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正視差異,讓差異成為上進的動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農村學生與城鎮學生,因為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區別。在文中分析了農村學生與城鎮學生的心理區別,并就如何引導學生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 農村學生;城鎮學生;心理
  我在縣城一所學校任教。這所學校地處城鄉結合部,農村進城就讀的孩子與城鎮上的孩子(在此文中暫且分別稱“農村學生”與“城鎮學生”)在同一個班中分層現象非常明顯。就我班而言,城鎮學生和農村學生人數各占一半;城鎮學生的父母為當地政府干部職工或個體經營者,而農村學生的父母則多以務農為生,也有外來務工者。從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我一直擔任本班的班主任。經過幾年的接觸,我發現農村學生和城鎮學生的心理方面存在一些差別,具體分析如下:
  1. 學習積極性
  絕大部分農村學生是非常不錯的,他們上課參與積極性較高,但卻羞于表現自己;而城鎮上的孩子,參與上課的積極性不高,但總體語文水平較之農村學生要高。皆因城鎮家庭父母多為雙職工,文化水平較高,每天能抽出時間輔導孩子。
  2. 人際交往
  農村學生的生活空間是相對開放的,不像城鎮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和家庭,他們能夠經常從多種渠道(例如伙伴、鄰居)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相對來說,農村孩子人際交往較好,與其居住環境有關;而城鎮孩子居住環境相對較封閉,放學回家門一關,就是一個人的世界,與外界接觸較少,因此待人接物方面較小氣、狹隘、任性,與人溝通較困難。
  3. 人格心理
  由于教育問題的累積、學生家庭及自身條件的限制,有一部分農村學生在與城鎮學生交往的過程中,非常敏感:同學一句無意的玩笑、一個無心的動作、一陣毫不相關的私語都可能讓他們記恨于心。這樣,城鄉差距、經濟文化條件的弱勢往往造成農村學生的心理弱勢。
  4. 改變學生弱勢心理的對策
  (1)培養意識,營造平等友好的氛圍
  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要在班級中營造良好的人際氛圍,著意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不要刻意地將學生劃分群體,否則會無形中在學生之間形成一道難以逾越的心理“三八線”。在每學期有新同學來的開學的第一天,我都會告知學生,我們的班級各方面的提高需要每位同學的支持,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大家要互尊互愛,團結互助。這樣一說,學生間的距離感、排外感就明顯減少了。
  (2)捕捉亮點,幫助農村學生樹立信心
  農村學生有很多優點,可他們又往往未能全面看待自己。身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發現并及時鼓勵,引起其進步的心理沖動,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培養他們積極參與、敢于表現的勇氣。校運會是展示農村學生才能的最好機會,只要參加了運動會,我就表揚他們頑強拼搏、為班級爭光的精神。我還經常開各種類型的主題班會,鼓勵農村學生參與,及時捕捉他們的亮點,給于恰當的表揚。
 ?。?)正視差距,讓差距成為上進的動力
  在城鄉差距存在的現實,讓農村孩子正視城鄉之間經濟、文化、生活的差距;幫助農村學生面對問題,讓差距成為學習、生活的動力。我常適時把古今中外逆境成才的例子講給學生聽,要迎難而上,讓他們知道今日的艱辛是明日幸福的基石,讓他們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命運可以由自己掌握。
  【參考文獻】
  [1] 姜石林. 當前農村小學心理教育的現狀及改革對策淺議[J].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12):183-184.
  [2] 李彬彬. 農村中小學生進城就讀的制約因素研究[D]. 安徽財經大學,20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150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