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基石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現在的青少年多為獨生子女,從小就缺少游戲的小伙伴。有些家長在指導孩子人際交往上又存在問題,導致孩子缺乏協作精神或不健康的心理。近年來的許多研究表明: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普遍存在過高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有知識的人”,希望他們能上大學,成為“有用之人”,對孩子最滿意的是“用功學習”,最不滿意的是“不用功學習”“貪玩”,最擔心的是“不能成才”“找不到工作”。這些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學習、智力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直接、最親切、最可依賴的。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系統中起著奠基作用。只有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緊密結合,形成一股合力,才能保證孩子健康順利地成長。因此,抓好家庭教育,發揮家庭教育功能至關重要。
1 家長以身作則,起到表率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位老師,家長的文化素質、道德素質、個人愛好,對孩子有著很大的影響。家長必須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榜樣。
2 要轉變教育觀念
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和人才觀,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長的自身素質和家教水平,使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科學地指導、教育子女,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提供好的家庭環境。
3 要理解子女
多元化的社會要求他們從小就要養成應變能力,要獨立地做出判斷和選擇。就此而言,他們對新文化會有更多的認同,他們沒有舊觀點、舊框框,輕裝上陣,又有接受能力,因此必然會走在上一代的前面。成人社會必須在識解的基礎上來重構平等的人際關系,然后才能更好地發揮成人對孩子應有的權威和影響。
4 采取多種形式
家庭教育工作的形式要改革單一性,提倡多樣性;改變封閉式,提倡開放式;改變灌輸型,提倡家長共同參與,發揮家長的主體作用。同時,要幫助家長克服重養輕教、重識輕德、重身體健康輕心理健康等傾向。
5 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
家長委員會是家長自愿參加的,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群眾性教育組織。學校要定期授課,通過家長參加學?;顒?、座談交流等形式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聘任有多種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家長指導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利用家長委員會的力量,落實學生社會實踐基地。
6 進行家訪
家訪是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對學生家庭進行的定期和不定期訪問。由于每個學生心理、身體、知識、父母職業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個性特征。雖然學校定期開家長座談會,但要把每個學生的情況詳細地告訴家長是不夠的,必須進行個別的具體“診斷”。教師與家長一道共同來診斷學生的優越點,互相交流,對幫助學生提高素質大有必要。家長通過學校的要求,了解子女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介紹子女在家庭中的情況,和教師共同商討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
7 家長要走出指導孩子交往的誤區
一些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種種誤區。1)“以我為中心”的交往觀念。家長在家里溺愛孩子,使孩子形成“以我為中心”的交往觀念,在家不尊重父母,在外總想拔尖、獨霸、任性,見到同學有困難不愿伸手援助,缺乏最起碼的合作意識。2)不重視孩子的精神交往、社會交往。有的家長不重視與孩子進行精神上的交流,孩子與父母無感情,有話不向父母說;有的父母怕孩子在外頭受不良影響,于是整天把孩子關在屋里,久而久之,孩子封閉自己,不愿與人交流,不會與人合作。3)不重視身教的作用。有些家長在接人待物上只顧自己,缺少同情心,不關心他人;孩子受其影響,為人也較自私,斤斤計較,事事不讓人,在集體中很難與別人和平相處,彼此間也不愿意交往、合作。家長要避免形成這些誤區,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8 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新型的人際關系是團結友愛,互相幫助,關心他人,助人為樂?!靶闹杏兴恕钡乃枷胍獜男∨囵B。例如,父母工作累了,要主動給父母端水、送茶;開飯了,要讓孩子把碗筷給大人擺好。家長經常這樣要求、訓練,孩子就懂得體貼人、關心人,就不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教育孩子要有交往熱情,懂得尊重他人,用愛心和同情心去理解和對待周圍的人,善于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助人一臂之力。
9 營造心理相容的友好氛圍,形成樂于合作的良
好習慣
家長要支持并鼓勵孩子認真參加集體活動,要支持他們自發組織的健康有益的活動,鼓勵孩子積極參與伙伴群體交往,在集體活動中相互幫助,齊心協力,共同完成預定的活動目標。這些都有利于培養孩子的協作精神和發展合作能力。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而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只有重視和加強家庭教育,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作者單位:吉林省公主嶺市范家屯第三中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0421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