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習慣解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本文對小學教育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首先簡要概述了加強小學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必要性,其次詳細闡釋了小學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所涵蓋的主要內容,最后筆者在進行了客觀全面反思總結的基礎上提出了幾點行之有效的解決對策。
一、加強小學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必要性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說:“習慣養得好,終身受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累”,由此可見學生習慣的養成是多么重要,往往學生的一個平時經常重復的舉動即所謂的習慣,經過長期的重復會進入學生的潛意識,在不知不覺中發出這個信號,而且良好的習慣不僅會影響學生的性格,更會使學生終身受益。此外,學習成績體現的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專注能力,而造成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還是行為習慣問題,而且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世界的認知還處于一種朦朧的階段,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所以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習慣能力的培養,進而為小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基礎。
二、小學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所涵蓋的內容
1.良好的寫字習慣
學生應保持正確的握筆姿勢和坐姿,教師要學會運用正面引導原則,培養孩子自我約束和糾正的能力,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教會孩子學習要仔細,寫字前仔細觀察字的結構,還要培養孩子寫字要認真專注,做到端正、正確和整潔,寫字還要嚴格按照正確筆畫寫,更要注重從一、二年級開始鼓勵孩子自我檢查以培養責任意識。
2.良好的聽講習慣
一是抗干擾練習,家長可以考慮在孩子的“注意力訓練”空間中放上“干擾源”,例如在他看書時稍微打岔,注意力渙散的現象如此循環往復,會提升孩子的抗干擾能力;二是多米諾骨牌練習,通過將上百塊骨牌瞬間推倒的快感來提升孩子對訓練的“單調”產生耐受性;三是拼圖及七巧板練習,這是二維空間中最有效的集中注意力的練習項目,能提高孩子的觀察力、判斷力和想象力。
3.良好的積累背誦習慣
背誦能培養孩子的記憶力,往往記得內容越多,記憶力就越強,人的一切智慧財富都是和記憶相聯系的,應讓孩子相信自己的記憶力,培養孩子高度的記憶信心,例如教會學生一些多元化的記憶方法:聯想歸類、分割記憶、列表列提綱、思維導圖、諧音規律等,還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通過學生獨立地分析、創造、質疑、實踐和探索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的目標。
三、小學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有效對策
1.優化行為規范養成和監督機制
可以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訓練融入日常生活中,逐步實現在校生活規范化、秩序化和科學化,例如用餐要節約糧食、按座位有次序就坐等,讓學生在活動中明白培養遵守規范的意義,還可以對隊員的敬禮、站立及紅領巾的佩戴等做出嚴格的規定,同時細化小學生各階段的日常行為規范養成的訓練目標,更要符合小學生的心理成長規律。
2.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主陣地
學校始終將學生的習慣培養貫穿于課堂,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側重引導,例如作業整潔的習慣、積極動腦思考的習慣、寫字讀書的習慣等,學校在組織多元化豐富的公開課、同課異構、集體備課等活動時,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之間相互團結合作學習,培養其積極向上、樂觀豁達的精神風貌和主動探索的良好學習習慣。此外,還可以制定《小學生好習慣養成細則》和《小學生養成教育方案》,良好地將學生的生活和日常學習滲入習慣養成教育,倡導將學生不再以自我為中心、知道自我約束,能從別人對自己的好評中形成自信。
3.在課外活動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一是充分發揮環境和氛圍對學生習慣的促進作用,每班可以在自己的墻報、特色專欄、手工制品、攝影作品中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幫助學生逐步改正已有的不良習慣,勇于承認不足、建立自信心并樹立我能行的決心;二是以打造書香班級為中心,提倡每天10分鐘的讀書積累,從經典到中外名著、科普知識,各個班級還應建立個人的成長檔案袋,詳細記載各個學生的不同習慣特點;三是教師應有針對性的依據學生存在的不良習慣問題潛心尋方法找思路,對每階段工作做詳細的總結,并對下步工作進行具體的布置,進而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4.優化學生行為規范養成的自律機制
可以通過家長會等形式宣講養成教育的重要性,爭取家長的配合,克服家庭教育的負面影響,對未成年人的道德養成,還應充分利用社會德育的資源,致力于全面建設有利于未成年人形成優良品德的環境氛圍,使學生在良好的社會環境中學習、生活,才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注重分年級、階段性、層遞性來設計養成過程。
四、結束語
實施和推進素質教育,就是要堅持為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創造相應的條件,因而小學教育更應注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應著力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以達到學生的自主化行為,還應以學生為本,這是學生探索、認識、肯定和發展自己的一種方式,從而在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逐漸形成高尚的人格、良好的舉止,這更是一個創造的過程,因此應不斷改革創新與優化升級小學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模式。
【作者單位:夏邑縣韓道口鎮李莊小學 河南】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12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