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方格簇省力化自動上簇技術的優勢及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利用方格簇省力化自動上簇技術,可減輕勞動強度,并在增加經濟效益的同時提高繭質,達到蠶農和廠家雙贏的結局。本文總結了方格簇省力化自動上簇技術的優勢,并從簇具和附件的準備、上簇、簇中管理、采繭和簇片的后處理等方面介紹了方格簇省力化自動上簇技術,以期為蠶農提供參考。
  關鍵詞    方格簇;省力化;自動上簇;提質
  中圖分類號    S88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1-0208-01
  隨著現代農業的不斷發展,傳統農業工作人員結構逐漸老化,加上蠶桑生產屬于勞動強度較大的一項傳統農業,導致近年來從事蠶桑生產的人員年齡偏大。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的蠶桑生產,推廣方格簇及其自動上簇技術勢在必行。這是因為推廣方格簇及其自動化技術既能降低勞動強度、省工省力,又能增加蠶農的綜合收益,同時還能很大程度地提高繭質,從而達成蠶農和繅絲企業雙贏的結局[1]。
  1    技術優勢
  1.1    方格簇自動上簇方法創新
  青陽縣大蠶期都采用地面育,從2000年開始推廣方格簇營繭技術,開始是推廣搭架擱掛法,此法費工費力,勞動強度大,若處理不及時,雙宮繭很多,簇片需調頭,增加了生絲類結,繅絲落緒增多。后來全部推廣自動上簇法(搭3條縱向搭簇架),此法較搭架擱掛法省力,但需四周撿蠶,加密蠶座后,雙宮繭也多,簇片孔外繭多。上述2種上簇方法對上車繭率的提高不利,且操作較費工;而省力化自動上簇法不需撿蠶,運用方便,上車繭率高,并且符合老熟蠶自然屬性,這一方法與原來推廣的3條縱向搭架自動上簇相比,改3條縱向架為多條橫向小架;改簇片與窗戶平行向為垂直向擱掛;改簇架9支點為多支點。這種上簇法省去了撿蠶加密和捆綁簇架時間,縱向跳板不用撤,便于簇中清場管理,簇片方向的改變符合老熟蠶避光的習性即有利于蠶兒入孔,又有利于通風換氣,可有效減少雙宮繭和黃斑繭,可以提高方格簇繭上車繭率和解舒率,從而增加蠶農的經濟效益。
  1.2    生產方格簇繭的優勢
  一是每季蠶繭收購過程中優質方格簇繭價格穩定,不像草籠繭前高后低且價差很大;二是不用搶采搶售,方格簇繭單獨窗口收購,隨到隨收;三是價格高,蠶農收益好,方格簇繭價格較草籠繭均價高30%以上,盒種可增收300~500元;四是繭質高,方格簇繭質量明顯提高[2],上車繭率提高12%,解舒率提高17.6%,繭絲長增加153.4 m,解舒絲長增加264.8 m,白廠絲等級都顯著上升到5A、6A。應用方格簇省力化自動上簇技術達到了蠶農增收、企業增效的目的。
  2    方格簇省力化自動上簇技術應用
  2.1    簇具和附件的準備
  盒種按200~220片(9孔×18孔)準備,并相應地準備0.96 m長的板條或者竹片200~220根,3 cm×3 cm的長木條若干,扎絲若干或者木工用汽槍馬釘。
  2.1.1    方格簇的制作。目前,方格簇以雙聯片制作為好,最佳方法是采用木工汽槍馬釘把簇片固定在板條上,此方法省時省力;沒條件的也可以用扎絲將簇片固定在板條上或者竹片上,但這樣用工稍多。
  2.1.2    擱架的制作。擱架要根據蠶室的具體情況合理安排長度,以離墻邊各10 cm為宜,同時在確定好長度的木條上釘制2~3個立柱,高度以67 cm為宜。并且在放置的第1個擱架上釘2個15~20 cm的橫向支撐點,便于簇架以支撐點靠墻穩定[3]。
  2.2    上簇
