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臺灣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及啟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趙 鈺

  摘要:臺灣的高職以其特有的從專科到研究生層次的獨立體系而著稱,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為獨立的高職,其在課程設置、學生來源、師資隊伍等方面都頗具特色,對我們的高職發展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臺灣;高等職業教育;特色;啟示
  作者簡介:趙鈺,女,陜西西安人,上海華東師范大學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G719.2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08)08-0062-03
  
  臺灣職業教育的發展可以追溯到日據時期,在隨后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臺灣職業教育突出與經濟發展相適應,有力地推動了臺灣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技術更新,促進了臺灣經濟的騰飛。尤其是近幾年臺灣高等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為臺灣的社會經濟發展培養了大批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本文就從臺灣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出發,分析其特色及啟示,以此進一步促進內地高等職業教育的有效發展。
  
  一、臺灣高等職業教育現狀
  
  臺灣高等教育分為兩大系統,高等學術(普通)系統和高等職業教育系統。學術系統的高等教育包括普通大學、學院、師范院校等,職業教育系統涵蓋了科技大學、技術學院、大學附設技術院系及??茖W校。學制包括??疲ǘ?、五專)、大學部即本科(四技、二技)、碩士和博士。1990年以前,臺灣技術學院只有1所,而1990年以后,由于技術學院的新設、改制和改名為科技大學,臺灣高等職業院校大幅增長,2005年,科技大學已有22所,技術學院53所,而??茖W院減至17所。(表1是臺灣技職院校統計表)。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專科學校逐年減少的趨勢??梢?,臺灣目前高等職業教育主要以技術學院、科技大學為重點。學制上也是以大學部(四技、二技)為主,即本科為主。
  在臺灣職業教育的發展過程中,其每個階段職業教育發展的重點都與當時的經濟發展需求相一致,因此臺灣高等職業院校也是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而發展起來的。臺灣高等職業教育定位明確,主要目標是配合經濟建設的需要,提供優質、適量的技術人才,為企業培養高級技術人才,發展個人潛在能力,增進個人學習效能。“其系科(專業)設置以職場工作為核心,而不是以學術研究為核心,課程設計基于職場的工作需要及技職教育系統學生的特質,培養職場所需能力,使學生得以銜接所學,成為各級各類技術人才或專業人才?!?
  
  二、臺灣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
  
  (一)定位明確
  臺灣高職的定位是實務應用性大學,其定位非常明確,力求與普通教育有鮮明的差別。臺灣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主要立足于地方需求,培養應用型人才,可分為三級:第一級是“法定”層面的目標。依據“技術與職業教育校院法”,科技大學與技術學院以傳授、研究發展應用科學及實用技術,培養具有職業道德與文化素養之各級專門及技術人才,服務社會,促進發展為宗旨,以培育高級技術人才為目標;第二級是部定類群層面目標。所謂類群,是自1997年底開始臺灣“教育部”為改善現行各級技職教育課程與專業設置問題,以適應未來產業人力需求,將各級技職學校專業設置與課程發展整合,將技職教育所有科系歸并為7大類17群(外加1個一般科目群),進行“技職體系課程綱要”的制定工作,推廣技職一貫課程規劃。各級技職教育學校的教育目標與其在所面對的產業發展變遷中所扮演的角色息息相關,教育部技職一貫課程規劃中對各類群按不同層級的學校規定了群培養目標。例如:電機與電子群技術學院及科技大學(即本科層次)的培養目標是:(1)培養健全之電機與電子信息相關的高級技術人才,能擔任電機與電子信息相關知識與技能,并且相當于甲級技術之專業能力。(2)培養繼續進修之興趣與能力,以奠定終身學習及生涯發展之基礎。(3)培養學生具敬業、負責、勤奮、合作等職業道德。(4)培養學生兼具人文素養與科技創造、研究和發展,以及適應與改變環境之能力;第三級是專業層面目標,它規定了開辦的專業面向實際應用的具體培養目標。
  
 ?。ǘW生來源
  臺灣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來源主要是中專、職校的畢業生。臺灣初中畢業生一般有三條升學渠道:一是參加普通高中考試,升入普通中學,高中畢業后報考普通大學;二是報考五專學校(五年制大專),是??菩再|;三是報考中等職業學校,學制三年。畢業后報考四技、二技院校。臺灣的高等職業院校每年實行聯考制,主要招收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而普通高中畢業生若要報考高職院校需要相關的入學申請、單獨招生、甄選考試等不同方式。高職院校也向五專招生,考上后需讀兩年才可獲得本科文憑。
  
 ?。ㄈ熧Y隊伍
  臺灣高等職業院校教師的招聘條件是:“必須有5年的教學經驗和4年的‘產業年資’(實踐工作),必須是‘學驗俱豐’”,即教學和實踐經驗都很豐富。院校的教師大多數來自企業,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這些教師中有高級工程師、公司經理、新聞記者、科研人員、政府部門的顧問等,大多獲得博士學位,他們對企業的人才需求了如指掌,是高職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強有力的保障。
  
