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桂閩引象草不同輪作栽培模式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針對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草地生態畜牧業發展現狀及冬春季飼草資源利用情況,選取桂閩引象草為研究材料,分別與扁穗雀麥、多花黑麥草、燕麥3種冷季型牧草開展不同輪作模式試驗研究。結果表明,桂閩引象草+多花黑麥草、桂閩引象草+燕麥2種輪作模式,牧草鮮草產量分別達170 906.70、176 133.30 kg/hm2,比桂閩引象草單播分別提高42.57%、38.34%,種植效益分別提高48.48%、37.05%,在松桃地區推廣栽培,既可大幅增加土地單位面積牧草產量,又能滿足3—9月青飼料和早春飼料的供應,經濟效益顯著。
  關鍵詞    桂閩引象草;輪作;農藝性狀;產量;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    S54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6-0198-02
  近年來,松桃縣肉牛養殖業發展迅速,當地養殖的肉牛生長速度快、體型大、產肉率高,經濟效益顯著[1]。在肉牛生產過程中,飼料成本占養殖成本的50%以上,是決定肉牛養殖成敗的關鍵因素[2]。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可耕地面積日益減少,糧食種植面積也隨之減少,人畜爭糧將會愈加突出。而牛是草食性家畜,采食性廣,實施種草養殖肉牛,既節約了糧食,又解決了肉牛飼料,一舉兩得[3-6]。
  桂閩引象草屬于熱帶C4植物,是一種優質高產牧草,也稱雜交狼尾草。桂閩引象草具有產量高、營養豐富、生長快、適應性強、分蘗性強等特點,不僅可作為動物飼料,還可用于造紙和生態保護等方面[7]。2016—2018年,“國審品種桂閩引象草種苗繁育及在貴州山區的轉化應用”項目組在松桃縣選取桂閩引象草和冷季型牧草扁穗雀麥、多花黑麥草、燕麥分別進行輪作試驗。通過不同輪作模式研究,摸清了桂閩引象草高效種植效益,可對當地牧草種植模式選擇和冬閑田種草提供技術參考,提高松桃縣耕地土地產出水平,滿足冬春季節飼草料供應需求。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2017—2018年,試驗在松桃苗族自治縣大坪營鄉百納村牧草良種繁育基地開展,當地年均溫、總積溫、年活動積溫、無霜期、年降水量、年均雨日、年均日照時數分別為16.5 ℃、5 800 ℃、5 138.9 ℃、293 d、1 378.3 mm、183 d、1 228 h。試驗地土壤為黃壤土,有機質、全氮、有效磷、速效鉀含量分別為2.72 g/kg、0.82 g/kg、29.78 mg/kg、84.22 mg/kg,pH值6.7。
  1.2    試驗材料
  桂閩引象草、扁穗雀麥來自貴州省草業研究所種苗繁育基地;多花黑麥草、燕麥購自北京克普時光生態科技有限公司。
  1.3    試驗設計
  試驗根據輪作模式不同共設4個處理,分別為桂閩引象草單播、輪作模式1(桂閩引象草+扁穗雀麥)、輪作模式2(桂閩引象草+多花黑麥草)、輪作模式3(桂閩引象草+燕麥)。3次重復,隨機排列,小區面積20 m2(4 m×5 m),小區間過道50 cm。各種植模式桂閩引象草播種量3萬株/hm2,扁穗雀麥播種量90 kg/hm2,多花黑麥草播種量30 kg/hm2,燕麥播種量90 kg/hm2,種植行距50 cm。播種前翻犁碎土、平整土地、清除雜物,做到地面平整、土壤疏松細碎,基施復合肥450 kg/hm2、有機肥15 t/hm2。桂閩引象草種苗于2017年2月20日栽種,刈割時間為5月21日、6月29日、8月7日、9月16日。扁穗雀麥、多花黑麥草、燕麥于2017年9月28日播種,刈割時間為2017年11月5日、2017年12月20日、2018年2月27日、2018年4月9日。每次刈割后追施尿素225 kg/hm2。
  1.4    測定內容
  1.4.1    株高。初花期刈割前,每小區隨機抽取30株測定絕對高度。
  1.4.2    再生速度。從第2次刈割時起,每次刈割前隨機測定10株植株的高度,取其平均值后,除以上次刈割到本次刈割的時間,即為這段時間的再生速度[8]。
  1.4.3    莖葉比。每小區隨機抽取10株,分別測定葉和莖的重量,自然風干,計算莖干重與葉干重之比。
  1.4.4    草產量。各小區每次刈割的產量累加量即為小區鮮草產量,小區平均鮮草產量折算成公頃產量。每次測產時分別取樣約1 kg自然風干至恒重,測定干草產量。
  1.4.5    種植效益。計算并比較桂閩引象草不同輪作模式種植效益,鮮草市場價均按0.4元/kg計算。綜合不同輪作試驗的產量測定及經濟效益結果,確定桂閩引象草適宜輪作模式。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輪作模式農藝性狀比較
