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縣設施蔬菜規?;洜I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本文分析了黟縣設施蔬菜規?;洜I中存在的問題,并從經營規模、組織形式、種植構成、蔬菜生產技術水平、成本控制、用工問題以及規避經營風險等方面提出了發展對策,以期為黟縣設施蔬菜規?;洜I提供參考。
關鍵詞 設施蔬菜;規?;洜I;問題;對策;安徽黟縣
中圖分類號 F326.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1-0080-02
黟縣是皖南山區的一個小縣,生態環境較佳,素有“世外桃源”之美譽,是生產優質農產品的理想區域。作為全國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縣,近年來黟縣以家庭農場、合作社為代表的新型經營主體蓬勃發展,土地流轉率快速增長,帶動了農業規?;?、集約化經營,尤以糧油、茶葉、蔬菜的規?;a為甚。其中,僅大棚蔬菜就新增136.67 hm2,占蔬菜商品生產基地面積的85%。設施蔬菜規模化生產基地的快速增長,使黟縣蔬菜供應能力大幅增長,有效改善了蔬菜的市場供應,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
設施蔬菜規?;a經營是一個新的發展趨勢,促進了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1]。但在生產經營中也存在諸多問題,如主體組織形式與經營規模不合理、基地建設與蔬菜管理成本控制不科學、菜類選擇與茬口安排盲目性大、基地用工短缺、經營風險大、質量安全體系不完善以及生產管理水平不高等,亟待探討、解決。
1 存在的問題
1.1 組織形式與經營規模不合理
目前,新型經營主體主要有合作社、家庭農場、公司、大戶等。但經營管理、運營最好的是家庭農場,其經濟關系簡單明晰、成員齊心、管理有效;其他組織形式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成員關系不緊密、合作共贏意識不夠、管理執行不夠有力、運營效率不高。
在經營規模上,過大或過小都不利于經營效益的提高。規模過小,單位面積成本高,直接影響效益水平的發揮;規模過大,經營者力不從心,資金與管理都跟不上,嚴重影響生產經營水平,效率低下。
1.2 成本控制不科學
成本控制包括基地建設投資與基地建成后日常經營管理成本2個方面。設施蔬菜基地建設時,部分基地的規劃、建設不合實際,如在基地路渠水電建設、棚架搭建等生產設施建設方面貪大、圖好,投資大而建成后不適用;也有的過于簡單,影響正常生產需要。兩者均會影響設施蔬菜基地生產經營效益的發揮。
1.3 菜類選擇與茬口安排盲目性大
黟縣設施蔬菜規?;洜I基地在菜類選擇上存在只種植1種蔬菜或蔬菜種植種類繁多的情況,兩者各有利弊。前者在黟縣主要是種植蘆筍或韭菜,無茬口安排煩惱,可集中精力種好1種蔬菜,生產經營水平相對較高,但收益易受該種蔬菜價格的影響,風險較大;后者一年四季都得關注市場、考慮茬口安排,業主需了解掌握的蔬菜生產技術也較多,但收益上風險相對較小,不會因某一種蔬菜的價格起伏而波動太大。
蔬菜基地菜類選擇和茬口安排都是針對市場供應分析判斷做出的選擇。但在實際生產中,經營主體不能準確、及時地了解行業市場相關信息,影響判斷和選擇,不利于收益的提高。
1.4 基地用工短缺
由于設施蔬菜生產常年用工,且用工量大,加之近些年大量農民進城務工,設施蔬菜基地用工緊缺情況普遍存在,在黟縣尤以每年3—5月采茶季更甚。據調查,目前設施蔬菜基地平均用工577.5個/hm2,工資額為41 325元/hm2,約占生產成本的 48.56%,成為蔬菜設施栽培的一大壓力。
1.5 生產經營風險大
設施蔬菜生產和其他農業生產一樣,不僅有來自產品銷售情況、銷售價格的市場風險,還有來自風霜雪雨、旱澇、高低溫、病蟲害等方面的自然災害風險。生存與發展環境艱難,抵御能力脆弱。
1.6 質量安全體系不完善
近些年,商品蔬菜生產的質量安全控制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與消費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因為質量安全體系不完善,執行不嚴格、不到位,投入品應用上仍存在一定問題。
1.7 生產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規?;O施蔬菜生產是近年新興的經營模式,受業主投資能力、專業知識和經營管理水平等方面制約,其蔬菜種植與企業管理水平都不甚理想,未能發揮出應有的生產效益,生產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2 對策
設施蔬菜規?;a是通過流轉土地,以家庭農場、合作社、公司、大戶等組織形式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一種新興模式,適應我國農村狀況變化和現代農業發展要求。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通過調查分析,提出了以下若干建議。
2.1 合理確定經營規模
綜合考慮業主投資能力、環境條件、經營管理要求等因素,本地蔬菜設施栽培規模以3.33~13.33 hm2為宜,尤以6.67 hm2左右為佳。
2.2 合理安排組織形式和種植構成
組織經營形式以家庭農場最好,是可發揮組織活力、提升經營效益的最佳組織形式。生產經營時,以種植2~3種蔬菜為主的種植結構較好。若種植種類太單一,經營風險過大;若種植種類太多,則對生產水平的要求較高,不利于發揮規模效益。
2.3 著力提升蔬菜生產技術水平
提升蔬菜生產技術水平是提升生產經營水平、增加收益的根本。業主應不斷學習蔬菜科技知識和種植技術,同時注重蔬菜新品種、新技術的引用,提升蔬菜生產技術水平,增加生產經營收益[2]。
2.4 做好成本控制
在基地建設時,要做好選址與科學規劃,配套合理的路、渠、水、電等基礎設施,為基地蔬菜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在基地日常生產管理上,要以標準化、科學、經濟的栽管模式為指導,確保既優質高產又安全低本,以獲取最佳的經濟效益[3]。
2.5 解決用工困難問題
主要考慮通過提高生產管理水平減少用工需求,包括在各個生產環節推廣應用農業器械以及多選用省力化的栽培技術、方式等,緩解用工困難。
2.6 規避經營風險
對于自然風險,一是要改善生產條件和提高技術水平,從而提升設施蔬菜抵抗自然風險的能力;二是可以通過農業保險途徑化解部分風險。對于市場風險,一是要及時了解、掌握準確的市場信息,科學合理安排設施蔬菜種植品種、結構[4];二是要增強營銷能力,包括品牌認證、采后處理和包裝等,使產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占據高地;三是要提升經營主體的蔬菜種植技術水平,以質量與成本優勢,贏取高利潤。
3 參考文獻
[1] 毛虎根,楊麗紅.常熟市蔬菜規模化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蔬菜,2016(8):33-35.
[2] 苗曉穎,苗紀忠,侯秋菊,等.山東莘縣蔬菜規?;a經營模式淺析[J].中國蔬菜,2018(7):19-24.
[3] 崔思遠,肖體瓊,陳永生,等.推進土地規?;洜I促進蔬菜生產機械化:以江蘇省露地辣椒種植為例[J].中國農機化學報,2016,37(6):255-258.
[4] 喬立娟. 蔬菜產業生產經營主體風險管理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14.
作者簡介 戴麗玲(1972-),女,安徽黃山人,農藝師,從事農技推廣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2-2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134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