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工廠新建廠房職業病危害生產因素調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分析某焦亞硫酸鈉產品生產的化工廠新建廠房的職業病危害出現的緣由以及防止手段現況,能夠幫助減少出現職業病的概率。方法:采用衛生學調查和現場檢測的方法,按照相關規范選擇物理因素3類共14個點,化學物質與粉塵10類共31個點,對化工廠的生產作業情況進行檢測,將檢測結果與相關標準進行對比。結果:該項目的輔助用室、建筑衛生學、設備布局以及總體布局等方面與國家法律、法規相符合。但是存在個人防護用品配置不全、廠房內未設置警示標識、清潔衛生制度不完善以及職業健康監護制度不完善的問題。結論:噪聲、毒物以及粉塵等是化工廠對于職業病危害來說無疑是關鍵生產因素,因此企業一定要選擇效果顯著的職業病危害預防手段,完善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制度與職業健康體檢制度,從而預防職業病發生。
【關鍵詞】化工廠;職業病;危害因素;防護措施
中圖分類號: R1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6-0242-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6.107
Investigation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in a New Chemical Plant
DAI Yong-guang
?。⊿hanghai Saiyuan Environmental Testing Technology Co.,Ltd.,Shanghai 200434,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in a newly built chemical plant producing sodium pyrosulfite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eventive measures,so as to help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Methods:By means of hygienic investigation and on-site detection,14 points in three categories of physical factors and 31 points in 10 categories of chemical substances and dust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relevant specifications.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conditions of chemical plants were tested,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relevant standards.Results:The auxiliary rooms,building hygiene,equipment layout and overall layout of the project conform to the national laws and regulations.However,there are some problems,such as incomplete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absence of warning signs in factory buildings,imperfect cleaning and sanitation system,and imperfect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system.Conclusion:Noise,poison and dust are undoubtedly the key production factors for occupational hazards in chemical plants.Therefore,enterprises must choose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against occupational hazards,improve the monitoring system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examination system,so as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Key words】Chemical plant;Occupational disease;Hazard factors;Protective measures
本次研究主要對某化工廠新建廠房生產過程中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調查,貫徹落實國家職業衛生的法律法規、規章標準,從源頭控制或消除制約病危害,進而防治職業病、以此來保證勞動者能夠具備健康的身體;針對項目生產的時候所出現的職業病危害緣由進行探討,分析其危害程度以及對勞動者的身體健康造成的影響,評價該企業的防護措施落實情況與效果,提出相應建議,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內容
上海某化工廠創建于1954年,其主要產品為焦亞硫酸鈉產品。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可以得知,特別是其中的第十八條,也就是對于建設項目來說,當即將竣工進行驗收的時候,建設單位必須對于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做出相應評價的,為了對職工的身體健康提供保障,貫徹落實職業病防治法中的相關要求,項目的竣工驗收階段,該化工廠委托某公司評價其新建廠房的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 1.2 方法
