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麥與玉米微咸水補灌高產栽培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針對南皮縣淡水資源匱乏,淺層微咸水資源豐富和季節性降水、坑塘蓄積雨水等特點,依據小麥、玉米周年需水特點,開展降雨、地表水、淺層地下水和深層地下水多水源聯合調度技術,集成南皮縣小麥、玉米微咸水補灌噸糧技術模式,減少深層地下水開采。本文介紹了小麥與玉米微咸水補灌高產栽培技術,包括品種選擇、精細整地、播種、合理灌溉、化學除草等方面內容,以期為種植戶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    小麥;玉米;微咸水;補灌;高產栽培
  中圖分類號    S512.1.048;S513.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1-0023-02
  Abstract    For the scarcity of freshwater resources in Nanpi County,the abundant resources of shallow salty water,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asonal precipitation and pit ponding for rainwater accumulation,based on annual water demand characteristics of wheat and corn,the multiple water resources joint dispatching technology of rainfall,surface water,shallow groundwater and deep groundwater was adopted. Through integrating the technology mode of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of brackish water for wheat and corn,the exploitation of deep groundwater was reduced.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with brackish water for wheat and corn,including the aspects of variety selection,fine soil preparation,sowing,rational irrigation and chemical weeding,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growers.
  Key words    wheat;corn;brackish water;supplemental irrigation;high-yield cultivation
  南皮縣地處黑龍港流域,屬于嚴重資源性缺水地區,長期超采地下水,造成了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漏斗面積不斷擴展和地面沉降等系列問題。據調查,南皮縣人均、平均水資源占有量分別為235.0 m3和1 704 m3/hm2,分別為全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9.42%和6.40%。但本地區淺層微咸水資源豐富,全縣有淺井7 620眼。從全縣淺井中抽取有代表性的123眼淺井進行監測,結果表明,淺井地下水的pH值為7.5~8.0,含鹽量≥2.0 g/L,含鹽量最高可達4.7 g/L,其中含鹽量2.0~3.0 g/L的淺井占72.7%。按《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 5084-92)(旱作)進行分析,淺層地下水監測井的水質均不具備農田灌溉功能,影響灌溉功能的主要物質是溶解性總固體氯化物。南皮縣年降水量450~700 mm,且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5%左右。