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農田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水是人類生存的根本,農田水利工程是農業發展與生產的必然要素之一,農田水利工程與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它在防洪、農業灌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實際工作中,農田水利工程為社會帶來了巨大效益的同時,對生態環境也產生了一定的制約和影響,但人們對農田水利項目工程的功能認識往往比較片面,需要對農田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的關系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的探究。本文在闡述農田水利工程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的同時,簡要分析了如何更好地平衡兩者的關系,提出了具體措施,以保證農田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兩者和諧、可持續發展的局面。
  1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
  1.1對河流和水質的影響
  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時產生大量的工業垃圾,形成的有害物質對附近河流的水質和水資源造成污染,導致區域內水域地下水位上升,河流水流速減小,使水與外界交換能力變弱,土壤鹽漬化嚴重。此外,泥沙的增多也會使水庫的容量減小,河床升高,湖泊變淺,面積逐漸變小,蓄水能力變弱,一旦因為農田水利工程措施不利,將形成新的污染源,會影響水的凈化功能,加速水體重金屬的沉降作用,帶來嚴重生態環境問題。
  1.2水利工程對氣候也會造成影響
  它可使河流水的蒸發量發生變化,導致河水蒸發量變大,溫度升高,增多區域降水量,形成洪澇災害。
  1.3水利工程對水體生物的繁衍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生物生長環境受到破壞,生物生存和繁殖系統被迫改變,改變了遷移路線,從而影響水體生物的自然繁殖。
  1.4水利工程對植被和有機土壤也會產生影響
  若想完成一系列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任務,建設初期,就必須要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土地清理和地基變更等建設事宜,打破了植物和生態的平衡,影響了這一地區范圍內農田、草地、林地等植被的繁殖與生產,導致周邊植被減少和植物多樣性的繁殖,土壤的鹽堿化使農業生產質量大大下降,使大自然自身的循環結構受到沖擊。
  2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保護生態環境的措施
  2.1進行科學評價與評估
  不斷完善生態環境評價體系,對生態資源、環境(水質、土壤、氣候、植物)的一系列評估,對水利工程的環境影響進行科學評價,對可能產生的生態環境方面的影響進行全面的測定和評估,例如:以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為設計前提,對周邊的環境和土壤、植被情況進行合理勘察,最大限度避免和規避工程建設帶來的影響,找出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影響的因素,制定防治措施,對這些影響因素進行規避,減少工程建設各階段對環境的產生的不良影響,以此協調和平衡農田水利工程和生態環境之間關系。
  2.2加強管理,使農田生態保護工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之初,做好項目論證和可行性分析報告,結合專業技術人員的意見對可行性方案進行科學討論,因地制宜,真正做到因需建設,保證農田水利工程的優勢發揮,在合理規劃中,根據地區地域與氣候特點進行相應的調整,綜合分析,對農田水利工程可能對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做到認真研究、部署,及時修正,選取合理的技術方案,避免小問題大調整,把關注重點轉移到農田水利工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性發揮上來。
  2.3構建生態環境補償體系和機制
  水利工程在興建過程中需要大興土木,大量資金投入數額巨大,對區域經濟和生態環境均存在一定的影響和破壞行為,為此,在生態環境補償體系中融入法規約束,健全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提升對于環境的正向反饋和影響,做到有法可依,有矩可循,嚴厲制止不良行為,對已造成的破壞進行補償和修復,以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將責任制落實到個人,并規定好補償主體和補償區域范圍,以此來約束和緩解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促進農田水利項目的健康發展。
  2.4與市場經濟協調發展
  在水利工程運行管理的各個階段中,需要嚴格遵循有關規章制度,科學統一做好管理工作,促進水利工程管理與市場經濟發展的良性融合,以促進水利工程管理與通政策法規融入到行政管理中,使工程管理在經濟發展中更具有合理性,實現水資源的宏觀調控和有償使用,促進取水政策的實施。
  2.5制定河流發展規劃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水利工程建設量在不斷增加,水利工程建設進程也在不斷提高,河流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都為此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通過何種方式維系農田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應在對河流分析的基礎上掌握水利工程對自然影響的規律,在此基礎上制定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的河流發展規劃,實現水資源統一管理,促進生態環境與農田水利工程的平衡。眾所周知,在自然生態環境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河流中,在不斷生長和繁衍中會與自然生態系統進行交換存在一些營養物質,這些河流流徑農田周邊,帶著這些營養物質和水分滲透到土壤中,為農田提供充足的水分,保證農作物快速的生長,減少了地表水土流失和洪澇災害的發生。為此,人們可通過人造水系的形式進行開墾,例如:退耕還林、退耕還湖等,以此保證自然生態系統的良性發展。
  2.6加強水資源管理
  水土流失是影響生態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減少水土流失,是實現水資源最大利用率的直接保障。各單位要加大管理力度,完善體制和制度體系,在水利工程建設中特別要避免水土流失,加強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對存在破壞和潛在的破壞行為及時制止,依法履行法律責任。加強有關人員對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保護的認識,對表現優秀的人員要給予獎勵,促進生態保護氛圍的構建,以此保證區域土地農田生產,為農田生態保護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條件。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農田水利工程對于農業的發展會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要想保證自然生態良性發展,必須不斷修正和完善農田水利工程中的各種不足,因地制宜,根據農田水利生態工程的建設地域特點,結合業務實際和地區發展情況,合理調整,促進生態環境水平的提高,努力構建農田水利與生態環境健康、協調發展的環境,真正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為人們提供一個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
 ?。ㄗ髡邌挝唬?76400沂水縣水利局沙溝水利服務中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8786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