1.2.1 采樣點選擇
一般來說,需要依照《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來開展工作,以此挑選出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作業點開展監測工作,選擇紫外線檢測點共7個、有毒物質檢測點共20個、噪聲檢測點共24個、粉塵檢測點共10個。
1.2.2 檢測依據
在這方面,通常除了《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GBZ 159-2004)以及《工作場所空氣有毒物質測定鈉及其化合物》(GBZ/T 160.18-2004)還有較為規范的《工作場所空氣有毒物質測定無機含碳化合物》(GBZ/T 160.28-2004)之外,還應該包括了《工作場所空氣有毒物質測定無機含氮化合物》(GBZ/T 160.29-2004)以及比較常見的《工作場所空氣有毒物質測定硫化物》(GBZ/T 160.33–2004),當然,還少不了以下幾個,涵蓋了《工作場所空氣有毒物質測定氯化物》(GBZ/T 160.37-2004)以及普及度較高的《工作場所空氣有毒物質測定錳及其化合物》(GBZ/T160.13-2004),此外還有出自同一規定的不同部分,包含了其中的《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3部分:工頻電場》(GBZ/T 189.3-2007),以及緊隨其后的《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7部分:高溫》(GBZ/T 189.7-2007),甚至是接下來的《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 第8部分:噪聲》(GBZ/T 189.8-2007),還有就是另外涉及到的《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1部分:總粉塵濃度》(GBZ/T 192.1-2007)以及相關法律、法規、規章規范、職業安全衛生相關標準等采用以下幾種方法,除了職業衛生現場調查以及職業衛生檢測之外,還包括了職業衛生管理調查,當然還有檢查表法等開展檢測與評價工作。
1.2.3 評價依據
當進行評價的時候,需要依照《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來進行,針對紫外線以及噪聲等做出相應的評價,此外需要依照《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化學有害因素》評價毒物與粉塵等。
2 結果
2.1 現場調查與分析
2.1.1 企業基本情況與總體布局
項目新建生產車間2幢,建筑面積為4856㎡;新建門衛1幢,建筑面積為30.42㎡;新建輔助用房1幢,建筑面積為2128.5㎡;新建倉庫11幢,建筑面積為1152㎡。總平面布局方面,新建廠房一、二均位于廠區西北部,輔助用房在東側,倉庫在南側,門衛在倉庫東側。
根據《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2010,新建廠房的生產區與非生產區嚴格分開;規劃過程中一次整體規劃,單體功能分區合理且有序;輔助產房一層設有成品檢驗室,設有通風櫥以吸收有害氣體;廠房一、二均屬于單層建筑,其各項設計情況均與相關條目中的要求相符合。
2.1.2 生產工藝和設備布局
1)生產工藝設備的布局
廠房一按照東西方向劃分為用房共三間,從東到西分別為烘粉房、主要生產車間以及設備間。中間的條塊建筑按照東西方向劃分為東部的成品車間,西部的空壓車間與變配電站。建筑物的東面部分區域設有夾層用房,布置有男女更衣室。廠房二的布置與廠房一的布置基本相同,其東西方向互換,中間條塊建筑少了1間變配電站。
兩個廠房的生產線設備布置相同,獨立的空壓車間內布置有空壓設備;設備間布置燃燒爐各4臺;主要生產車間內主要包括臥式離心脫水機、吸收反應鍋、儲漿槽、純堿打漿槽、純堿高位儲存槽等;烘粉間布置烘粉氣流干燥機;尾氣處理設備等為露天布置。
2)設備布局的評價
生產工藝及設備的布局按照《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2010)進行評價,生產過程均為自動化、密閉化、管道化作業;脫水與包裝等作業設置有吸風除塵措施;車間內按照功能分區設置;設備采用了低噪聲設備;空壓機、硫磺燃燒爐等高噪聲設備集中布置,且設置了基礎減震措施;空壓機房采用了隔聲門窗,其生產工藝及設備的布局基本與相關標準相符合。
2.1.3 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以及確認
1)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識別
一般來說當進行項目生產的時候,關鍵的職業病危害緣由通常是:粉塵經呼吸道侵入,導致塵肺病;二氧化硫經體表與呼吸道侵入,造成眼部與皮膚灼燒;氮氧化物經呼吸道侵入造成肺水腫與肺損傷;氫氧化鈉經皮膚侵入造成皮膚與黏膜損傷;硫酸經體表與呼吸道侵入造成呼吸道刺激;二氧化碳經呼吸道侵入造成二氧化碳中毒;氯化氫與鹽酸經體表與呼吸道侵入,造成肺功能損傷與呼吸道損傷;噪聲經聽覺器官侵入,造成職業性聽力損傷;高溫經體表侵入,造成燙傷與職業性中暑;工頻電場經體表侵入,造成功能性損傷。
2)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確定
根據《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2.1-2007)的規定完成對化學物質與粉塵的接觸極值兩者的確認工作。除此之外,需要依據《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里面對于這方面的要求,對于每日的工作時間方面需要控制在8h,而且對于每周來說工作5d,此外針對穩態噪聲方面,其限值需要控制在85dB(A),在另一方面,對于非穩態噪聲來說,其等效聲級的限值需要控制在85dB(A);除此之外,針對8小時工作場所來說,那些工頻電場職業接觸限值為頻率50Hz,電場強度為5kV/m;高溫衛生要求為接觸時間率必須達到100%才行,而對于體力勞動強度方面來說必須是IV級,除此之外,對于WBGT指數來說限值必須是25℃;在另一方面,針對勞動強度分級而言,每下降一級,所對應的WBGT指數限值就會上升大概1℃~2℃左右;不僅如此,在接觸時間率方面,每減少25%,針對WBGT限值指數來說就會上升大概1℃~2℃左右。
