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豫南稻區綠色高效“稻蝦共作”生態種養產業模式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3年來,豫南稻區推廣“稻蝦共作”模式。一是該農耕模式可防止農村面源污染,減少化肥、農藥等污染物的使用,順應當前綠色生態環保的要求;二是用足空間,互利共生,環境友好,稻蝦雙收,產品優質,增產增效;三是為種植、養殖業農戶增收開辟新路,轉化成優質、高效、生態的種養模式,并輻射帶動周邊農戶及貧困戶實現脫貧和共同致富。實踐證明,“稻蝦共作”模式經濟效益顯著,生態功能彰顯,是目前豫南稻區最具有發展潛力的新型農業產業。
  關鍵詞:生態種養;效益;發展前景;豫南稻區
  豫南稻區的信陽市從2016年至2018年底,全市推廣“稻蝦共作”生態種養模式,面積由當初的幾萬畝發展至近2萬hm2。其中,潢川縣通過資金、技術、項目、服務等方面的強力支持,將涉農項目資金向“稻蝦共作”“稻米標準化”示范基地傾斜,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從事“稻蝦共作”種養產業,并示范輻射帶動周邊農戶及貧困戶實現共同致富和脫貧,全縣該種養模式也由2016年的不足0.133萬hm2發展至2018年底的0.800萬hm2以上,占信陽市該種養模式面積的近50%。
  一、自然環境與種養產業發展優勢
  豫南地區地處鄂豫皖交界,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季風濕潤氣候區。全年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熱、水資源豐富,冬涼夏暖,熱量充足,雨水充沛,日照時長,無霜期長,氣候適宜。土壤類型主要為水稻土、黃棕壤土。地表水、地下水均屬中性軟水型低礦化度淡水。水土肥沃,資源豐富,優越的自然環境條件非常適宜種植水稻和從事漁業水產養殖,是久負盛名的“魚米之鄉”。
  二、綠色高效“稻蝦共作”生態種養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撐
  首先,為推廣“稻蝦共作”綠色高效生態種養新型產業模式,帶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信陽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信陽市蝦稻米產業發展的意見》,鼓勵發展“稻蝦共作”模式,計劃逐年提高“稻蝦共作”面積,提出到2022年,全市“稻蝦共作”面積達到7.333萬hm2,蝦稻米產值達到35億元以上。各級財政部門也將支持“信陽蝦稻米”地理標志認證,創建“信陽蝦稻米”區域公用品牌,對成功創建綠色、有機“信陽蝦稻米”的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分別給予一定的涉農項目資金扶持和獎勵。
  其次,2016年以來,信陽市潢川縣采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項目扶持、龍頭帶動和科技指導等多種措施,著力打造“稻蝦共作”新模式,走出了一條具有潢川特色的龍蝦發展之路。潢川縣先后出臺了《潢川縣委、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小龍蝦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潢川縣推廣“稻蝦共作”模式,發展小龍蝦產業扶持獎勵辦法》等,對于“稻蝦共作”連片養殖規模0.33 hm2以上及
  1.33 hm2以上或標準化池塘養殖1.33 hm2以上及3.33 hm2以上,給予40~50
  元/667 m2扶持獎勵,自養的貧困戶給予400元/667 m2補助。