  由表1可知,就再生速度而言,桂閩引象草再生速度最快為輪作模式1,再生速度達2.64 cm/d;其次為桂閩引象草單播,再生速度為2.61 cm/d;冷季型牧草再生速度最快的為扁穗雀麥,達1.49 cm/d。就莖葉比而言,桂閩引象草莖葉比最小為輪作模式2,莖葉比為1∶1.66。第1次刈割時,桂閩引象草株高最高為單播模式,株高達129 cm;其次為輪作模式1,株高達127 cm。
  2.2    不同輪作模式產草量比較   由表2可知,桂閩引象草單播同3種輪作模式相比較,鮮草產量由高到低依次為輪作模式3>輪作模式2>輪作模式1>桂閩引象草單播,鮮草產量分別為176 133.30、170 906.70、169 999.70、123 543.30 kg/hm2,輪作模式3、輪作模式2、輪作模式1鮮草產量分別比桂閩引象草單播鮮草產量提高了42.57%、38.34%、37.60%。干草產量由高到低依次為輪作模式3>輪作模式1>輪作模式2>桂閩引象草單播,干草產量分別為58 257.00、55 503.45、55 247.85、40 769.25 kg/hm2,輪作模式3、輪作模式1、輪作模式2干草產量分別比桂閩引象草單播干草產量提高了42.89%、36.14%、35.51%。
  2.3    不同輪作模式經濟效益比較
  由表3可知,桂閩引象草單播同3種輪作模式相比較,鮮草收購價均按照0.4元/kg計算,鮮草產值由高到低依次為輪作模式3>輪作模式2>輪作模式1>桂閩引象草單播,分別為70 453.32、68 362.68、67 999.86、49 417.32元/hm2,除去牧草種植成本,輪作模式3、輪作模式2、輪作模式1、桂閩引象草單播的種植效益分別為21 703.32、20 032.68、16 549.86、14 617.32元/hm2,輪作模式3、輪作模式2、輪作模式1與桂閩引象草單播相比較,種植效益分別高出48.48%、37.05%、13.22%。
  3    結論與討論
  本次試驗桂閩引象草和扁穗雀麥、多花黑麥草、燕麥每年均可刈割4次,桂閩引象草再生速度最快為桂閩引象草+扁穗雀麥輪作模式,再生速度達2.64 cm/d,冷季型牧草再生速度最快的為扁穗雀麥,達1.49 cm/d;桂閩引象草莖葉比最小為輪作多花黑麥草模式,莖葉比為1∶1.66。從產量上看,輪作燕麥、多花黑麥草、扁穗雀麥的鮮草產量分別為176 133.30、170 906.70、169 999.70 kg/hm2,利用冬閑田種植冷季型牧草,鮮草產量分別比桂閩引象草單播鮮草產量提高了42.57%、38.34%、37.60%,除去牧草種植成本,輪作燕麥、多花黑麥草、扁穗雀麥等3種輪作模式的種植效益分別為21 703.32、20 032.68、16 549.86元/hm2,種植效益分別比桂閩引象草單播高出48.48%、37.05%、13.22%。
  綜上所述,桂閩引象草輪作多花黑麥草、桂閩引象草輪作燕麥2種牧草種植模式,牧草鮮草產量比桂閩引象草單播分別提高42.57%、38.34%,種植效益分別提高48.48%、37.05%,既可大幅增加土地單位面積牧草產量,又能滿足3—9月青飼料和早春飼料的供應,營養品質高,經濟效益顯著,可在松桃地區推廣利用。
  4    參考文獻
  [1] 張進國,雷荷仙,黎紀鳳,等.3個牧草品種在銅仁市不同海拔區的生長表現[J].貴州農業科學,2014,42(4):86-89.
  [2] 瞿明仁.南方經濟作物副產物生產飼料化利用之現狀與問題[J].飼料工業,2013(23):1-6.
  [3] 王舒寧,王均輝.桂閩引象草及其推廣應用[J].福建畜牧獸醫,2014,36(1):19-20.
  [4] 易顯鳳,滕少花,賴志強,等.桂閩引象草的特征特性與高產栽培技術[J].黑龍江畜牧獸醫(科技版),2014,3(上):99-101.
  [5] 張霞,顧洪如,成龍.象草產量及生物學性狀的品系間差異與聚類分析[J].中國草地學報,2009,31(1):58-63.
  [6] 姚娜,騰少花,賴志強,等.氮磷鉀不同施肥配比效應對桂閩引象草生產性能及品質的影響[J].廣東農業科學,2014(14):57-59.
  [7] 郎永祥,陳偉,吳佳海,等.不同套種模式對桂閩引象草生產性能及品質的影響[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7,38(7):27-30.
  [8] 邵智驊,魯進學,江喜春.皇竹草栽培及其飼喂肉羊綜合利用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7):165-16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359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