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品種南粳9108不同播栽方式比較試驗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采用直播、機條播、機插秧3種不同播栽方式,對水稻品種南粳9108的生育期、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效益進行比較試驗。結果表明,從生育期來看,3種不同播栽方式均能在安全齊穗期內齊穗,生育期比較安全。從產量水平來看,3種不同播栽方式的產量均在9 500 kg/hm2以上,機插秧產量最高,為10 573.5 kg/hm2;機條播次之,為9 879.2 kg/hm2;直播最低,為9 530.6 kg/hm2,機插秧與機條播產量分別較直播增加10.9%、3.7%。從凈效益來看,機插秧凈效益最高,達17 055.3元/hm2;機條播次之,為15 192.3元/hm2;直播最低,僅為12 711.7元/hm2,機插秧與機條播的凈效益分別較直播增加34.2%、19.5%。
關鍵詞 水稻;南粳9108;播栽方式;產量;效益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9-0007-01
鹽城市鹽都區地處黃海之濱、蘇北平原中部,季風氣候特點明顯,年均降雨量為900~1 066 mm,年均日照時數為2 311.2 h,年均氣溫為15.4 ℃,全年無霜期達218 d;擁有豐富的土地和水資源,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河湖密布,是江蘇省重要的水稻生產基地,常年種植水稻面積3.2萬hm2左右,產量在9 300 kg/hm2左右,播栽方式主要有直播、機條播、機插秧3種。
南粳9108是由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選育的遲熟中粳水稻品種,適宜江蘇省蘇中及寧鎮揚丘陵地區種植。該品種株型較緊湊,分蘗力較強,抗倒性較強,后期熟相好,產量高,米質優,為半糯性優質食味品種。南粳9108是鹽都區近2年來主推的水稻品種,2018年種植面積達0.9萬hm2左右,占鹽都區水稻種植面積的28.1%左右。為更好地發揮南粳9108的增產潛力,確保豐產豐收,筆者開展了直播、機條播、機插秧3種不同播栽方式對其生育期、產量構成因素及產量、效益的影響試驗[1-3]。現將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田選擇在鹽城市鹽都區郭猛鎮護西村鹽都區鵬順家庭農場進行。土壤類型為黏性,肥力水平中等偏上,溝渠配套,排灌方便。試驗田前茬作物為小麥,且選擇小麥產量、土壤肥力等條件基本一致的相鄰3塊田,收獲的小麥秸稈全量還田,大型機械旋耕滅茬埋草,旋耕深度在12 cm以上,精細整地,整平田面。
1.2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3個播栽方式處理,分別為直播、機條播、機插秧。其中,直播面積為0.144 hm2,6月15日播種,播種方式為人工撒播,蓋籽機蓋種,播種量為97.5 kg/hm2;機條播面積為0.142 hm2,6月15日播種,播種方式為條播機播種,行距25 cm,播種量為90 kg/hm2;機插秧面積為0.148 hm2,采用基質穴盤育秧,5月28日采用機械流水線播種,每盤播干籽種120 g左右,6月17日機插秧,秧齡21 d,栽插規格為行距25 cm、株距14 cm,基本苗112.5萬~120.0萬株/hm2。每種播栽方式安排1塊條田,不設重復,隨機排列[4-6]。試驗品種南粳9108是由江蘇省高科種業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3 栽培管理
本田總施純氮量約300 kg/hm2,基蘗肥∶穗肥=6∶4?;适?5%復合肥450 kg/hm2;分蘗肥分2次施用,分別施尿素112.5、150.0 kg/hm2;穗肥分2次施用,促花肥施45%復合肥112.5 kg/hm2+尿素75.0 kg/hm2+氯化鉀150.0 kg/hm2,?;ǚ适┠蛩?0 kg/hm2。淺水勤灌促分蘗,適時適度分次擱田,孕穗揚花期保持淺水層,灌漿結實期干濕交替,成熟前7~10 d斷水,活熟到老。播前藥劑浸種,可預防惡苗病和干尖線蟲病等種傳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防治灰飛虱和稻薊馬;中后期綜合防治紋枯病、穗頸瘟、稻曲病、稻縱卷葉螟等病蟲害。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播栽方式南粳9108生育期
由表1可知,3種不同播栽方式的齊穗期在9月3—10日之間,根據氣象資料和多年實踐經驗,鹽都區水稻安全齊穗期在9月15日前。因此,3個處理均能在安全齊穗期內齊穗,生育期比較安全。直播和機條播的齊穗期、成熟期及全生育期差別不大,基本一致,兩者的齊穗期較機插秧推遲6~7 d、成熟期延遲4 d、全生育期縮短14 d。
2.2 不同播栽方式南粳9108產量構成因素及產量
