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水市生態旅游發展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六盤水市擁有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隨著近年來交通、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的大力改善,以及有關部門極力向外界進行旅游推介等宣傳推廣活動,讓六盤水市作為一個新興旅游城市,逐步為外界所熟知,為地區扶貧開發和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支持。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六盤水市生態旅游發展發展情況,并提出相應的旅游發展完善策略,以期為六盤水市的經濟建設和生態旅游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
中圖分類號: F59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4-0225-001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4.109
1 生態旅游的定義
生態旅游是以特色生態環境為基礎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依靠自然生態環境和當地人文生態,開展生態體驗、認知、教育并使游客從中獲得愉悅的旅游模式,是可持續發展的。開發者和管理者在開發、利用旅游資源時,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讓游客在旅游過程中親近大自然、釋放心聲,獲得身心愉悅的體驗,同時將自然環境破壞程度降到最低,讓人與自然得到和諧發展。[1]
2 六盤水生態旅游發展現狀SWOT分析
2.1 優勢
2.1.1 資源優勢
六盤水市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山區,境內喀斯特地貌區域面積有6263.7km2,占全市國土面積的63%,孕育了一種典型的“奇山、秀水、美石、異洞”喀斯特景觀。[2]此外,六盤水市是一個多民族城市,有著燦爛的民俗民風和民間文化,還有森林濕地、文化遺址等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截至目前,已成功舉辦過消夏文化節、國際馬拉松、汽車拉力賽等大型活動,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2.1.2 氣候優勢
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季月平均氣溫僅為19.7℃,2005年8月,被中國氣象學會授予“中國涼都”的稱號。2018年在由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全國避暑旅游城市發展報告》里,被評為中國最具潛力的避暑旅游城市。良好的氣候優勢為打造中國.涼都六盤水的城市品牌創造了前提條件;同時也為六盤水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2.1.3 區位優勢
六盤水市地處四川、云南、廣西三省交界處,是國家確定的“攀西—六盤水資源綜合開發區”及“南貴昆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四省立交橋”之稱。境內有貴昆鐵路、株六復線、南昆鐵路、內昆鐵路、水柏鐵路、六盤水南鐵路編組站;加上水黃高等級公路、鎮勝、水盤、六六、杭瑞高速公路等路網建成通車;還有六盤水月照機場已開通十幾個城市的航線;以及建成通車的滬昆高鐵、在建的安順到水城縣到鐘山區的城際鐵路等等,六盤水市的區位和交通優勢在逐步顯現,它打破了六盤水市與外界溝通聯系的壁壘,將六盤水市的旅游資料和優越的氣候條件一步一步地展現在世人面前,進一步促進了城市的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和發展。
2.2 劣勢
缺乏專業人才;旅游產品單一、配套設施薄弱;缺乏規劃;游客平均消費及逗留天數較少。
六盤水市內僅有兩所高校(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和六盤水師范學院)開辦旅游管理專業和酒店管理等相關服務專業,人才供給遠遠不夠,旅游從業人員大多專業技能不強。一些具有特色的資源由于缺乏專業人才,造成開發程度低、產品單一,配套設施薄弱,缺乏內涵式發展而嚴重削弱了其應有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旅游景點小且散,不成規模,同質化現象嚴重。景區內的旅游購物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特色不明顯;星級的酒店不多,不能滿足大量游客入住的需要,尤其是每年六至九月,處于旅游旺季時,旅游接待能力嚴重不足,造成大量游客流失和游客滿意度偏低的情況。
2.3 機遇
國內外旅游形勢的優越環境。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下,現代旅游業成為帶動社會經濟的重要增長點,旅游市場需求發展更加多樣。
國家將旅游業發展納入國家戰略,旅游業發展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六盤水市曾是一座資源型城市,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但面臨資源枯竭、環境惡化的困難,經濟轉型勢在必行。六盤水市委、市政府開始大力發展旅游業,制定了《六盤水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提出了“中國涼都、夜郎古地、運動城市”的總體形象定位,舉全市之力打造旅游品牌,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為六盤水市旅游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就業難題得到改善。隨著旅游業的發展,為當地人民提供了很多就業崗位,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根據《六盤水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表明,六盤水市2018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93825人,比上年增長0.7%。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75元,比上年增長8.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67元,增長9.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7.8%。其中,餐飲收入額增長了4.0%。 2.4 挑戰
?。?)同質競爭激烈。六盤水市被陷于云南、四川、湖南等知名旅游城市的包圍區中,例如云南的麗江、西雙版納等,四川的九寨溝、樂山大佛、峨眉山等,湖南的張家界、鳳凰古城等,這些旅游城市知名度高、配套設施完善、知曉度廣,但六盤水市旅游業發展起步較晚,在管理和規劃上缺乏經驗,旅游產品發展缺乏核心競爭力。
(2)基礎設施薄弱。景區(點)間的聯系性弱,旅游標識系統不完善,資源和信息共享難度大,配套服務功能不全。導致自駕游的游客不能更好地規劃行程、便利出行。
對策建議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以城市主干道為骨架,加強通往主要景區、景點的旅游公路或配套公路建設。按照特色化、規范化的要求,建設符合市場需求的具有特色的住宿設施體系,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同時著力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提高游客滿意度。
?。?)合理整合、利用旅游資源。從整體角度思考怎樣合理利用現有的旅游資源,在整合各類旅游資源的情況下,充分考慮區位優勢、功能優勢、交通優勢等,加強對旅游線路的合理設計,打造旅游精品線路。
?。?)培養專業人才。要建立生態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體系。組織相關從業人員積極學習最新旅游理念和旅游管理技能,提升綜合素質。此外,需要引導從業人員加強對周圍環境的認知,加強工作責任意識,提高服務質量。
?。?)加大宣傳的力度。利用一年一屆的中國涼都消夏文化節活動,舉辦多種形式的活動,加大氣候優勢的宣傳;借節慶旅游獲得契機,打造一批有特色的度假旅游產品,形成完善的旅游產業鏈,進而促進旅游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卞媛.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J].度假旅游,2019(1).
[2]吳得卿.六盤水市石漠化治理與生態旅游轉型研究[J].六盤水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8)第23卷第4期.
[3]http://www.gzlps.gov.cn六盤水市人民政府官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075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