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太湖縣稻蝦連(共)作水稻品種篩選試驗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通過對16個水稻品種的農藝性狀、抗逆性、產量等要素的綜合比較,進一步掌握各品種在稻蝦共生種養模式下的性狀表現和適應性。結果表明,綜合性狀表現突出的品種有徽兩優630、隆兩優1318、兩優671、荃兩優絲苗、隆兩優899、卓兩優1998、隆兩優3463、晶兩優534、兩優688,可以選擇以上品種作為目前本地稻蝦連(共)作種養模式水稻主推品種。
關鍵詞 稻蝦連(共)作;水稻;安徽太湖;2018年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0-0043-02
為考察稻蝦連(共)作模式下水稻品種的綜合性狀,結合小龍蝦在稻田中的生長繁育特性,進一步掌握各水稻品種在蝦稻田環境條件下的種植表現,以創建生態優質稻米品牌為主要目標,為上級決策和農業經營主體選擇主推品種提供參考依據,太湖縣農業委員會種植業局于2018年組織實施了稻蝦連(共)作適宜水稻品種篩選試驗,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水稻品種16個,分別為兩優688、隆兩優3463、隆兩優1988、桃優香占、兩優671(徽萫晶占TM)、晶兩優534、徽兩優882、荃兩優2118、徽兩優630、隆兩優華占、豐兩優香一號、卓兩優1998、荃兩優絲苗、隆兩優1318、茉兩優1501、農香24。
1.2 試驗設計
試驗安排在城西鄉樹林村太湖縣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基地稻蝦連作田進行。試驗共設16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一個處理。采用同田對比設計,不設重復。采用育苗移栽方式,每個品種為一個小區,小區面積572.4 m2(5月3日播種的一批品種小區面積有差異,面積在434.0~537.6 m2之間,不影響試驗結果)。小區間隔0.5 m。
1.3 栽培管理
參試品種分別于5月3日和5月23日分2批播種。大田用種量11.25 kg/hm2,育苗移栽,株行距24.3~30.0 cm×21~26 cm,大田基本苗36.00萬~65.85萬株/hm2。各品種分塊育秧,按本地常規水育秧進行秧田管理。秧田播種量150 kg/hm2,于秧苗二葉一心期追施尿素60 kg/hm2、氯化鉀45 kg/hm2;6月15日移栽,同一天移栽,品種間雖存在秧齡差異,但不影響整體性狀考察。移栽前4~5 d,追施尿素75 kg/hm2,秧田防治害蟲1次。于秧苗三葉期用秧葆750 g/hm2兌水750 kg/hm2噴霧除草,保持淺水層3~5 d。大田基施46%復合肥(19-8-19)412.5 kg/hm2,栽后10 d追施尿素135 kg/hm2;后期再無追肥。采用綠色防控方式防治病蟲害,后期未使用任何化學農藥[1-2]。水漿管理措施結合養蝦需水特性統一進行,7月28日斷水烤田,8月10日復水灌溉。孕穗期保持田間有水層;灌漿結實期間歇有水,后期干干濕濕[3-4]。9月30日收獲。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及主要經濟性狀
不同品種生育期變幅為112~145 d,隆兩優3463生育期最長,為145 d;農香24最短,為112 d。成穗率最高的是徽兩優630,為88.3%;最低的是農香24,為78.5%。株高、穗粒結構、結實率及千粒重的差異:株高變幅112.0~139.8 cm,以兩優688最高,兩優671最矮。穗粒結構中穗長21.0~29.1 cm,以農香24最長,茉兩優1501、荃兩優2118最短;成穗率78.5%~88.3%,以徽兩優630最高,農香24最低;每穗總粒數145.3~365.8粒,以卓兩優1998最多,茉兩優1501最少;卓兩優1998著粒最密,桃優香占著粒最疏。結實率66.9%~95.2%,以茉兩優1501最高,豐兩優香1號最低。千粒重以兩優688最重,為28.3 g,以卓兩優1998、徽兩優882穗粒最輕,千粒重皆為19 g(表1)。
2.2 產量表現及生育農藝性狀
