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語言藝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巧妙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思想感情必不可少的工具,是知識信息的載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對完成教學任務、履行教學職責有著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學教師資格證書認定中對語文專業教師普通話等級提出要達到二級甲等水平的要求,充分體現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語言的準確運用尤為重要,它既是教師教書育人的基本手段,又是一種專業化的創造性藝術。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講課是核心。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抓住寶貴的課堂授課時間,講課效果成敗的關鍵,取決于教師口語表達技藝的水平。
   關鍵詞:語言藝術;語言課堂;運用
  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教師的情感對學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講課不能是一種簡單的灌輸,而應該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鳴的基礎上,真正做到理中蘊情,通情達理。在語文課教學中,教師要帶著飽滿的熱情講課,做到情動于衷,形諸于外,教師還要善于創設情境,以形象為手段,以美育為突破口,以情感為紐帶,激生情,啟其疑,引其思,使學生心理處于興奮狀態,用自身有激情的教態感染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1]。教師在教學中還應該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審美創新教育,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如《沁園春.雪》一文教學中,教師先以充滿激情的語言朗讀課文,讓學生在優美的朗讀中展開想象,看到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銀裝素裹的北國風光,感受作者氣壯山河的豪邁氣魄,領略一代偉人的廣闊胸襟和遠大抱負,深刻理解課文,體會祖國山河的美麗。語文教師要以美的語言作為美的品德的載體,深入學生心靈,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二、言之有韻,抑揚頓挫
  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本身雖無意義,但它是詞匯意義和語法意義的物質形式,不但本身具有獨立的音響美因素,而且還可以靠此提高語言的感染力、鼓動力,也有助于傳情達意。因此,語文教師要注意用好教學語言,切忌平鋪直敘,平淡無奇,而應使自己的語言盡量做到高低起伏,長短結合,疏密相間,快慢適宜,隨著教學內容和教學實際的需要時輕時重,時緩時急,抑揚頓挫,有板有眼,錯落有致,聲情并茂,有一定節奏感和旋律美,和諧動聽,使學生聽起來舒服悅耳,精力集中,精神飽滿,興趣盎然,津津有味,其優勢興奮中心能隨著教學語言的聲波和聲調不斷得到調節、轉移和強化,提高教學效果。
  上課并不是簡單的聽與被聽的關系,更重要的還是師生之間的互動,你講得興致勃勃,語調高昂,全為高八度,時間一長,學生只覺得滿耳噪音,心煩意亂,根本無心聽課了。相反,教師如果能夠控制好自己的語調,使之抑揚頓挫,時而高昂,時而低沉,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去聽,當然就不會出現“左耳進右耳出”的現象了。記得我上初中時有一位地理老師,它的語調我到現在還記憶深刻。當時的地理課一般總是安排在下午,下午總是容易讓人昏昏欲睡。但是,只要是上這位老師的課,全班不僅沒有趴在課桌上睡覺的,反而個個精神十足。原因倒不是他講課特別精彩,而是他的語調真的可以用抑揚頓挫來形容。每當你覺得自己要走神的時候,這位地理老師總是用突然的高昂或者是突然的低沉把你從走神的邊緣拉回來,想不聽都難??墒锹犛行┙處熤v課我們的思緒卻不知不覺從教室的窗口飄到外面去了。
  三、言之有味,絲絲入扣
  語言豐富多彩是語文教學中語言藝術的主要表現之一。針對不同學生、不同文體、不同內容、不同風格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教學語言。如對初中生,語文教學語言應形象、具體、親切、有趣味性;對高中生,語文教學語言應深刻、明朗、雋永、有哲理性。朗讀課文,高興、激昂的時候,聲音就高一些;深沉悲哀的地方,聲音就低一些。比如我在做《孫楊事跡報告》時,先用深沉悲哀的語調交待了孫楊同志因擔任高三畢業班語文教學而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期。在學生即將畢業之際,因胃癌醫治無效而溘然長逝。繼而采用激昂的語調訴說了他如何愛崗敬業、如何愛生如子、如何愛校如家、如何無私奉獻的感人事跡,由于抑揚頓挫的語調,慷慨激昂的演講,如歌如訴的感人事跡令與會者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淚水,最后報告取得了圓滿成功。
  四、言之有輔,生動形象
  人們彼此之間傳輸信息,交流感情,除了靠有聲的口頭語言和無聲的書面語言外,還可以借助人們的表情、體態、動作。這些體態語,能很好地輔助有聲語言,增強表達效果,更好地突出重點。如教師講授感情成分濃厚的觀點和事件或課文時,假如能在情感、語氣、語調、語速變化的同時,再輔之以或憎惡、鄙視,或興奮、喜悅的面部表情,或輔之以相應的手勢動作,則能加強語文教師情感信息的發射和傳遞,加深學生對教師有聲語言內涵的理解。
  教學中運用語言的表現功能,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通過渲染環境,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使之進入課文所烘托的氛圍,更容易地理解課文的內容、意境,又如在師德師風講座時,我不僅講了許多理論性的知識,同時又穿插了一些師德師風案例,使學員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講的理論體系,同時在處理以后遇到相似事件時給他們提供了解決的辦法,可謂一石二鳥,效果非凡。
  五、言之有德,文質兼美
  言之有德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挖掘教學內容的德育因素,在講授文化科學知識的同時,把滲透于其中的思想性因素結合學生的實際,水乳交融地闡發出來,并通過自己的情感作用形成巨大的感染力,從而把知識教育、文藝教育與思想教育有機地統一起來,對學生起到積極的思想教育作用;二是指要注意使用禮貌文雅的語言,使教學語言具有思想教育作用的同時,又不失文學色彩,盡力做到文質兼美。比如在動員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刻苦學習時,我常常以名人為例,講述名人的成長史,使學生明白“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道理,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和自覺性。
  總之,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的語言是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學需要、遵循語言規律的職業語言。
  參考文獻:
  [1]王凱濤.論教師語言藝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運用[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4(s1):123-12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738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