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酸花生新品種鑒定篩選試驗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對8個高油酸花生新品種進行對比試驗。結果表明,泉花13號莖桿粗壯,生長強,抗倒伏,抗病性強,雙仁果多,油酸含量高達79.5%,莢果產量最高(4 065 kg/hm2),適合作為咸酥花生在龍巖地區種植。
關鍵詞 高油酸花生;產量;品質
中圖分類號 S56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0-0039-02
Abstract A comparative experiment on eight new peanut varieties with high oleic acid content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Quanhua 13 had thick stem,strong growth,lodging resistance,strong disease resistance,more double nuts and 79.5% oleic acid content.its pod yield was the highest(4 065 kg/hm2).It could be used as salty crispy peanuts planting in Longyan area.
Key words peanut with high oleic acid content;yield;quality
油酸只有1個不飽和鍵,比2個不飽和鍵的亞油酸穩定得多,高油酸花生能夠降低血液中有害膽固醇,同時保留有益膽固醇,而且還有降血脂、有利于心腦血管健康等作用[1],抗氧化性、耐儲性更好,制作而成的花生油及花生制品,可以延長保質期和貨架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花生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龍巖咸酥花生”以其獨特的加工工藝而馳名,年加工量達2.8萬t,產值2.52億元[1],為了提高產品質量和貨架期,生產上迫切需要高油酸、加工型且高產的花生新品種。筆者于2018年對8個高油酸花生新品種進行對比試驗鑒定,試圖篩選出適合花生產區種植的花生新品種。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永定區坎市鎮新羅村,試驗田海拔231 m,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前作水稻,黃底灰泥土壤,pH值6.2,含有機質39.5 g/kg、堿解氮164 mg/kg、有效磷2.2 mg/kg、速效鉀7.4 mg/kg。
1.2 參試品種
供試花生新品種10個,分別為泉高油酸1號、泉花15號、泉高油酸3號、泉高油酸4號、泉花16號、泉高油酸6號、泉花14號、泉花13號、泉花551、泉花7號。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10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一個處理,其中以泉花551(CK1)、泉花7號(CK2)作對照。采用完全隨機簡比試驗,10個小區,小區長方形,面積67.2 m2,畦寬包溝1.2 m,每小區種5行。株行距20 cm×20 cm,種植密度18.75萬穴/hm2,穴播2粒種,四周設保護行。
1.4 栽培管理
試驗田于8月4日進行深耕翻犁,花生田間管理和施肥水平按當地習慣進行,8月6日將鈣鎂磷肥1 125 kg/hm2均勻地撒施在畦面上,耙深耙透、精耕細作;8月7日整畦開穴播種,蓋土后用丁草胺水劑2 250 mL/hm2兌水750 kg/hm2噴施,以防治雜草。8月18日、8月28日結合中耕除草,分別施用芭田三元硫酸鉀復合肥(15-15-15)750 kg/hm2。9月5日、9月12日進行根外追肥,用磷酸二氫鉀2 250 g/hm2+硼砂1 500 g/hm2兌水900 kg/hm2,于傍晚噴施,11月15日收獲。
1.5 觀察記載
花生出苗后調查出苗率,觀察記載生物學特征與生育期,收獲期前每小區定點取樣進行室內考種,測定主莖高、側枝長、分枝數、結果枝數、飽果數、秕果數、飽果率等指標,曬干后測曬干率、百果重、百仁重、千克果數、千克仁數、出仁率等指標[2-4]。
1.6 品質測定
將曬干后的8個品種,每個品種選25粒仁,采用GC法測定蛋白質、脂肪、油酸、亞油酸的含量,計算油亞比[5]。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物學特性
從表1可以看出,不同品種全生育期相差不大,為101~106 d;株型除對照泉花551外,其他均為直松形;抗旱性、抗倒性均較好。
2.2 莢果產量