  2.2.1    自動上簇要求盡量做到熟蠶齊一。從小蠶開始就要做好分批提青工作,蠶座要做到平整,在上簇的前1 d,要采取措施使蠶座平整。一是去除過高位置的桑條,促使蠶座平整;二是在蠶座位置低的地方撒油菜籽殼,使蠶座平整;三是蠶座平整后改喂片葉。喂葉時,蠶座四座離墻20 cm以及縱向跳板下不喂桑葉,并撒上石灰,防止蠶向墻上爬。
  2.2.2    使用蛻皮激素。在見熟蠶5%時使用蛻皮激素,時間盡可能在9:00—10:00,以促使蠶兒老熟齊一。
  2.2.3    使用登簇劑。在蠶兒吃完拌有蛻皮激素的桑葉后,即可使用登簇劑,以有效控制熟蠶在蠶座上的營繭機會。
  2.2.4    擱掛簇片。上簇時先將有支撐點的簇架靠墻,再按簇片寬度再放一簇架,擱掛2組簇片后,簇架便穩固。將簇架直接放在地鋪上,不用插入蠶沙,簇片與蠶的距離控制在2 cm以內,高了可將簇架斜靠,低了在腳底墊上桑葉即可。根據蠶頭密度,簇片間距為15~20 cm,橫向跳板作為上簇片的通道,邊上邊向后撤,縱向跳板不動,便于簇中管理。簇片掛完后盡量保持蠶室黑暗,以便熟蠶在蠶座中排空腹沙后自動尋找營繭的地方,減少蠶糞對簇具和蠶繭的污染,提高繭質。
  2.3    簇中管理
  2.3.1    浮蠶處理。上簇完成后就要做好簇中管理工作,首先做好浮蠶處理,一般在上簇后24 h用掃帚將浮蠶掃到蠶座中,之后熟蠶會自動二次上簇,如此2次即可。待36 h后再將少量浮蠶拾下,放在事先預留下的方格簇中。
  2.3.2    通風。方格簇是立體上簇,單位空間蠶頭量多,蠶兒排出的尿、糞也多,室內濕度增大。掛簇后要及時開門窗,加強通風排濕,同時應注意避免強風直吹[4]。
  2.3.3    溫度。上簇后,如遇22 ℃以下低溫,會影響蠶進孔速度、進孔率和吐絲速度,要多處加溫,保持室內溫度為23~25 ℃。遇高溫時不能關閉門窗,可利用電扇促進室內空氣流通,以免悶熱高濕造成不結繭蠶增多。
  2.4    采繭
  2.4.1    適時采繭。春季上簇后6~7 d、晚秋上簇后7~8 d可采繭,具體要根據當時的化蛹程度而定。
  2.4.2    采繭方法。按上簇先后順序采繭,將簇片取下后放于明處觀察,剔除爛死蠶、薄皮繭、雙宮繭,然后再采好繭。上繭、下繭、雙宮繭分開存放[5]。
  2.4.3    售繭。售繭時,要用籮筐裝運蠶繭,上繭、下繭、雙宮繭分開出售。
  2.5    簇片的后處理
  采繭后的簇片用明火或噴火槍快速燒去附著的浮絲,并進行消毒,再經陽光曝曬后,即可順向捆扎放在干燥的地方妥善保管以備下季再用。收藏時要注意防潮、防鼠、防農藥污染。
  3    結語
  上簇技術是蠶桑生產上的一項重要工作,同時也是促進蠶農增收的一項主要措施,蠶農應該高度重視。方格簇自動簡便上簇技術省工省力,是增加傳統農業項目競爭力的必要手段,有利于達成蠶農和繅絲企業的雙贏格局。因此,推廣方格簇省力化自動上簇技術勢在必行。
  4    參考文獻
  [1] 秦先勝.淺談方格簇自動上簇技術[J].農技服務,2017,34(8):131.
  [2] 王亞兵.影響蠶繭質量的因素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2(2):323.
  [3] 陳仕明.家蠶省力化飼養技術[J].基層農技推廣,2013,1(12):66-69.
  [4] 汪志錚.提高蠶繭質量的六大技術措施[J].農家之友,2015(7):54.
  [5] 茆迎春,魏勇.省力化規模養蠶技術推廣[J].四川蠶業,2013,41(1):28-3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1254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