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滿族傳統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校本課程開發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滿族傳統弓箭是滿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民族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以某一調研點為研究核心,從當地的體育教學環境和體育教學資源進行調整,革新和完善傳統的體育教學,根據學校的基本情況,以滿族傳統弓箭為媒介,開發有關滿族傳統弓箭的校本課程,從而將滿族傳統弓箭帶入校園,以求將其傳承并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方式。
關鍵詞:滿族 傳統 弓箭文化 校本課程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4(b)-0145-02
1 研究綜述
1.1 關于滿族傳統體育項目相關研究
民族傳統體育是人類體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民族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民族傳統體育,是一種具有獨立的文化形態、具有突出豐富文化內涵的民族性的傳統文化。滿族體育文化的存在方式不是固態的,它是通過具體的人群或個體的動作行為過程被人感知的,是一種“身體文化”的活態傳承,具有活態性、地域性、民俗性、群體性等特征。從人類學的視角來看,滿族育文化具有見證現存文化傳統的獨特價值,具有非物質文化性[1]。因此,在挖掘滿族傳統體育文化時,不但要突出其民族性,而且還要發展其技術,使之規范化、科學化,在繼承傳統體育運動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體育運動項目,體現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2]。
1.2 關于校本課程的相關研究
1973年,菲呂馬克和麥克米倫最先提出了“校本課程開發”這一概念,引起了教育學者的廣泛關注,許多學者紛紛幵始對校本課程開發做了不同角度的研究。1973年7月,歐洲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關于“校本課程開發”研討會上指出,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自發的課程開發過程,需要中央與地方教育當局的支持以及權力和責任的重新分配。國內校本課程開發起步較晚,到目前為止,我國對校本課程開發的研究的觀點主要有以下幾種:張嘉育認為“校本課程開發不僅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結果;徐玉珍認為“校本課程開發是在學校內部發展的,以國家及地方的課程綱要為指導,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性質、條件及資源,由學校成員共同進行的為滿足本校學生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課程活動,是一個持續和動態的課程改選過程”[3]。
1.3 關于傳統弓箭的相關研究
弓箭是人類最早發明的勞動工具之一。弓箭從誕生就與人類的生存、發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中國還是世界上最早產生弓箭的國家[4]。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演變出了對應的弓箭文化[5]。進入奴隸制和封建社會以后,弓箭文化的內容和繁復程度在逐步加深,從而形成了一個以“射”為中心的古代弓箭文化體系。隨著時代遷移,弓箭已基本失去原有的作用,絕無可能完全按原有方式傳承,所以要不斷革新,以圖將滿族傳統弓箭與世界接軌。
2 現階段高校體育教學現狀
代表性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如朝鮮族節日舉行的摔跤、蕩秋千、壓跳板等,民族歌舞剛建中包含著柔美,體現出東北人民直爽豪放的性格特點,也感染著東北地區的多數高校。如:在1932年美國洛杉磯第10屆奧運會上出現的第一人——劉長春;近年來由沈陽體育學院的學生組成的空中技巧和高山滑雪國家隊,在各項世界級大型運動會上也取得了不少好成績;中國男子短道速滑奧運金牌第一人武大靖。不僅如此,延邊大學還設立了傳統弓箭訓練基地,成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弓道社;吉林大學也設立了具有區域特色的滑冰滑雪體育專業必修課和校級公共課;吉林體育學院甚至設立了武術與傳統民族體育專業。正是這種濃濃的體育文化氛圍和良好的文化形態,吸引了近8000名國外友人在東北地區的65所高校中學習中文和武術等課程。但是,我們不難發現,不僅在東北地區乃至在全國各地,大多數高校的公共體育課開展情況和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情況都是不容樂觀的,更不用提高校學生對傳統體育文化自發傳承的意識了。
3 高校校本課程的開發原則
學校為本原則: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要依托本校的資源,反映本校特色,使其具有實用性。通力協作原則[6]:校本課程的開發需要良好的組織基礎,需要統籌各方面的力量才能科學開發、良性運行。民主開放原則:校本課程的開發不僅需要良好的校內環境還需要良好的校外環境。創新性原則:時代是發展的,體育課程的內容和開展形式也應該是發展的。延邊大學已經有了弓箭基地和弓箭社團,我們期待著下一步的傳統弓箭選修課和公共課的出現。興趣性原則:趣味性高、體驗度強的課程無疑更能吸引高校學生的注意,滿族傳統弓箭課程就應當是其中的一種[7]。
4 高校體育課程開發的內容
傳統意義上的高校體育課程開展目的及學生的訴求不外乎以下幾點:增強體質意志;完成學分;宣泄不良情緒鍛煉心理素質;緩解學習壓力;增強人際交往;追求健美體魄。在我們看來,除了獲得學分,這些意義都逃不脫體育鍛煉本身帶給人的意義和作用,并沒有體現高校體育課程應當帶給我們學生的特別的作用,如傳承傳統體育文化。正如內藤敬先生所說,弓箭活動的每一個細節都透露出人對這項活動的尊重。從拿起弓箭的那一刻開始,行、走、坐、射無一不流露出人本身的人文涵養和禮儀。而這種對傳統體育文化的敬重不正是我國高校體育課程所欠缺的嗎?我們可以借鑒日本高校體育課程中對弓箭項目的引入,發揮弓道對學生、教師、社會人士的作用:豐富業余課余活動、放松身心、緩解壓力、修身養性、培養禮儀、提升青年人文素養、傳承乃至復興中國傳統弓箭文化。 5 課程具體實施策略
弓箭課程基本大綱:(1)性質,該課程應當以公共課或選修課形式出現。(2)目的,豐富體育活動,放松身心、緩解壓力、修身養性、培養禮儀、提升青年人文素養、復興體育傳統弓箭文化。(3)任務和要求,向同學傳授基本弓箭技術、感受弓箭禮儀、培養興趣、培養堅韌精神,改良弓箭形態,使其安全地進入校園。(4)選修課,以禮儀和文化感染為主,實踐課為輔。(5)公共課,以技能傳授實踐課為主,理論培養興趣為輔。
綜上所述,將滿族傳統弓箭引入校園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首先,且不說大眾對滿族傳統弓箭的認知過少;若把傳統弓箭項目作為高校課程,群眾態度僅以保護傳統文化為基點表示支持,至于是否主動參與,自主傳承都是未知。所以,把滿族傳統弓箭項目作為高校課程的選修課以培養興趣為主,后續引入必修課進行實踐較為合理。其次,最受關注的問題是傳統弓箭項目進入校園安全性的保障與場地器材的缺乏以及師資力量的薄弱性。場地器材缺乏以及師資力量可通過當地政府的支持資助。最后,解決安全隱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良適合教學的弓箭教具,規范弓箭場地要求,明確項目規則,這需要經過后期的深入研究,并得到傳統項目的民族認可及開展弓箭項目其他高校的認可。
參考文獻
[1] 童建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下傳統武術的保護與發展[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9(6):40-41.
[2] 胡彪.滿族傳統體育的發展研究[D].沈陽體育學院,2010.
[3] 金世余.我國中小學音樂校本課程開發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
[4] 趙靜.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1(3):220.
[5] 李小華,王震.中國傳統弓箭文化的傳承與保護[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6(5):72-76.
[6] 秦香.中國古代射箭文化演變探究[J].蘭臺世界,2012(11):94-95.
[7] 馮小軍.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涵義與實施[J].體育學刊,2008,15(6):63-65.
[8] 陳建績.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
[9] 徐頌峰.高校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創新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7(33):99-1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104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