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來客”之永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汪濤
在汽車行業發展最快的2009年和2010年,永源都沒有實現規模化生產。迄今為止,銷量徘徊在一萬輛以下,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借助海外市場實現。在這一點上,永源與雙環如出一轍。
近期,一則“中美合資、永源汽車”的廣告,拉近的并不是消費者對這個已進入汽車行業八年的品牌的親近感;有的,只是更強烈的陌生和質疑感。
這是一個幾乎找不到任何有價值信息的企業,根據永源汽車官網上的公告,浙江永源汽車有限公司籌建于2003年5月,位于浙江省臺州市三門健跳臨港型工業園區,現占地面積860畝,員工1000余人,設計年整裝生產能力5萬輛。擁有沖壓、焊裝、涂裝、整裝四大國際標準級工藝流水線車間及相關的配套輔助設施。
永源更早進入公眾視野,源于其旗下的一款車型,名字很夢幻,A380。沒錯,如果再加上飛碟UFO的旗號,就顯得更加張揚。但也許是為了隱去自己的出身,這款車最終被命名為永源A380,而與飛碟的藕斷絲連,也讓永源汽車的前世今生真實的再現了出來。
“借殼上市”是很多公司入行的捷徑,對于永源汽車來說也不例外。與吉利一樣,做摩托車起家的永源集團,先前通過收購飛碟汽車20%股份實現轉變的第一步,其后又把股份擴大到90%,徹底控制了這家公司,藉由此汽車板塊也成為永源集團的主業。
即便在努力去除此前的飛碟對現在的永源的影響,但作為永源汽車唯一可以拿得出手的產品,A380也在努力給人一種印象,這是一家類似于雙環等品牌的山寨小品牌汽車企業,因為,A380身上有抹不去的豐田RAV4的影子。
對于山寨的說法,永源顯得很委屈。先前,面對媒體鋪天蓋地的質疑,永源汽車副總經理張顏兵認為,所謂的相似度是一個審美觀問題,全球汽車企業可能都存在互相“山寨”的情況。“認為永源只顧賺錢,專去山寨別人,是對我們的誤解。永源有一個長期的規劃,我們是按照既定目標一步步往下走的?!睆堫伇缡钦f。
準備一步步走下去的永源,在進入汽車行業八年之后,發現自己依然弱不禁風。與比自己晚進入汽車行業數年的比亞迪相比,永源顯然已經不在一個數量級上。即便是與同樣在浙江的眾泰相比,永源依然相差甚遠。
技術來源、資金投入讓原本實力有限的永源集團感到力不從心。而投入巨大、產出緩慢是汽車行業特性,汽車公司必須實現規?;a來降低成本,這幾乎是汽車界的金科玉律。無論自身購買原材料加工鑄造,還是通過零部件供應商采購,永源必須達到一定的銷量才可以實現成本降低。但永源錯過了最佳時機,在汽車行業發展最快的2009年和2010年,永源都沒有實現規?;a。迄今為止,銷量依然徘徊在一萬輛以下,而這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借助海外市場實現的。在這一點上,永源與雙環如出一轍。
而國際市場的不景氣依然讓永源步履維艱,在這種情形下,永源突然又有了一個大舉動。美國當地時間2011年1月25日,美國電動車制造商ZAP發表聲明,稱已經完成了對浙江永源汽車51%的股份收購。美國投資基金銀杉基金(Cathaya Capital)為此次收購幕后助推手,提供了3600萬美元的融資。按照協議,雙方將組成ZAP永源電動汽車公司――ZAPJONWAY。新公司將在中國生產以鋰電池為動力的電動SUV,市場定位為出租車市場,設計最高時速達110公里,續航能力為300公里。
憑借在資本市場的運作,永源也搖身一變,成為國際資本控股、中美合資的企業,“中美合資、永源汽車”的廣告語也確實唬住了不少不明就里的消費者。而永源汽車在廣告上的投入和在電動汽車領域內的宣傳口徑,依然彰顯了其在并不明朗的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野心。
不過,有評論指出,ZAP并購永源汽車看中的正是永源身上的“汽車準入牌照”。一旦永源被完全收購,ZAPJONWAY則將變成外資在中國注冊的合資汽車子公司。這樣來看,永源的夢想也就永遠沒了實現的可能。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544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