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探究稻蝦共生高效生態種養模式與效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稻蝦共生的種養模式不同于傳統的種養模式,它是一種生態高效的種養模式,能夠提升種養效率、保護環境以及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生態食品。采用此種模式不僅能夠保護環境,還能增加農戶的經濟收入,進而提高整個養殖業和種植業農戶的收入,特別適合在現代農業中應用并推廣。詳細介紹了稻蝦共生種養模式的內容及注意事項,并探討了其產生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關鍵詞:稻蝦共生;生態種養模式;生產效率
  近年來,稻蝦共生這一新型模式在不斷地發展和完善,并愈發體現出它的優勢所在,不少養殖戶也因為采用了該模式而獲得收益,不但推動了區域性經濟的迅速發展,也保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但是在應用過程中,有一些問題卻不能忽視。只有全面分析稻蝦共生模式的內容及注意事項,才能更好地發揮這一模式的作用。
  1   稻田工程的匹配
  想要構筑高效率的稻蝦養殖環境,就必須選擇品質優良的稻田。養殖戶首先要考慮稻田的周圍是否有充足的水源、排灌系統是否操作方便以及是否存在一些污染物質等因素??紤]好這3點后,建議尋找低洼處作為構筑地點,因為洼地的保水性較強。養殖戶可以把蝦養在稻田里,蝦能夠除去稻田里的害蟲和雜草,從而節省了農戶在消滅害蟲及雜草等方面投入的費用[1]。
  確定好稻田工程的位置后,需要對田埂進行固定。為了預防災害性天氣所導致田埂坍塌,需要選擇較厚的泥土來固定田埂。通常情況下,田埂的最佳寬度為1 m以內,以符合蓄水要求的深度。勤巡田,發現田埂漏塌要及時堵塞、夯實。一般每10 d換1次水,夏季要經常換注新水。與此同時,為了預防蝦逃跑,需要在進出水口安裝2層攔魚柵,進出水口呈對角設置,寬度為30~60 cm。
  2   具體的育苗階段
  放入蝦苗之前,必須提前15 d對水塘和稻田進行無死角殺毒,目的在于殺光雜魚、細菌和其他可能對蝦苗造成損害的生物。一般情況下,采用生石灰來進行消毒,稻田上要均勻、足量地噴灑消毒液。放入蝦苗前10 d,需要往田溝中注入足量的潔凈水源。采用專業的措施來進行育苗,成功率會大大增加。此外,稻田須有足夠的肥力,推薦以農家肥為肥料,如果條件不允許,可以選擇有機肥。選擇在第一年夏天投放第一次蝦苗,這樣蝦苗可以在夏天迅速地繁衍起來,第二年可以繼續種植水稻。同時,還要注重雄性和雌性蝦苗的投放比例。
  3   稻蝦共生的監管模式
  當田間工程構筑完成且蝦苗投放完畢之后,選擇在早晨和傍晚兩個時間段,進入稻田視察田溝的顏色,觀察蝦的活動情況和進食情況。為了預防各種類型的病蟲害,可以在田溝內噴灑適度的藥液,及時觀察蝦對噴灑的農藥是否有不良反應。禁止使用含菊酯的農藥,否則會對蝦苗有致命的影響。養殖戶可以選擇下午噴灑生物藥劑,再往田中加適量的水。
  4   效益分析
  稻田養蝦是利用綜合種養技術,在稻田中構建穩定的復合生態系統。一是蝦可以將稻田中的水生動物、昆蟲(包括害蟲及其蟲卵)以及少量的植物作為餌料;二是利用蝦運動、尋找食物可以松土、清除田間雜草;三是蝦的代謝糞便可為秧苗生長提供肥料,減少秧苗在生長過程中對化肥及農藥的依賴[2]。該項技術是以保障糧食生產為前提,多種經營,在提升種養產品質量的基礎上,提高稻田種養效益,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4.1   經濟效益
  稻田養蝦是將養蝦與水稻種植有機結合,促進水產養殖動物和種植水稻共生互利,實現“一田兩用、一季多收”的生態漁業發展模式,提升了稻谷和蝦的品質,生產出來的稻谷因無污染、綠色環保而廣受消費者的好評和歡迎,在市場上售價遠遠高于常規模式生產的水稻,可實現稻谷產量300~400 kg/667 m2,加工出的大米平均價格為7~8元,生態蝦產值3 500元/667 m2左右,平均產出將近8 000元/667 m2,經濟效益顯著。近年來,肥西縣農民采用稻蝦養殖模式的越來越多,官亭鎮自2017年成立稻蝦養殖協會以來,先后有125名農戶加入協會,稻蝦種植面積達2 667 hm2,極大地提高了當地農民的經濟收入。
  4.2   生態效益
  稻蝦共生的模式可以充分發揮其生態效能,提高對土地和水資源的利用率。由于降低了農藥及化肥的使用量,有效減少了對水資源和環境的污染以及對農作物的傷害。與此同時,由于蝦苗可以將田間的雜草作為餌料,所以養殖戶也無須再另購買除草產品。
  4.3   社會效益
  稻蝦共生這一新型模式提高了社會效益,有助于構建環境友好型、資源共享型的新型社會。稻蝦共生模式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許多農戶從中獲得了新的啟發,不斷探索如何增加經濟收入的方法,有利于形成大眾創新的社會氛圍。因此,這一模式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3]。
  5   總結
  “十三五”期間,我國著重發展服務城市、宜居生態、優質高效、科技創新、富裕農民和傳承農耕文明的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發展高效生態,綠色環保的農產品。抓好“菜籃子” “米袋子” “果盤子”的標準化、專業化、規?;a,并融生產、生活、生態功能于一體,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稻蝦共生的綠色養殖模式經過眾多養殖戶的不斷實踐,展現出多方面的優勢,降低了生產成本,激發了養殖戶的養殖熱情。在未來推廣中,還需要國家和社會各方面的支持,幫助稻蝦共生種養模式獲得更好的發展,使養殖業與種植業密切聯系,互相促進,更好地發揮稻蝦共生新型模式各方面的優勢。
  參考文獻:
  [ 1 ] 劉兵.稻蝦共生高效生態種養模式與效益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7(12):288.
  [ 2 ] 夏國鈞.稻蝦共生高效生態種養模式及其效益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6(19):253-254.
  [ 3 ] 閆紅果.深化農業改革視域下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探究——以湖州“水稻-水產”種養結合模式為例[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4(02):91-9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446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