針對南皮縣淡水資源匱乏,淺層微咸水資源豐富和季節性降水、坑塘蓄積雨水等特點,近年來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根據環渤海低平原區小麥生長發育特點及灌溉水資源條件,開展了冬小麥微咸水安全補灌技術,充分利用含鹽量<4 g/L的淺層微咸水進行灌溉,不但提高了冬小麥產量,且年節約深層淡水750 m3/hm2。依據小麥與玉米周年需水特點,開展降雨、地表水、淺層地下水和深層地下水多水源聯合調度技術,集成南皮縣小麥、玉米微咸水補灌噸糧技術模式,減少了深層地下水開采。主要配套技術是選用高產抗逆品種、土壤質量提升技術、蓄水營養層構建技術及小麥、玉米“雙早雙晚”種植技術。
  1    小麥種植技術
  1.1    品種選擇
  選用適宜低平原高產、抗鹽堿、耐干旱、抗倒伏、生育期短、晚播出苗好、分蘗力強的小麥品種,如小偃81、小偃60、衡4399等。
  1.2    澆足底墑水
  小麥播種前0~50 cm土層土壤含水量小于田間持水量的75%時,需進行造墑,一般澆水675~750 m3/hm2。造墑需用淡水,如果沒有淡水,可選用含鹽量<2.5 g/L的微咸水。
  1.3    施足底肥
  肥沃的土壤是小麥優質高產的基礎,整地前要求施優質有機肥15~30 m3/hm2或優質餅肥1 125 kg/hm2以上、尿素225~300 kg/hm2、磷酸二銨300~375 kg/hm2、硫酸鉀225~300 kg/hm2、硫酸鋅15~30 kg/hm2,肥料全部底施。
  1.4    精細整地   良好的土壤環境是保證小麥苗全苗壯的基本措施,所以小麥播種前要進行精細整地。前茬玉米收獲后,先將玉米秸稈粉碎成5 cm的段,并均勻撒于地表,然后將底肥全部撒施于地表,進行翻耕,要求耕深20 cm以上,達到地表平整,沒有明暗坷垃,做到上虛下實。采用旋耕的要旋耕2遍,旋耕深度達到15 cm以上[1]。
  1.5    適當推遲播種期
  小麥從播種至越冬要求0 ℃以上有效積溫600~650 ℃,越冬苗齡5.5~6.0片葉。播期是影響小麥能否形成壯苗的關鍵因素。由于全球氣候變暖,近幾年,南皮縣的冬季氣溫較原來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小麥冬前0 ℃以上有效積溫也有了很大提高。若播期過早,冬前麥苗生長旺、群體大,對小麥越冬不利,同時,土壤養分也會過度消耗,春季麥苗會由旺苗變為弱苗。因此,小麥適期晚播,有利于小麥培育壯苗和安全越冬,且在墑情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免澆凍水,達到節水的目的[2]。南皮縣小麥適宜播期為10月5—12日。采用等行距播種,行距15 cm,播種量225~300 kg/hm2,播種深度3~4 cm,保證下種均勻、深淺一致,播種后要及時鎮壓。
  1.6    合理灌溉
  一是冬前灌溉。冬小麥底墑充足的年份,一般不需要冬灌。如果越冬時0~50 cm土壤含水量小于田間持水量的60%~65%,在日平均氣溫穩定下降到3 ℃左右時進行冬灌。冬灌適宜用淡水,如果沒有淡水,可選用含鹽量低于2.5 g/L的微咸水。二是春季灌溉。春季一般澆2次水。第1次澆水時間是在小麥拔節期,麥田普遍澆1次水。小麥拔節水可用礦化度低于4 g/L的微咸水進行灌溉,咸水灌溉的用水量可較淡水稍高,以不小于750 m3/hm2為宜,并結合灌水追施尿素300 kg/hm2。第2次澆水是在小麥抽穗揚花期,用淡水灌溉。無淡水灌溉條件時,春季拔節期澆1次微咸水即可。
  1.7    春季化控和除草
  小麥起身期至拔節前,普遍對麥田進行化學除草加化控1次,可用3%春收懸浮劑750 mL/hm2+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600 g/hm2兌水450 kg/hm2噴霧。
  1.8    小麥“一噴三防”
  小麥中后期常發生的病蟲害有蚜蟲、吸漿蟲、白粉病、銹病和赤霉病,可用20%三唑酮乳油750 mL/hm2+3%啶蟲脒乳油450 mL/hm2+磷酸二氫鉀1.5 kg/hm2兌水450 kg/hm2進行葉面噴霧,以達到防病治蟲、防后期早衰、增加粒重“一噴三防”的效果。田間噴藥要選在9:00前或17:00以后,噴藥后6 h內遇雨應補噴。
  2    夏玉米種植技術
  南皮縣麥茬夏玉米種植均采用貼茬播種。玉米貼茬播種能搶時早播、減輕勞動強度、減少農耗時間、延長玉米生長期,對玉米優質高產有重要意義。