各品種實收產量以徽兩優630最高,為10 117.1 kg/hm2,以農香24為最低,為4 324.5 kg/hm2,相差5 792.6 kg/hm2,差異極顯著。其中,9 000 kg/hm2以上的品種6個,即徽兩優630、隆兩優1318、兩優671、荃兩優絲苗、隆兩優華占、隆兩優899;8 250~8 985 kg/hm2之間的品種5個;8 250 kg/hm2以下的品種5個(表2)。
2.3 抗逆性
稻瘟病未發生的僅有4個品種,即隆兩優1318、兩優671、徽兩優630、桃優香占,其余12個品種皆有輕重不一的稻瘟病發生,其中豐兩優香1號重發生,其他輕發生;稻曲病發生嚴重的品種是隆兩優華占,中發生的品種為兩優671,未發生的是隆兩優899、桃優香占、茉兩優1501,其余品種皆輕發生。
耐熱性除徽兩優630中等發生熱害外,其余品種皆受輕熱害。
各品種無倒伏發生,表明抗倒性好(表2)。
3 綜合評述
?。?)徽兩優630。在試驗中取得較高的產量,居參試品種第1位,增產潛力大。該品種劍葉寬,長而不披,抗倒,無稻瘟病發生,生育期中熟,分蘗力較強,成穗率最高,結實率高,熟期轉色好(稈青籽黃),在生產上有較好的應用前景,但要注意高溫熱害的影響。 ?。?)隆兩優1318。在試驗中產量居參試品種第2位。該品種劍葉寬、長、挺,呈窩形,葉色濃綠,株型較緊湊??沟?,無稻瘟病、葉腐病發生,生育期遲熟,分蘗力強,成穗率、結實率高,熟期轉色好(稈青籽黃)。
?。?)兩優671。在試驗中產量居參試品種第3位。該品種劍葉寬、長而不披,株型較緊湊??沟?,無稻瘟病、葉腐病發生,生育期中早熟,分蘗力強,成穗率、結實率較高,熟期轉色好(稈青籽黃)。生產上需注意防治稻曲病。
?。?)隆兩優899。在試驗中產量居參試品種第5位。該品種劍葉窄、長、挺,呈窩形,葉色濃綠,株型較散??沟?,無稻曲病發生,長相清秀,熟色較好。
?。?)卓兩優1998。在試驗中產量居參試品種第6位。該品種劍葉寬、短、挺,呈窩形,葉色濃綠,株型緊湊,株高適中(122.4 cm),抗倒性強,病害較輕,長勢、長相及熟期轉色均較好。
?。?)晶兩優534。該品種株型緊湊,莖稈較粗壯,劍葉短寬,分蘗力較強,長勢長相較好,產量較高,穗層整齊,成穗率較高,米質外觀晶瑩剔透,達國家《優質稻谷》標準2級[5],米飯口感清香柔軟,軟而不黏。豐產性能好,米質好,高抗稻瘟病,可進一步擴大生產面積,但需注意預防高溫熱害及防治其他病蟲害。
?。?)隆兩優3463。在試驗中產量居參試品種第8位,增產潛力大。該品種株型適中,劍葉窩形,耐熱、抗倒,抗病性強,生育期適中,分蘗力較強,穗層整齊,大粒,成穗率、結實率較高,熟期轉色好,米質達國家《優質稻谷》標準3級。符合優質、高產、高抗特性,可在本地推廣種植。
?。?)荃兩優絲苗、兩優688。這2個品種在試驗中種植表現和綜合性狀也很好,適宜本地推廣種植。
綜上所述,綜合性狀表現突出的品種有徽兩優630、隆兩優1318、兩優671、荃兩優絲苗、隆兩優899、卓兩優1998、隆兩優3463、晶兩優534、兩優688等9個品種。這幾個品種的產量、株型、長勢長相、熟期轉色、抗病性、抗倒性、耐熱性表現出色,可以選擇作為稻蝦連(共)作模式的主推品種[6-7]。
4 參考文獻
[1] 竺平,張開惠,宋德玉,等.荊州市稻蝦共作生產現狀、存在問題與建議[J].基層農技推廣,2019,7(3):101-103.
[2] 吳良新,王炳.稻蝦共作種養技術集成[J].安徽農學通報,2019,25(6):24.
[3] 鐘斌,金紅春,揭雨成,等.洞庭湖區稻蝦共作模式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17(10):60-62.
[4] 孫小淋,周燕,盛海安,等.上海崇明高產優質水稻品種比較研究[J].作物研究,2018,32(4):276-279.
[5] 葛茜,馬曉麗,張萬春,等.優質高產水稻品種比較試驗研究[J].陜西農業科學,2013,59(5):7-9.
[6] 張麗霞,潘茲亮,呂玉虎,等.水稻新品種比較試驗[J].湖南農業科學,2008(3):36-38.
[7] 尹華中.稻蝦共作 糧漁雙羸[N].黃岡日報,2017-07-26(006).
作者簡介 胡俊斌(1963-),男,安徽懷寧人,高級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2-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40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