 ?。ㄋ模┱n程設置
  臺灣高職院校課程設置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其本科開設的課程有以下特點:(1)必修課程少,選修課程多;(2)基礎課程分類開設,且體現出“廣、淺、新、用”的特點;(3)實務課程占有較大比重,是重要的教學環節,且注重在實務中學習掌握技術;(4)沒有畢業設計,而是在第三、第四學年安排“實務專題”制作課程,一個“實務專題”一般需要1年或1年半的時間才能完成,題目來自于業界,題目可由教師確定或學生自己獲取。高職學生實務課程中的實習、實驗、實踐時間,一般占總學分的三分之一左右。學生實習都會下到企業或工廠進行鍛煉,將社會實踐和未來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而科技大學與技術學院開設的“實務專題”課程目的是為了滿足科技與產業發展的用人需求,通過實務專題制作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并通過課程實施,培養學生自行學習研究的能力。因此,“實務專題”制作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建教合作
  “建教合作”是工業界與正式教育機構的合作,主要從事職業與技術訓練工作?!敖ń毯献鳌睆娬{理論與實務并重,即根據培養目標進行職業準備,通過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安排,學生接受必需的學科及相關知識的教學,并在崗位訓練中接受入門的就業知識與能力訓練。臺灣高職院校高度重視建教合作,每所學校每個專業都有相對應的合作對象,企業參與教學,為學校提供先進的實習設備和實習場所。通過建教合作營造的企業環境與最新生產技術系統,有利于落實教育、訓練、應用三者結合,從而提高技術人才培養質量。如彰化師范大學的技術學院設立了“創新育成中心”,該中心是企業設在學校的工作室,目前有近170個企業在該中心設點工作。企業遇到新技術難題時,就及時聘請學校專家協同攻關,而企業技術人員也直接承擔學校的教學工作。
  
  三、臺灣高職對我們的啟示
  
  (一)高職的定位要明確
  我們內地的高職應定位為技術應用型大學。其培養目標是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并直接為當地經濟發展服務。這就意味著高職院校要體現特色,強調自身優勢地位,強調結合地區發展方向,突出專業特點及相應的課程設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不僅需要人才數量的增加,而且對人才的結構有新的要求。目前最緊缺的兩類人才:一是高層次的尖子人才;二是高技能的應用人才。尤其是當今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產業技術的日新月異,對高技能應用人才的需求也隨之緊迫。因此,我們高職的發展可借鑒臺灣方面的做法,明確高職定位,與普通高校區分職責,主動適應、并與當地經濟同步發展。

  
 ?。ǘ└呗毶磻浴叭I睘橹?
  近幾年來,高職的生源大部分來自應屆高中畢業生,“三校生”較少,今后高職的生源應以“三校生”為主?!叭I敝钢械嚷殬I學校的畢業生,他們比起普通高中畢業生,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升入對口專業的高職后,適應性較強,專業思想穩定,可提高高職的教育質量,突出高職教育特色;也可以引導初中畢業生合理分流,不必蜂擁擠向普通高中這一獨木橋。初中畢業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長選擇升學的途徑,減輕畢業生升學壓力。同時,在高考內容和方法上,高職應單獨命題和考試,不與普通高校一起招生,考試內容要突出實踐操作能力,避免“應試教育”。要從“三校生”教學內容出發,不僅考查學生的專業知識,也要考查學生實踐能力。
  因此,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要與對口“三?!奔訌娐撓担献鬓k學。“三?!苯逃獮楦呗毥逃於己玫幕A,高職教育在“三?!苯逃A上進一步提高,以免重復教育,互相脫節。
  
 ?。ㄈ└呗氁訌姟半p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是專業性、實踐性較強,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因此,高職的師資隊伍要求“雙師型”教師,即不僅有專業理論知識,也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在組建師資隊伍時,一方面要加強對現有“單師型”教師的培訓,對來自普通高校、缺乏實踐經驗的教師,應創造條件和機會讓他們到企業中去實習,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對來自企業、缺乏教學經驗的教師,可采取普通高校進修、教學經驗交流等途徑,提高他們的教學能力。另一方面高職院??蓮钠髽I中招聘一定理論知識和實踐工作的技術人員,他們可以作為高職院校的兼職教師。
  
 ?。ㄋ模└呗氄n程設置要突出特色
  區域產業結構變動和發展趨勢及其對勞動力類型的需求結構,對高等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高職課程設置不但要與我國產業結構緊密結合,而且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設置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課程(如海外實習、校外實習、專題制作等),以形成高等職業院校具有技術應用性大學的特色。鼓勵進行有系統的模塊化課程,開設具有學校特色的整合性課程,培養學生獲得不同領域的專業特長。在具體落實課程設置特色上,首先可考慮引進國際通用證書制度,設計具有院校專業特色的課程,鼓勵學生取得國際認可,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實力;其次要根據地區經濟建設對實用型人才的需求,按照職業崗位或技術領域的需要進行新建或調整課程,以體現它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再次要鼓勵教師將信息科技融入各科教學,研發電子化教材,運用遠程教育建置未來發展成為網絡大學的基礎,增強學校競爭能力。
  
 ?。ㄎ澹└呗氁訌姰a學合作
  產學合作對于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非常重要,雖然產學合作已倡導多年,但在實施中困難很多。究其原因,有政策方面的缺失,有社會方面支持的缺位,有企業轉制轉軌帶來的不順。我們要借鑒臺灣高職教育的教學模式,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具體而言,一是要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與相關企事業單位共建與合作,利用其設施、設備等條件開展實踐教學;二是加強實踐教學的管理工作,使學生在校內基地打基礎,校外基地練真功。讓學生參與項目開發,工程建設工作、管理工作等,在實習和實踐過程中增長知識、增長才干;三是倡導聯合培養、訂單培養模式,使學生在學校學習理論,在聯合的企業進行實習,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技術能力,使學生盡早進入未來的職業角色,一畢業就能勝任企業一線的工作。
  
  參考文獻
  [1]鮑潔.臺灣高等技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分析與借鑒.教育與職業,2006,(6).
  [2]楊德廣.臺灣高等職業教育及其啟示[J].教育發展研究,2001,(12).
  [3]劉春生,謝勇旗.臺灣職業教育的特色及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2003.
  [4]李紅.論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J].石油教育,2005,(4).
  [5]匡瑛.比較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與變革.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01434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