  2.1    品種選擇
  選用生育期和灌漿期較長、高產優質、抗倒、抗病、光合能力強、適合機械化收獲的玉米品種,如先玉335、HZ866等;并且通過國審或省審的1代玉米雜交種,種子純度96%以上,發芽率90%以上,水分含量不高于13%的包衣種子,非包衣種子也要采用殺菌劑和殺蟲劑進行包衣。種子進行包衣,不僅能預防玉米苗期病蟲害,而且還能促進玉米幼苗生長,使玉米苗全苗壯[3]。
  2.2    小麥秸稈處理
  殘留的麥茬和小麥秸稈會影響玉米的播種質量和出苗效果。因此,要做好對小麥秸稈和麥茬的處理工作。南皮縣小麥收割均選用裝有秸稈切碎和拋撒裝置的收割機,秸稈的粉碎長度小于10 cm,拋撒均勻。
  2.3    搶時早播
  麥茬夏玉米生長時間較短,因此播種越早越好。夏玉米早播,可延長玉米的生長時間,有利于光合產物的積累,提高玉米品質和產量。南皮縣夏玉米適宜播期一般在6月8—15日。
  提高播種質量是夏玉米免耕直播技術的關鍵,是保證苗全、苗齊、苗勻、苗壯,實現玉米優質高產的基礎。南皮縣夏玉米一般采用60 cm等行距播種,播深3~5 cm,播量為30.0~37.5 kg/hm2。播種時要做到行距一致、深淺一致,同時播種機的作業速度不要太快,以免造成缺苗斷壟。南皮縣夏玉米為了提早播種,均采取先播種后澆“蒙頭水”的方式,蒙頭水要保證澆好、澆足,以保證種子正常萌發和出苗。
  2.4    平衡施肥
  根據土壤肥力水平和產量目標確定適宜的施肥量,做到氮、磷、鉀肥及各種微肥平衡施入,一般施復合肥(20-25-6)600 kg/hm2。在施肥方法上,為避免肥料一次性施入,造成前期燒苗、生長后期脫肥早衰現象,可將肥料分期施入。先隨播種施入種肥150~225 kg/hm2,肥料與種子需相隔8 cm以上,避免肥料燒苗;其他肥料可在大喇叭口期追施[4]。
  2.5    水分管理
  南皮縣年降雨量平均為568 mm,且主要分布在夏季,一般年份能夠滿足玉米生長。但是,玉米從拔節期開始生長加快,對水分的需求量漸多,特別是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吐絲期,是需水量最多的時期,應保證水分供應。這個時期若發生干旱則應及時澆水,以確保中期健壯生長,促進雌、雄穗分化,以增加穗粒數。同時雨季也要注意排澇。
  2.6    化學除草
  由于夏玉米普遍采用貼茬播種技術,玉米田有殘留麥茬和麥秸,造成雜草多、草齡大、密度也較高,大大增加了玉米田雜草的防治難度。因此,要科學選用除草劑品種,合理進行施藥,有效殺滅玉米田雜草??稍谟衩撞ズ竺缜?,用33%二甲戊靈乳油2 250 mL/hm2+20%草胺膦水劑3 000 mL/hm2稀釋后均勻噴灑在雜草和地面上,達到封殺玉米田雜草的效果;或在玉米三至五葉期、雜草二至四葉期,用22%煙嘧·莠去津可分散油懸浮劑1 875~3 000 mL/hm2兌水450~675 kg/hm2進行莖葉噴灑。
  2.7    適當推遲收獲期
  過去是當玉米苞葉變黃、籽粒變硬時就開始收獲,對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因為9—10月,秋高氣爽,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氣候環境特別有利于玉米灌漿。據研究,在苞葉剛開始變黃的蠟熟初期,每遲收1 d,千粒重則增加5 g左右,可增產150 kg/hm2左右。因此,適當延遲收獲,可顯著增加玉米產量和品質,同時由于機械化生產水平的提高,加快了玉米收獲和小麥播種的進程,對后茬小麥播種和小麥產量均不會造成影響。
  3    參考文獻
  [1] 康影.淮北地區小麥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規程[J].現代農業科技,2018(15):28.
  [2] 付求來,王海燕,陳超.小麥新品種徽研22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8,24(14):32.
  [3] 吳迪,王永柱.北方地區露地辣椒地膜套種玉米栽培技術[J].現代園藝,2018(11):74-75.
  [4] 王翠霞.夏玉米高產高效簡化栽培技術[J].農村新技術,2018(5):12-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1258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