意識培養則被局限于某一具體模塊之中,創新被束縛在一個很狹隘的區域內。  ?。?)教育考評機制有待改善
  大學教育考核方面,從教育學角度,無論是創新還是創業期側重的均是能力方面,而我國目前大學教育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知識教育的水平上;其響應的考核機制也是以“知識”考評為主,這就導致許多在創新、創業方面有較大優勢的同學優勢反而得不到彰顯,打擊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
 ?。?)高校教師在人才培養中功能性發揮不足
  教師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的作用,是由其所扮演的角色決定的。其中,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10,11]。作為學生進入大學校園思想的引路人,若想更好地實施創新人才培養方案,則須增強輔導員的職業素養,但現輔導員仍有如下不足[12]:①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程度不夠;②投入時間和精力不足;③自身水平有限,能力欠缺;④高校對輔導員在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重視不夠。
 ?。?)采集創新創業信息質量較低,信息源整合度不夠
  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系統來說,隨著人們越來越依賴手機等輕便通信設備,以微博、社交網絡、即時通信為載體的“微內容”是主要的創新創業信息來源,創新創業信息分散在互聯網之中,而現有創新創業教育系統所采集的信息源明顯不足,缺乏對各類信息源的整合,不能實現全網采集和針對專業信息分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創新創業教育創造機會的可能性。
  2.探索培養創新人才新模式
  為解決專業教育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之間的隔閡,更清晰化解析創新人才培養與高校關聯因素,通過以下方式探索和實踐培養雙創人才新模式。
 ?。?)立足于學校辦學特色,對具體專業內優秀企業進行了調研,并帶領學生到相關企業進行實踐調研。例如對于電氣類學生,考察的對象包括美的、格力、大眾等知名創新型企業,了解企業文化以及員工工作模式。同時積極與本地企業多方面合作,包括本地鋼鐵公司、能源科技公司創業企業,讓學生通過實踐調研去找到行業內技術發展趨勢、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客戶的需求、創新創業的機會,多維度擴展學生創新思維。
 ?。?)企業家進校園。考慮到大學教育主要以本校教師為主,缺少實際的創新創業經驗,因此,高校創業教育中重要的一環是將專業內知名的創業者、企業家引進校園,與校園內教師合作,共同參與教學方案制定、參與大學生創業指導和畢業設計指導,使得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者更加貼合,將企業家對相關行業發展前景傳遞給教師與學生。同時,企業家、創業者們開展講座,以成功經驗為創新人才培養保駕護航。
  (3)基于學校制定的教學計劃,一方面,對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結合學生可行性意見研究出一種可接受的、也是可期望的培養模式,便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愿望設計出自己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對創新人才培養的實施者,即任課教師、指導教師進行調研,廣泛聽取教師對傳統培養模式的總結和對新模式的建議。
 ?。?)依托各項科技競賽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F今大學校園存在這樣的現象:多數大學生在入校前對自己所學的專業只有表面的理解,沒有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為了提高學生選擇專業時的容錯率,盡量彌補學生高考志愿定終生帶來的缺憾,學校學院針對全體學生舉辦多項科技競賽活動,例如電氣與電子信息學院面向全校舉辦智能車比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既可以鍛煉本院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也可以培養其他學院學生的興趣,發掘與比賽相關的創新創業能力,為學生的未來目標的尋取亮起明燈。
  (5)搭建創新創業信息平臺。此信息平臺由學校組織面向全體學生,通過競賽模式選拔出一批能夠搭建與管理創新創業平臺的學生。目前是依托微信平臺,實時關注更新學校內有關創新創業信息的動態、國家有關創新創業的政策措施以及學生在創新創業上取得的成績,以創業實踐為載體引導學生發現問題、以創新創業典型代表激發創業實踐熱情、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熱情,引導學生跨專業知識兼容并蓄進行技術創新,基于創新成果引導學生進行科技創業,形成“專業教育支撐創新創業,創新創業帶動專業教育”一個良性發展模式。
  3.結束語
  依托院校各項科技將塞,探索了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途徑,從本校實際出發、結合電氣與電子信息學院學生的特點,探索了一條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途徑,開辟了一條行之有效的創新人才培養之路,形成了頗具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為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能力及事業發展能力的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形成以專業教育為基礎,以專業內創業典型為示范激發創業實踐熱情、以創業實踐為載體引導學生發現問題、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熱情,引導學生跨專業知識兼容并蓄進行技術創新,基于創新成果引導學生進行科技創業。針對性強,覆蓋面廣,實踐成效顯著,具有鮮明的行業特色,對工科院校電氣類專業建設和創新人才培養具有借鑒意義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康全禮,陸小華,熊光晶.CDIO大綱與工程創新型人才培養[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8,(4):15-18.
  [2]鄭其緒,宋彩風.論創新型人才的素質培養[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88-92.
  [3]夏有為.培養實踐能力,造就創新人才(二)——訪美籍科學家交大密西根學院院長倪軍教授[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1):1-4.
  [4]陳寶寬,杜朝軍,王利娟,等.師范院?;I“雙創"人才培養初探[J].江西化工,2016(6):171-172.
  [5]范美娟,王家寧.新常態下高校計算機專業“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高教論壇,2017(26):105.
  [6]侯秋琚.雙創時代互聯網+背景下職業教師水平如何提升[J].科技創新導報,2016(35):177-179.
  [7]黃兆信,王志強.論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59-67.
  [8]劉海濱.高校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構建策略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8,(2):42-47.
  [9]宋華明,劉澤文.大學生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耦合研究[J].江蘇高教,2017(2):88-91.
  [10]張向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業教育結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4):84-87.
  [11]練玉春.《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將施行[N].光明日報,2006-08-01(2).
  [12]張立付,周旭,楊仕勇.“雙創型”人才培養視域下的輔導員職能探析[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5(3):44-46.
  作者簡介:
  馮旭剛(1977-),男,江蘇江陰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精密儀器與檢測技術。
  章家巖(1963-),男,安徽銅陵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復雜系統動態建模與優化控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517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