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不同玉米品種110cm大壟栽培密度對比試驗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為摸索出適合于肇東市玉米大壟雙行栽培的主栽玉米品種的合理密度,進行了玉米110 cm大壟園區密度對比試驗。結果表明,農華101種植密度為63 750株/hm2和飛天358種植密度為75 000株/hm2這2個處理產量最高,綜合表現較好。
  關鍵詞    玉米;品種;大壟雙行栽培;種植密度
  中圖分類號    S513.0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1-0035-01
  通過對主栽玉米品種進行不同栽培密度對比試驗,摸索出適合于肇東市玉米大壟雙行栽培的主栽玉米品種的密度,以期為肇東市玉米大壟雙行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1-3]。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本試驗落實在肇東市五里明鎮東升村玉米綜合技術示范園區。試驗地地勢平坦,肥力均勻,南北走向,排灌條件良好,前茬為玉米,土壤含有機質35.7 g/kg、堿解氮134.9 mg/kg、有效磷26.5 mg/kg、有效鉀153.4 mg/kg,pH值為7.24。
  1.2    供試材料
  供試作物為春玉米,供試品種為農華101、飛天358。
  1.3    試驗設計
  本試驗共設8個處理,即每個玉米品種設4個處理,分別為農華101,株距32.3 cm,栽植56 250株/hm2(A1);農華101,株距30.3 cm,栽植60 000株/hm2(B1);農華101,株距28.5 cm,栽植63 750株/hm2(C1);農華101,株距26.9 cm,栽植67 500株/hm2(D1);飛天358,株距26.9 cm,栽植67 500株/hm2(A2);飛天358,株距25.5 cm,栽植71 250株/hm2(B2);飛天358,株距24.2 cm,栽植75 000株/hm2(C2);飛天358,株距23.1 cm,栽植78 750株/hm2(D2)。
  本試驗采用大區對比法[4-6],不設重復,順序排列,每個處理6壟區,壟距110 cm,壟上種植雙行,壟長50 m,面積333.33 m2,試驗區總面積2 666.67 m2。
  1.4    試驗實施
  上年秋收后,使用久保田954拖拉機牽引格蘭秸稈還茬機滅茬還田,凱斯385拖拉機牽引730C聯合整地機深松耙地,凱斯210拖拉機牽引大型整形機起壟、整形、鎮壓,深松深度35 cm,壟距110 cm,壟頂寬度85 cm。
  4月22日將包過衣的種子拌碧護,可培育壯苗、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增強抗性。用碧護2 g加水100 mL溶解后拌種子5 kg,將種子陰干待播。4月23日試驗地塊施用底肥,施45%首富復合肥(12-18-15)600 kg/hm2+生物有機肥(有機質含量>40%,有效菌數0.20億個/g)825 kg/hm2,施肥深度15~20 cm。4月24日播種,全部采用人工點播,播種深度4~5 cm,坐水種,坐水量45 t/hm2,隔日鎮壓。
  5月12日全部出齊苗,出苗率98%。5月30日苗后除草,用38%莠去津1 050 g/hm2+苞衛150 g/hm2兌水300 kg/hm2,人工噴霧;6月12日小鏵犁中耕,深度15 cm。6月21日追施尿素375 kg/hm2,追肥全部采用人工追施,在大壟雙行之間刨坑、撒肥、覆土,深度15 cm。7月16日噴施Bt 375 g/hm2、高效氯氰菊酯1 500 mL/hm2、田博士葉面肥750 mL/hm2,分別防治玉米螟、粘蟲和補充葉面營養。
  1.5    調查內容及方法