2.1.4 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 項目結合崗位接觸的有害因素的差異,配置了相應防護設施。第一,烘粉干燥、三級吸收反應、SO2冷卻與氣體洗滌、硫磺燃燒以及卸料等均為自動化、密閉化、管道化作業;硫磺露天存放于廠房外側,設置遮陽棚,其周圍開放。第二,吸收反應鍋上設置了尾氣回收凈化處理裝置,硫磺燃燒爐上設置了泄壓閥,烘粉干燥機上設置尾氣回收除塵、凈化處理裝置。第三,烘粉干燥機、硫磺燃燒爐等崗位上設置了移動式軸流風機降溫。第四,集中設置空壓機與硫磺燃燒率,空壓機設置基礎減振,空壓機房采用隔聲門窗。第五,母液儲槽露天設置,四周設置高于地面2米的圍堰。經評價發現其運行情況正常。
2.1.5 應急救援措施
項目制定了硫磺倉庫化學事故時的應急救援預案與救援程序,明確規定了演練計劃、應急培訓計劃,應急救援保障,救治與醫院救治、受傷人員現場救護、危險區的救援、搶救、檢測、隔離以及控制措施,報警與通訊聯絡方式,發生事故后的緊急處理措施,應急救援組織機構、職責劃分以及組成人員等。配備醫療急救箱、沖淋洗眼裝置等。
2.2 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
于2013年05月27日至06月06日期間,依據以下的《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GBZ 159-2004來開展現場的測定工作,連續測定三天,每天各取毒物或粉塵樣品3件,各監測點樣品共9件按照相關標準執行。
2.2.1 噪音的檢測與評價
關于噪聲方面,當開展儀器直讀操作的時候,一般是采用HS6288B噪聲頻譜分析儀,隨后再依據GBZ/T189.8-2007中的相關要求進行評價,經檢測發現廠房一、二的純堿水解作業位、吸收反應鍋、烘粉氣流干燥機、以及空壓站巡檢位的Leq均值與LEX,8h均在85[dB(A)]以下,其判定結果為合格。
2.2.2 工頻電場的檢測與評價
采用RJ-5近區電磁場強儀于變電所變電間巡檢操作位進行儀器直讀,數值與GBZ/T189.3-2007中的相關標準對比,發現測定值在5kV/m以下,其判定結果為合格。
2.2.3 高溫
采用WBGT-2006型熱指數儀于廠房一、二的硫磺燃燒爐與烘粉氣流干燥機進行檢測,儀器直讀出數值后與GBZ/T189.7-2007中的要求對比,發現WBGT指數在國家限值范圍內,其判定結果為合格。
2.2.4 化學物質與粉塵
采用空氣采樣儀、雙路粉塵采樣儀、不分光紅外線分析儀等完成氯化氫與鹽酸、二氧化碳、硫酸與三氧化硫、氫氧化鈉、碳酸鈉、一氧化氮、二氧化硫以及二氧化氮等檢測,得到數值后與相關規范進行對比,發現各種粉塵與化學物質的判定結果均為合格。
3 討論
經過職業衛生現場調查以及工程分析等可以看出,項目所出現的關鍵職業病危害緣由的種類與接觸程度為:硫磺燃燒產生硫磺粉塵、高溫、噪聲等危害因素;純堿制備產生碳酸鈉、氫氧化鈉、噪聲等危害因素;吸收反應產生硫酸、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噪聲等危害因素;脫水干燥產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噪聲、高溫等危害因素;包裝產生焦亞硫酸鈉粉塵危害因素;廢液存儲槽產生硫酸危害因素;堿洗噴淋塔產生二氧化硫、碳酸鈉等危害因素;質檢產生氯化氫及鹽酸、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危害因素。檢測該化工廠新建廠房項目的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其中包括物理因素3類共14個點,化學物質與粉塵10類共31個點,經檢測與判定發現均與職業衛生標準相符合。
職業衛生管理方面,該公司設有職業衛生安全管理部門,任命了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其職業衛生管理制度與職業衛生健康管理制度均較為全面。職業衛生現場管理方面,存在配備個人防護用品配置不足的現象,建議增加個人防護用品如防護耳塞、防塵口罩等,相關人員也應督促現場操作人員正確佩戴并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廠房內設置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同時設置現場公告欄、應急救援設施以及中文警示說明等。加強清潔衛生制度的建設并嚴格落實,定時清理廠房一與廠房二的地面、墻面以及設備表面,確保其表面不存在積塵,從而預防二次揚塵現象的產生。對于職業健康監護來說,該公司所必須要做的就是將職業健康體檢制度盡快完備好,對于那些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人員,全部都需要開展健康體檢的工作。
【參考文獻】
[1]何軍,趙雯弘,王思杰.某大型化工廠噪聲從業人員聽力損失情況調查[J].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2017,35(01):44-45+61.
[2]丁珊珊,秦明,于素芳.某化肥廠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工程學,2016,15(05):449-450+453.
[3]黃曉林.某化工廠通風防護設施的檢測與評價[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6,31(04):118-120.
[4]趙宏霞.某化工廠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95):208-2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294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