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桑規模省力化養蠶技術的應用及成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介紹了草本桑規模省力化養蠶技術,具體包括品種選用、草本桑栽植、養蠶大棚搭建、大棚條桑育等方面內容,并闡述了應用成效,指出利用草本桑耐剪伐的特性,采用全年條桑機械收獲,可以解決規模養蠶采葉費工成本大的問題,可以實現當年栽培、當年成園、當年收益目標,值得大力推廣。
關鍵詞 草本桑;栽植與管理;規模省力化養蠶;應用成效
中圖分類號 S88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1-0209-02
蠶桑生產既是種植業又是養殖業,技術要求高,生產環節多,大蠶養殖期間勞動強度大?,F介紹省力、高效的草本桑養蠶技術及其應用效果,以期為養蠶戶提供參考。
1 優良桑品種與蠶品種的應用
根據地域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桑蠶品種。規模養殖首先要解決采葉勞動強度問題,草本??梢圆捎脵C械收割機收獲桑條,省時省力。草本桑品種選擇,除了要求產量高、葉質好外,更要考慮桑樹凍害問題。因此,建議使用粵桑11、51、浙桑1號等雜交桑。另外,小蠶專用桑園宜選用育711、強桑一號等,大小蠶用葉桑園比例約為4∶1。
規模養蠶一般采用粗放式飼養。因此,蠶品種除春蠶應用菁松×皓月之外,夏秋蠶就必須考慮蠶品種的抗性問題,可選用華康2號、華康3號等抗血液型膿病的品種。華康2號繭型小、開差大、產量略低,但穩產;華康3號繭型大、產量高,但小蠶飼養技術要求高,桑葉質量要好,否則易發生弱小蠶、病小蠶,給規模養蠶帶來一定的風險。
2 草本桑栽植
2.1 桑園基礎建設
選擇肥水條件較好的田地,做好桑園基礎建設。一是做好桑園水利基本建設,開設排水溝,溝深不少于地表50 cm,有利于桑樹根系生長;二是規劃好桑園田塊,建設好機械操作道,約1.5 m寬,微耕機、桑條收割機、桑條運輸車等能進出。三是水電二通。供水采用自流灌溉或水泵自提;電源工程設計總裝機容量為165 kW,安裝200 kVA變壓器1臺。
2.2 桑園建設
養蠶規模要適度,應從蠶繭質量、生產安全、經濟效益角度考慮。小規模,沒有經濟效益;大規模,難以管理,技術操作難到位,桑葉供給難保障,導致蠶病多、產量低、繭質差、效益低下。因此,單個主體以13 340~66 700 m2為宜。
結合機耕,施有機肥(豬糞、羊糞等)45 t/hm2,耕翻土地深度25 cm。小蠶專用桑園選擇農桑14、育711、強桑等品種,按照4∶1的比例規劃設計栽植,即26 680 m2草本桑配置6 670 m2小蠶專用桑園。栽植密度12 000~15 000株/hm2,行距160 cm,株距40~50 cm,要求機械能入園除草、翻土、施肥。
草本桑栽植密度為6.0萬~9.0萬株/hm2,行距要求以收割機械型號及寬度來確定,但小型收割機不要求行距寬度。一般行距65~80 cm、株距16~20 cm。寬窄行栽植,行距為40 cm×80 cm、株距20 cm。冬春種桑,應輕度修剪過長的主根,促使側根多發,種植前用混有磷肥的泥漿蘸根,利于發根成活。
根據草本化栽培桑的特點,全年進行3~4次土壤施肥。3月中旬以復合肥為主,一般施750 kg/hm2,采用穴施或機施;剪伐后以尿素為主,施525 kg/hm2,利用陰雨天撒施或機施;冬季施農家肥,施37.5 t/hm2左右。另外,為提高春蠶期桑葉的產量與質量,在春蠶2齡眠中,葉面噴施0.4% KH2PO4等葉面肥,每隔6 d噴施1次,共施肥2次,以全面促進葉質成熟[1]。以化學除草為主,可結合機械施肥除草,輔之以人工除草。全年進行2~3次除草,分別在春季發芽期(3月底前)、6月中旬(春蠶結束后)、8月中旬(秋條剪伐后)。
3 養蠶大棚搭建