  調查記錄播種期、出苗期、拔節期、抽雄期、吐絲期和成熟期。拔節期、收獲期各調查1次生物性狀,每個處理對角線法隨機取5點,每點5株,測量記錄株高、莖粗、穗位(第2次)、可見葉片數、展開葉片數、地上部鮮重、根鮮重和0~20 cm土壤含水量。收獲前,每個處理取中間4壟,每壟2行,進地15 m,每行50株,調查倒伏株率(玉米植株傾斜超過45°角)、蟲折株率、絲黑穗發病率、頂腐病發病率和大斑病發生程度。9月29日進行實收測產。每個處理取3個樣點,每點取5 m雙行,樣點面積5.5 m2,收獲全部果穗計數并稱重,每點取平均穗重的10穗果穗計算出籽率,考種調查百粒重、株高、穗位、禿尖長、穗長、穗粗、軸粗等,計算平均值并記錄。測量籽粒含水量(用水分速測儀測量5次,取平均值),計算單位面積產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進程
  從生育進程看,8個處理同天播種,出苗期相同,沒有差異。拔節期開始出現差異,2個品種的不同密度處理拔節期差異都不明顯。農華101密度為67 500株/hm2處理拔節期較其他3個密度處理晚1 d;飛天358密度為71 250株/hm2的處理較其他3個密度處理早1 d。
  農華101的4個密度處理抽雄、吐絲相差1 d,飛天358的4個密度處理相差3~4 d,其中處理C2(飛天358,75 000株/hm2)和處理D2(飛天358,78 750株/hm2)抽雄稍晚。
  2.2    生物性狀
  從株高上看,拔節期和收獲期2次株高調查,同一品種4個不同密度的株高差異不明顯;從穗位上看,農華101密度為60 000、63 750株/hm2這2個處理穗位稍低;飛天358密度為71 250、75 000株/hm2這2個處理穗位稍低;從穗長上看,2個品種都基本表現為密度越大,穗長越短;從穗粗和軸粗上看,2個品種都基本表現為密度越大,穗粗、軸粗越細;從莖粗上看,拔節期、收獲期2次調查2個品種的莖粗基本表現為密度越大,莖粗越細;從禿尖上看,農華101的4個密度處理表現為密度越大,禿尖越大;飛天358的4個密度的禿尖差異不大。   2.3    抗性
  農華101有倒伏發生,密度越大,倒伏率越高;飛天358沒有倒伏。2個品種均沒有發生大斑病、絲黑穗和頂腐病。
  2.4    產量構成及產量
  從出籽率上看,同一品種不同密度的出籽率差異極小;從籽粒含水量上看,農華101的4個密度處理表現為密度越大,含水率越小;飛天358的4個不同密度差異不大,基本表現為密度越大,含水量越大。從百粒重上看,農華101密度為60 000、63 750株/hm2處理百粒重稍大;飛天358密度為75 000株/hm2處理百粒重最大,其他3個密度處理差異不大。從產量上看,農華101密度為63 750株/hm2處理玉米產量最高;飛天358密度為75 000株/hm2處理玉米產量最高。
  3    結論
  通過對同一玉米品種不同種植密度的生物性狀和產量表現綜合分析可知,以農華101種植密度為63 750株/hm2和飛天358種植密度為75 000株/hm2這2個處理產量最高,綜合表現較好。由此得出,農華101玉米大壟雙行栽培最佳種植密度為63 750株/hm2;飛天358的最佳種植密度為75 000株/hm2。
  4    參考文獻
  [1] 王兵,劉冬玲,薛林,等.密度對玉米生理成熟后籽粒含水率及脫水速率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20):38-40.
  [2] 張雪君,楊淑麗,王金華,等.三北種業春玉米品種密度對比試驗[J].農業科技通訊,2018(7):74-77.
  [3] 楊虹,張曉梅,趙麗娟,等.芒市鮮食甜玉米不同種植密度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8(13):2.
  [4] 邵帥,王國宏,樊勇,等.種植密度對不同玉米品種干物質積累及產量的影響[J].遼寧農業科學,2018(3):1-4.
  [5] 劉建勛.不同種植密度對吉林省三個主要玉米雜交種農藝性狀和產量的影響[D].吉林:吉林大學,2018.
  [6] 劉勝堯,范鳳翠,賈宋楠,等.華北地區種植形式與密度對春玉米產量和生物性狀的影響[J].河北農業科學,2018,22(2):12-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1259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