  全縣19個鄉(鎮)都有小龍蝦養殖產業,從業人員有2 000多人,帶動小龍蝦養殖貧困戶2 103戶。目前,小龍蝦養殖面積在6.67 hm2以上的養殖大戶有100多戶,更有文堯水產公司、華萊時代龍蝦專業合作社、黃國糧業、金園家庭農場和廣豐源農業專業合作社等的養殖面積在66.67 hm2以上。經過3年的發展,潢川文堯水產、寶樹水產兩家公司形成了“生產—捕撈—貿易—加工—儲藏—出口—消費”完整的產業體系,先后取得了加工出口注冊備案和自營進出口資質認證,并獲得了美國、歐盟等衛生注冊。
  通過政府扶持引導,并借鑒湖北省小龍蝦的發展經驗,充分發揮潢川縣水面大、水資源豐富的優勢,以及在潢川縣養殖的龍蝦體大螯粗、肚白殼艷、肉多味美的特點,還有目前各大區域野生和人工養殖的小龍蝦總量遠遠不能滿足國際國內市場需求的現狀。近2年來,潢川縣還先后與百勝飲食集團、互聯網、餓了么等平臺合作,讓小龍蝦搭乘上了電商快車,并依托文堯水產、寶樹水產加工企業,在全縣迅速推廣“稻蝦共作”模式,力爭到2021年全縣小龍蝦養殖面積達到4.00萬hm2,年加工能力達到10萬t,帶動20萬農民脫貧增收,形成繼華英鴨、糯米粉之后的又一個百億產業集群。
  最后,潢川縣乃至信陽市自然環境條件優越,水域生態環境良好,是全國久負盛名的“魚米之鄉”,小龍蝦的市場發展“錢”景巨大,“稻蝦共作”模式不僅會助推潢川縣現代漁業的發展,更會助力潢川縣乃至信陽市脫貧攻堅,也會為信陽市多彩田園綜合體建設增色。
  三、綠色高效“稻蝦共作”生態種養產業模式的效益分析
  (一)經濟效益
  “稻蝦共作”模式不僅能讓種養農戶收獲更多的東西(蝦、糧、效益),還能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量,讓水稻種植更加綠色環保。小龍蝦在稻田里可吃害蟲,排泄物成為水稻的肥料,稻秸稈粉碎還田發酵成為小龍蝦的餌料。一年可產一季稻、兩季蝦,水稻產量在500 kg/667 m2左右,價格在3.0元/kg以上;小龍蝦產量在125 kg/667 m2左右,價格在40元/kg左右,稻蝦總產值在
  6 500元/667 m2左右。667 m2成本包括租賃成本、基礎成本、人工成本、種養成本及其他開支等,一般在2 500~
  3 000元/667 m2。正常年份凈利潤在
  3 500元/667 m2左右。在“稻蝦共作”生態模式下,農藥使用量可減少50%以上,化肥用量可減少30%以上,667 m2平均綜合效益可提高260%左右。
 ?。ǘ┥鐣б?
  “稻蝦共作”模式可降低農業生產面源污染,減少環境危害,保護生態環境,形成良性的生態體系,產生較大的生態效益,能促進農業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改善[1]。
  四、種養技術
  (一)營造稻田養蝦條件
  選擇水質良好、水量充足、排灌方便、周圍沒有污染源且不受洪水淹沒的田塊,面積幾畝到上百畝不等,田塊四周開挖寬4.0 m、深1.5 m的養殖溝,田塊面積較大的要在田中間挖寬1.0 m、深0.5 m的田間溝,養蝦溝占稻田總面積20%左右。蝦溝里要移栽水草,如苦草、輪葉黑藻、金魚藻等。田四周建防小龍蝦外逃的防逃墻。   (二)蝦苗蝦種放養
  蝦苗蝦種放養有2種方法,一是在稻谷收割后的9—10月投放幼蝦,二是在來年的4—5月收獲成蝦后再補放幼蝦。待稻田需要整田、插秧時,將幼蝦從稻田排出進入寬敞的溝里生長,等到秧栽完畢后再抽水,將幼蝦引放到稻田里生長。
 ?。ㄈ┤粘9芾砗惋曫B
  每天早晚堅持巡田,觀察溝內水色變化和蝦活動、吃食、生長情況,田間管理集中在水稻曬田、用藥和防逃防害方面。4月下旬至5月底,水溫升高,應加強水質調控、水草養護、飼料投喂和病害防治。6月中旬捕售80%左右成蝦。
  (四)蝦稻共作期
  6月中下旬,共作期幼蝦在秧返青后10 d投放。7月初至8月中旬,正常情況下不再投飼料,并適時起捕成蝦出售。
  (五)留蝦種
