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試論小學生命科學的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生命科學領域的的教學在小學科學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從事科學教學的教師們要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掌握教材基本內涵,站在生命科學領域的角度制定計劃,統籌備課,根據學科的特點,實施探究式課堂教學,創造性地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探索生命世界的奧秘,感受生命的豐富多彩。
   關鍵詞:生命科學;探究活動;學生
  小學科學課中的生命科學內容是讓學生接觸生動活潑的生命實體,到樹林田野、湖泊山川,看花草樹木、蟲魚鳥獸,感受生命的豐富多彩、引人入勝。生命科學相關單元的探究活動從觀察身邊常見的生命現象入手,以顯淺的容易感知的有關生命問題為中心,對學生進行生命知識的啟蒙教育。引導學生以科學的眼光看待生命,珍愛生命。融“知識方法態度”于一體,力求在靈活與開放的學習氛圍中感知生命體的基本特征,獲得在學習上可持續發展的效果。
  一、生活中學會觀察,感受生命的存在
  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蟲、魚、鳥、獸等都是有生命的??茖W課的最大特點就是學生有機會融入大自然,接觸到各種各樣鮮活的生命。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這一特點,讓學生在觀察中感受生命的無處不在,感受生命的可愛。我在教學三年級《植物新生命的開始》《校園里的植物》《校園里的小動物》課時,就牢牢抓住了這個生命教育的良好時機。
  《植物新生命的開始》一課我設計這樣的導語:“同學們,你們知道小狗狗是誰生下來的嗎?小雞又是怎么來的?校園里的小草、植物又是從哪來的呢?”學生回答后,我說:“同學們,植物跟我們人類一樣也是有生命的,它的一生也要經歷出土、成長、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過程。”然后組織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不同種子的顏色、形狀、大小,最后歸納出共同之處:種子里面都有胚根胚芽,是植物幼小的生命體。課后讓學生種植一種植物,時時觀察它的生長變化,并做好記錄。
  在教學《校園里的植物》《校園里的小動物》時,我帶領學生走出教室,來到公園,親近自然,從動物到植物,讓他們知道不僅公園里的動物是生命,草、木、魚、蟲也都是生命。
  這樣,學生不僅在生活中養成了良好的觀察習慣,而且還在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無處不在,生命如此可愛。
  二、以生命科學內容的教育價值觀正確引領教學。
  課程是人類認識過程的再現,是對學習者未來的勾勒,是教育活動中最富有價值意義的方面之一,然而對于小學科學的課堂教學過程我們關注的是“怎么教”,但很少關注“教什么”和“為什么這樣教”(即對教育價值的判斷),這是課程意識的缺失。一定文化價值體系的核心是人文精神,文化視野下的課程應以此為內核,再從課程的價值認識來看,生命科學的內容比起其他教學內容,更加具有人文教育價值。我們都要努力為學生的科學素養發展而設計教學,同時滲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如:如在養蠶的過程中,學生剛開始時興致非常高,對蠶照料很細心,可是時間一長還是失去了耐心,很少去處理養蠶的盒子中的雜物了,有的干脆棄之不顧了,有的將蠶丟給了家長養殖。如何讓學生領悟生命的可愛和可貴,懂得珍愛生命,如何讓學生認識人和其他動物都有生命周期,且壽命的長短與生活環境有關。這就要從課程層面出發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只有正確理解教育價值,認同教育觀念,教師才愿意為實現價值而做出對教學的改革,就能解決“教什么”和“為什么這樣教”的問題。
  三、發展學生持續做細微觀察、記錄和推測的品質。
  生命世界的精彩在于她是一個活生生的世界、是一個不斷變化很多時候是稍遜即逝的世界。因而,需要做持續的觀察、需要做及時的記錄、需要做一定的推測。這些能力和品質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繁殖”教學中,可以截取一些法國攝影師雅克?貝漢拍攝的電影《微觀世界》鏡頭,強調這是他花了長達20年的時間用他的鏡頭語言,記錄了生命世界的真實故事;在課的結束時,可以呈現法布爾《昆蟲記》中關于蟋蟀繁殖的一段美妙絕倫的文字,強調這段文字出自法布爾的《昆蟲記》中的“蟋蟀出世記”。法布爾是一位偉大的昆蟲學家,也是一位文學家,他花了長達10年的時間,用美妙的文學表達了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了傳世之作《昆蟲記》。這兩個環節的處理,可以滲透一種人們持續對事物進行細微觀察的科學精神,滲透一種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記錄和表達過程的方法、滲透一種教育蘊含在細節中的理念。在《動物的卵》教學中,學生要研究卵的各部分在繁殖過程中承擔怎樣的作用,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做出充分推測,然后觀看視頻,尋找真正的答案,讓學生與自己的推測做比較,啟發學生思考“哪些地方你找到了答案,哪些還沒有找到”。這種致力于發展學生的推測能力和證據意識的教學,正是生命世界領域要發展學生科學能力的重要表現。
  總之,在實施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倡我們應積極促進學生完善學習方式,完善教學方式。生命科學的教學,應轉變學生變單一的接收性學習方式,倡導自主、探究和合作相結合的學習方式。教師應創造寬松和和諧的課堂氣氛,處理好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關系,使學生能獨立思考、分析,又善于合作、分享。我們還應借助于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和學習經歷,營造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開放式學習環境。在生命科學的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如觀察、實驗、總結和推理等方式有助于學生的知識生成。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739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