從表2可知,與泉花551(CK1)(莢果產量3 945 kg/hm2)對比,高于對照的品種只有泉花13號,產量為4 065 kg/hm2,較CK1增產120 kg/hm2,增幅3.04%;減幅5%以內的品種有泉高油酸1號、泉高油酸4號、泉高油酸3號等3個品種,減幅不大,減幅分別為1.52%、2.28%、3.80%;減幅10%以上的品種有泉花16號、泉高油酸6號、泉花15號、泉花14號等4個品種,減產明顯。
與泉花7號(CK2)莢果產量(3 345 kg/hm2)對比,增產率10%以上的品種有泉花13號、泉高油酸1號、泉高油酸4號、泉高油酸3號等4個品種,產量依次為4 065、3 885、3 855、3 795 kg/hm2,增幅分別為21.5%、16.1%、15.2%、13.2%;泉花16號、泉高油酸6號產量均為3 495 kg/hm2,比CK2增產4.5%,增幅不大;泉花15號、泉花14號產量分別為3 195、2 655 kg/hm2,比CK2分別減產4.5%、23.2%。 2.3 籽仁產量
從表2可知,與泉花551(CK1)(籽仁產量2 495 kg/hm2)對比,增產的有泉高油酸1號、泉高油酸3號2個品種,產量分別為2 550、2 520 kg/hm2,增幅分別為2.41%、1.20%,其他6個品種均減產,減產量255~915 kg/hm2不等,減幅10.24%~36.75%。
與泉花7號(CK2)(籽仁產量1 980 kg/hm2)對比,增產的有泉高油酸1號、泉高油酸3號、泉高油酸4號、泉花13號、泉花16號等5個品種,其中泉高油酸1號、泉高油酸3號、泉高油酸4號產量依次為2 550、2 490、2 235 kg/hm2,增幅分別為28.80%、25.80%、12.98%,增幅高于10%,增產顯著;泉花13號、泉花16號產量分別為2 055、2 010 kg/hm2,增幅分別為3.79%、1.52%;泉高油酸6號籽仁與CK2產量持平;泉花15號、泉花14號籽仁產量分別為1 965、1 575 kg/hm2,分別比CK2減產0.76%、20.45%。
2.4 品質狀況
從表3可以看出,蛋白質含量最高的是泉花13號,達到29.3%;泉花14號最低,為24.2%;其余在24.8%~27.6%之間。脂肪含量最高的是泉花14號,為51.2%;最低的是泉高油酸6號,為47.2%;其余在47.9%~50.6%之間。
高油酸花生品種目前國內沒有統一標準,以美國育種家Norden1987年育成的第1個品種為準,油酸含量高于70%的品種,可稱之為高油酸花生品種[3]。從表3可以看出,油酸含量差異顯著,高于70%的有泉花13號、泉花14號、泉花15號3個品種,油酸含量分別為79.5%、77.3%、75.3%;油酸含量接近70%的有泉花16號,為69.7%;泉高油酸6號、泉高油酸1號、泉高油酸3號、泉高油酸4號油酸含量均低于70%。油亞比最高的也是泉花13號,達20.92;最低的是泉花14號,為16.1;8個品種區別較大。
3 結論與討論
按照高產、油酸含量達到70%的要求,本試驗只有泉花13號達到標準,該品種油酸含量經測定達79.5%;莢果產量分別比對照品種泉花551、泉花7號增產3.04%、21.50%;籽仁產量比泉花551減產17.47%,但比泉花7號增產3.79%;單株平均結果數高達25.3個,百果重212.7 g,出仁率50.4%;葉色濃綠,株型直立松散,莖桿粗壯,生長勢強,抗倒伏,抗病性強,果形大,呈斧頭型,雙仁果多,網紋深,生育期秋季種植103 d,由于“龍巖咸酥花生”是帶殼加工的食品,該品種可作為加工型品種之用[6]。
泉花14號、泉花15號、泉花16號油酸含量,達到或接近高油酸70%的要求,但產量均比對照品種泉花551、泉花7號低(泉花16號與泉花7號持平),不盡理想,可作為育種的中間材料。
4 參考文獻
[1] 龍巖市統計局.龍巖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7.
[2] 李培德.花生品種比較試驗及主要性狀相關性分析[J].福建農業科技,2013(9):11-15.
[3] 馮希錦,江日東,汪云,等.優良花生品種比較試驗[J].廣東農業科學,2007(8):14-16.
[4] 李榮云,劉翠娟,廖琦.春花生品種比較試驗[J].農業科技通訊,2018(4):141-142.
[5] 江巍,李春維,廖福琴,等.花生種質資源鑒定比較試驗初報[J].農業與技術,2018,38(9):34-36.
[6] 顏剛.黑山縣花生品種比較試驗及評價[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6(11):3-5.
基金項目 福建省區域發展科技項目(2017N3007)。
作者簡介 林煜春(1963-),男,福建龍巖人,高級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2-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40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