  8月下旬至9月底,未捕盡成蝦可在溝中交配產卵,可補充投喂飼料,以促進其性腺發育、交配繁殖。
 ?。┯H本培育準備
  10月,水稻收割后,粉碎秸稈還田作為蝦的餌料。
  (七)小龍蝦越冬
  12月至翌年2月,小龍蝦冬眠,保持田間水深30~50 cm。
 ?。ò耍┎稉品N蝦、培育蝦苗
  4月下旬捕種蝦,5月應捕蝦出售。
  五、綠色高效“稻蝦共作”生態種養產業模式存在的問題及風險分析
 ?。ㄒ唬┐嬖诘膯栴}
  雖然“稻蝦共作”有很好的效益,但大規模養殖以后,養殖戶仍需解決清塘、飼養、防病等一系列技術問題。一是少部分農戶沒有學習和了解“稻蝦共作”技術情況下,盲目整田上馬;二是還有農戶采用人放天養的養殖方式,小龍蝦因餌料不足個體偏小;三是蝦種緊缺,運輸成活率不高,蝦種質量差,以及在養殖過程中對小龍蝦飼養管理、防病技術等方面掌握欠缺。
 ?。ǘ╋L險分析
  一是大規模養殖以后,蝦的市場供需比例失調,可能出現滯銷現象,特別是在小龍蝦的成蝦集中上市期會出現價格滑落問題,致使銷售價格可能不高,小龍蝦的產值受影響。二是蝦的深加工、運輸、技術管理等各環節配套跟不上。三是抑御自然災害(暴風雨、洪澇、污染、病害等)的能力和保險公司是否對接。
  針對此,政府應牽頭引導,農技、水產部門通過舉辦種養農戶技術培訓班、發放種養技術資料以及現場指導等方式,提高種養戶的技術知識;與電商平臺、餐飲連鎖企業、外貿公司簽訂長期供銷合同;協調保險業與種養戶辦理保險合同,來共同解決問題和抵御風險[2]。
  六、產業發展前景
  (1)小龍蝦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病害少,耐低氧,能在池塘、河溝、湖泊、稻田等水體中生長繁殖,能較長時間離水或穴居,對不良環境的耐受力很強,而且運輸方便,運輸成活率高。小龍蝦苗種易繁育,可自繁自育,不需復雜設備,技術簡便,飼料易解決,適宜人工養殖。
 ?。?)小龍蝦肉味鮮美,營養價值高,易于人體消化吸收,生產能力強。該蝦可加工蝦仁、蝦尾、熟食龍蝦等,蝦殼粉碎后可制成氨基酸粉等飼料,且從甲殼中提取的甲殼素、幾丁質和甲殼糖胺等工業原料。
  (3)目前,小龍蝦人工養殖量不充足,主要靠天然捕撈應市,其自然資源遠遠滿足不了國際、國內市場消費需求。歐盟和美國每年從中國進口小龍蝦2萬t,近些年國內市場消費量猛增,成為城鄉大部分家庭、餐館的特色菜肴之一。從目前消費水平看,國內外市場的小龍蝦缺口較大,發展小龍蝦人工養殖大有“錢”途。
 ?。?)政府大力扶資和培育蝦稻米加工企業,著力打造一批綠色優質蝦稻米品牌,推廣“養生態蝦,種綠色稻”,打造“稻鄉蝦”和“蝦鄉稻”兩個品牌。促進農業產業化升級,帶動農戶及貧困戶脫貧致富。
  (5)目前,現代水產養殖業發展出新的集裝箱養魚模式,解決了其他養殖無法克服的質量安全和環境保護難題。
  七、結語
  豫南稻區“稻蝦共作”生態種養模式得到了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未來農業發展的主打方向,而且是綠色生態產業。相比傳統的農業耕種模式,經濟效益翻番,實現了從田間到舌尖的全產業鏈條和“一水雙用,一田雙收”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應,為現代生態農業發展的標準化示范模式。同時,該模式也是豫南稻區產業扶貧“多彩田園工程”又一成果,為“多彩田園”又添一“色彩”,真正實現生態種養、蝦糧豐收、脫貧致富的三贏局面。因此,“稻蝦共作”模式在豫南稻區發展前景非??捎^。
  參考文獻:
  [1]嚴桂珠,孫飛.稻田綜合種養技術模式與效益分析[J].中國稻米,2018(1):83-86.
  [2]蘇文霞.小龍蝦稻田種養模式與技術研究[J].農家致富顧問,2017(14):6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023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