可選取靠近桑園地勢較高的地方搭棚,根據桑園面積每期蠶飼養規模來定棚的大小,33 350 m2桑園需建600 m2鍍鋅管養殖大棚2個,棚長50 m,棚寬12 m,拱桿間距0.8 m。棚內門頭留80 m2作操作間,不養蠶。棚內設4行蠶座(寬1.7 m),每行蠶座可搭4層蠶臺(含地面),每行蠶臺中間留2~3個通道,便于給葉、消毒、巡蠶通行[2]。中間車道2 m,中間操作道0.6 m,邊操作道1 m,操作道硬化厚度0.3~0.5 cm。每次可養大蠶40~50 張。非蠶期在大棚內套作食用菌或養雞,可產生相應的經濟效益,達到一棚多用。
4 大棚條桑育
4.1 小蠶飼育
可采取飼育盒共育的方式,也可委托他人進行小蠶共育。小蠶共育到4齡第2天,可移至大棚蠶臺上飼養。特殊情況也可3齡第2天上臺飼養,但不宜用條桑育且需上蓋塑料薄膜,切葉三回育。
4.2 飼養設施
蠶臺可用鍍鋅管作支架、硬塑網作蠶臺,上鋪遮陰網即可養蠶。大棚內應設建水簾空調2臺,在11:00~14:00時調節高溫干燥棚內飼養環境。
4.3 大棚養蠶
4.3.1 割桑。草本桑條長達1.5 m時即可收割,一般約50 d。條長不可超過蠶臺寬,否則不便操作。根據大蠶逐日食桑量安排割桑量。
4.3.2 大蠶上臺。養蠶前要對大棚內室具和地表實施嚴格消毒,并做好防蟻防鼠等工作。將4齡起蠶先用噴粉機噴灑石灰或防僵粉進行蠶體消毒,再加薄膜蠶網,再喂片葉。第2次喂葉前將薄膜蠶網提至蠶臺,蠶座面積占蠶臺面積的1/3,便于以后擴座[3]。每天給桑2~3次,給桑時間為9:00、16:00、21:00或9:00、17:00;給桑時間也可根據養蠶季節靈活變化。4齡蠶中用防僵粉蠶體消毒1次,添食抗菌素如紅霉素、鹽酸環丙沙星等1次。將眠蠶看蠶給葉,不宜過多,等眠蠶有95% 時,用石灰止桑。 4.3.3 條桑育。5齡第2次給桑開始用條桑育,每天給桑2次,即9:00、17:00。晴天中午棚內干燥,桑葉易萎蔫,不宜給桑。給桑量要根據蠶體密度和齡期特點來具體掌握,一般上午宜少,下午宜多;少食期、減食期以1.0~1.5層為準;盛食期給桑量應是1.5~2.0層,并適當補桑。條桑應顛倒錯開擺放,依次均勻給放,盡量使蠶臺平整。
4.3.4 溫濕度調節。養蠶大棚晝夜溫度、濕度差大,11:00—14:00是一天中溫度最高時段,夏、秋季溫度可達34~36 ℃,同時,棚內濕度低,桑葉極易干燥;而晚上棚內溫度下降快,濕度過大,干濕差甚至為0。因此,中午時分,要打開濕簾空調調節溫濕度;傍晚時分當溫度下降到26 ℃時,拉下大棚圍裙予以保溫;7:00拉起圍裙通風換氣。
4.4 上蔟
5齡蠶在最后2次喂葉時,應喂片葉,并平整蠶座,為上蔟做好準備,不喂片的也要平整蠶座。
蠶見熟時,即可改用片葉并添食或體噴脫皮激素加滅蠶蠅,同時做好上蔟各項準備[4]。此時,規模養蠶較大時,上蔟宜早不宜遲,否則結枝條繭增多影響繭質,而且大大增加采繭勞動力成本。添食蛻皮激素后,再喂1~2次桑葉(約20 h),待蠶老熟至80%左右時在蠶座蠶體上噴“定向登蔟劑(1支對水400 mL)”,每張蠶3~5支,后立即沿蠶臺方向擺放竹桿或木條,擺放折蔟;或直接擱掛方格蔟,待10 min左右,蠶就自動爬滿蔟片[1]。
5 應用成效
草本桑的應用,解決了規模養蠶采葉費工成本大的問題,可利用草本桑耐剪伐的特性,采用全年條桑機械收獲,顯著減少勞動力成本;而且小型收割機價格低廉,只有2 000元,小型蠶農也能接受。草本桑栽培的優勢就是當年栽培、當年成園、當年收益,是一個見效快、周期短、風險低的優良投資項目,是廣大家庭農場優選的產業方向。根據草本桑生長狀況,適時調整養蠶布局,可采取分區域采伐,分季分批次養蠶,以減輕5齡蠶食桑高峰期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6 參考文獻
[1] 章紅珍.雜交桑草本化栽培在規模生產中的應用[J].四川蠶業,2010,38(3):29-31.
[2] 韓益飛.如東縣人工飼料養蠶技術實用化創新與思考[J].中國蠶業,2018,39(2):55-62.
[3] 鐘國新,吳水明.雜交桑草本化收獲養蠶初見成效[J].蠶桑通報,2015,46(4):37-40.
[4] 陳偉國.規模化連續循環養蠶經營模式設計[J].蠶桑通報,2014,45(2):22-26.
收稿日期 2019-02-2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133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