由表2可知,3種不同播栽方式中,南粳9108實收產量均在9 500 kg/hm2以上,其中,機插秧的實收產量最高,為10 573.5 kg/hm2;直播的實收產量最低,為9 530.6 kg/hm2;機插秧較直播增產1 042.9 kg/hm2,增幅為10.9%;機條播的實收產量為9 879.2 kg/hm2,機條播較直播增產348.6 kg/hm2,增幅為3.7%。因此,從產量水平角度來看,機插秧與機條播的產量水平明顯高于直播。3種播栽方式中,直播稻有效穗數最多,為402.0萬穗/hm2;其次是機條播,為373.5萬穗/hm2;有效穗數最少的是機插秧,為351.0萬穗/hm2。機插秧的每穗總粒數最多,為126.7粒;機條播次之,為113.2粒;每穗總粒數最少的是直播,為103.2粒。結實率由高到低依次為機條播(95.1%)、機插秧(94.8%)、直播(93.5%)。機插秧的千粒重最高,為26.4 g;直播與機條播的千粒重均為26.0 g。 2.3 不同播栽方式南粳9108凈效益分析
通過比較分析3種播栽方式的產值、成本、凈效益發現,從產值來看,機插秧最高,為29 605.8元/hm2;機條播次之,為27 661.8元/hm2;直播最低,為26 685.7元/hm2;機插秧的產值較直播增加2 920.1元/hm2,增幅10.9%,機條播的產值較直播增加976.1元/hm2,增幅3.7%。從成本來看,投入總成本以直播最高,為13 974.0元/hm2,機條播與機插秧投入總成本相差不大,分別為12 469.5、12 550.5元/hm2,機條播投入總成本較直播低1 504.5元/hm2,機插秧投入總成本較直播低1 423.5元/hm2。從凈效益來看,機插秧的凈效益最高,為17 055.3元/hm2;機條播次之,為15 192.3元/hm2;凈效益最低的是直播,僅為12 711.7元/hm2;機插秧的凈效益較直播增加4 343.6元/hm2,增幅為34.2%;機條播的凈效益較直播增加2 480.6元/hm2,增幅為19.5%。因此,3種不同播栽方式中,機插秧與機條播的凈效益均顯著高于直播。
3 結論與討論
直播是在人工撒種后,再進行蓋籽機蓋種,不經過育苗和移栽過程的一種播栽方式。此種播栽方式具有快速、省時、方便等優點,可有效緩解農忙時用工緊張的突出矛盾;但此種播栽方式也存在播種遲、生育期短、出苗慢、全苗難、根系淺、易倒伏、雜草(稻)危害重、通風透光性能差、病害發生重、成穗率低、成熟期遲、收獲遲、穩產性差等缺點,生產上存在著一定的安全性風險。
機條播是利用條播機進行水稻播種的一種播栽方式。此種播栽方式具有播種有序、播種深淺一致、出苗快、齊苗勻苗程度好、雜草(稻)危害輕、通風透光條件好、田間農事管理操作方便等優點;但此種播栽方式對作業機手操作技術要求較高,常出現斷壟缺苗現象,同時受墑情、氣候影響較大,大面積推廣有一定的生產風險。
機插秧是通過基質穴盤育秧,再用插秧機將適齡秧苗按農藝要求移栽到本田的一種機械化水稻播栽方式。此種播栽方式具有秧田利用率高、插秧快、栽插深淺一致、秧苗分布均勻、通風透光條件好、穗型大、后期熟相好、高產穩產性能好等特點,易于機械化、規?;a;但此種播栽方式也存在本田平整要求度高、農機與農藝配套程度要求高、秧苗損傷率較高、插秧成本高、易漏苗、秧苗緩苗期較長等缺點。
通過對南粳9108直播、機條播、機插秧3種不同播栽方式的生育期、產量水平及效益的比較分析可知,3種不同播栽方式下,南粳9108均能在安全齊穗期內齊穗,生育期比較安全;實收產量均在9 500 kg/hm2以上,機插秧與機條播的產量、凈效益均顯著高于直播,而成本又低于直播。因此,壓縮直播,擴大機插秧、機條播,是鹽都區今后水稻播栽方式的主要發展方向。
4 參考文獻
[1] 張文芳,周鋒利,樊麗萍,等.不同播栽方式對“花優14”莖蘗動態及產量結構的影響[J].安徽農學通報,2018,24(14):128-129.
[2] 王春雨,余華清,何艷,等.播栽方式與施氮量對雜交秈稻氮肥利用特征及產量的影響[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7,25(12):1792-1801.
[3] 劉紅江,陳虞雯,張岳芳,等.不同播栽方式對水稻葉片光合特性及產量的影響[J].江蘇農業學報,2016,32(6):1206-1211.
[4] 田青蘭,劉波,鐘曉媛,等.不同播栽方式下雜交秈稻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與枝梗和穎花形成及產量性狀的關系[J].中國農業科學,2016,49(1):35-53.
[5] 劉紅江,陳留根,鄭建初,等.不同播栽方式對水稻產量形成和經濟效益的影響[J].江蘇農業學報,2014,30(3):474-479.
[6] 劉紅江,鄭建初,陳留根,等.不同播栽方式對水稻生長發育特性的影響[J].生態學雜志,2013,32(9):2326-2331.
作者簡介 宋介宏(1967-),男,江蘇鹽城人,高級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1-2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42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