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與孩子的健康成長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辛全英
[摘要] 筆者從事多年的義務教育工作,深感家庭教育的重要,因此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不斷地吸取一些優秀學生家長教育孩子的經驗,注意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不斷探索,堅持研究,尋求一條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結合的契合點,力求使兩種教育互相補充,相互促進,抓住教育時機,自覺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盡好家長的責任和義務,培養孩子的健全人格。
[關鍵詞] 家庭教育家長 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成年人對未成年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家庭教育的重點是品德教育,以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主。有效的家庭教育對學校教育是基礎、是補充、是促進。所謂教育時機就是教育者要依據孩子的心里特點,選擇合適教育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易發生作用的時間里進行教育。
記得孩子剛上初二時的冬天,有一次我倆閑聊,一向乖巧懂事的孩子突然說:“同學、家長、還有報紙上都說了現在最不容易的就是我們學生了,我們起早貪黑,多辛苦呀!你們大人比我們容易多了”。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我不知如何作答,只是淡淡的說了句,其實誰都不容易,只是你不了解而已。我知道這樣的狀態必將對孩子的學習生活有著負面的影響。許多天過去了,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幫孩子解開這個心結,終于有一天,一件事情的發生為我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機會。
事情是這樣的,孩子的一個同學的媽媽是清潔工,這一年冬天的雪下得特別大,三五天就是一場,清理雪的工作量非常大,而且要求很高,必須及時、徹底。這一天正好是周六,又趕上頭天晚上剛下了一場大雪。早晨,同學打電話希望我兒子能和他一起幫他的媽媽清理大雪。兒子征求我的意見,我當然很高興,我說:去吧,只是要注意安全。兒子高高興興的去了。直到中午才帶著一身的疲憊回來了。我問:怎么樣?孩子說:“累死了,雪又厚又沉,我們四個同學只負責一個小廣場,就干了整整一上午,弄的還不是很干凈?!蔽倚α诵φf,你感覺阿姨的工作怎么樣?孩子說:不怎么樣,很辛苦。我說,跟你們上學比呢?孩子很認真地說:比我們不容易多了,又冷又累!我說:是呀!你今天看到了這份工作的不容易,其實這只是阿姨工作的一部分,還要清理許多垃圾,還要照顧孩子、老人,還有許多家務要做。能說大人容易嗎?孩子似乎想起了前兩天我們的談話,略有所思的又重復了一遍:阿姨的工作真不容易啊!我發現這件事情真的深深的觸動了孩子的內心,便輕輕地把孩子摟在懷里,借機動情的說:兒呀,其實,有許多工作要比這更不容易,不僅有辛苦,還有責任、義務、危險,需要綜合素質很高的人才能圓滿完成,有時可能還有委屈,能說大人就比孩子們容易嗎?至少你們有大人的呵護,有老師的教育,有公平的環境,而且你的努力是為了自己能獲得更多的知識,長大做一個有用的人,你說是嗎?我們來看看身邊的這些人,媽媽比你容易嗎?爸爸比你容易嗎?老師比你容易嗎?校長比你容易嗎?學校出現了問題最著急的是誰?誰承受著更大的壓力與責任?孩子陷入沉思之中。于是我們又一起分析了航天員的工作責任有多大,多少生命掌握在他手里,一個小小的疏忽將會造成怎樣不可挽回的后果;我們又一起分析了醫生的工作,護士的工作;那天我們聊了很多,很久,從歷史人物聊到當代楷模,從大學教授聊到托兒所的阿姨,從煤礦工人到種地的農民,我們發現每一份工作都有它的艱辛,都有那不容易的地方。
是呀,誰最容易呢?我們沒有找到。后來我們發現所有那些有責任感的人都不容易,因為他不想讓他的生命虛度,只有那些不負責任、整天吃喝玩樂、游手好閑的人才容易,我們捫心自問,自己愿做那樣的一個人嗎?
從這次談話之后,孩子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再沒有過抱怨,對自己的生活及周圍環境再沒有了挑剔,他心甘情愿地接受挑戰、承受壓力、努力克服困難,使自己做的更好。我覺得孩子成熟了許多,對父母的理解與感恩也加深了許多。其實,好多時候辛苦與否,關鍵是一個心態的問題,心態擺正了,克服困難就成了一種樂趣,心態不正,困難面前就會覺得自己很不幸。我慶幸有這樣一個機會使我們及時解決了問題。
現在,孩子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理想的大學,回憶十八年來孩子成長中的點點滴滴,常使我陷入思索與感慨中。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還應注意引導孩子養成多種良好習慣,比如自己的事自己做,今天的事今天做,上學不遲到,不早退,有事向老師請假等,好習慣是一個持續過程的最終產物,它開始于你一生的最初,開始于每一個生命中許許多多的第一次,在以后的十幾年中乃至更長的時間都如此去做,健康的習慣需要幾年的培養和呵護,如果一個人沒有建立好的習慣,那么不健康的習慣就會形成而取代好習慣。為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公民意識,主人翁精神,我會經常跟孩子討論學校里發生的事情,及時了解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有哪些朋友,在學校聽到哪些有趣的故事和新聞,班級里有哪些新鮮事,是否在課堂上積極發言,得到老師表揚等,我也常常跟孩子討論我學校的事,我課堂上發生的事情,讓孩子幫我出主意,想辦法,通過孩子的回答了解孩子的精神面貌,以及他的思想動態,觀察孩子的判斷能力和是非標準,通過這些有效的交流,大大增進了彼此的了解,為捕捉教育時機提供方便。
教育時機就是一種可以獲得較大教育效果的一種機遇。有意識地學會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捕捉、選擇、利用好教育時機對孩子實施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習慣決定人的健康與未來世界上天生沒有壞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應該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教育時機是常常閃現出來的,關鍵在于我們能否及時把握。比如,當孩子沒有做錯事而被人誤解,或好心辦了壞事而被人責怪時;遇有困難或失敗的時候;孩子在犯了大錯或闖了大禍的時候;他人或自己取得成績、做了好事的時候;對某一事物產生濃厚興趣的時候;有重大集體活動的時候;出外做客或家中來客人的時候等等。
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睆哪撤N意義上講,人的一切習慣都是從童年開始的。從小養成的良好習慣會伴隨人的一生,時時處處都在起作用。抓住教育時機,就是要利用“時間”這個客觀條件,當教育孩子的“時機”未到,要善于等待,不可冒失;當“時機”來臨,要立即抓住,不可放過;當“時機”已過,應善于迂回并創設、捕捉另外的“時機”。常言說的好: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對于家長來說,抓住時機對孩子進行教育,是成功教育的關鍵一環。只要捕捉到教育時機,就能把教育做在“火候上”,與孩子產生共鳴,讓教育不空洞,具有較強說服力,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中,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0035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