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農村小學數學小班額教學有效性的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小班額下,實現個性化的教學目標和方式,使每一個學生都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時間和空間,并通過加強個別指導,整合教育資源,盡可能使教育均衡發展,提升農村小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班額;教學
小學數學新課標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如何 在農村小學小班額數學課堂教學中實現這一基本理念,把數學課堂教學過程轉變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就變成了農村小學教師所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
一、創設小班化教育的良好環境
優化教學的物理環境 教室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對我校這樣性質的學校來說,學生大部分時間在教室里活動,我們經過多方考慮研究,把教室定位成“孩子們成功的學園、開心的樂園和溫馨的家園。”為了營造這樣的環境,為了讓教室的環境都能“說話”,使之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兒童天地,我們在教室安設了墻報專欄,將教室四角設計成圖書角、生物角、玩具角等。圖書角各種少兒讀物,供學生閱覽擴大視野;生物角里放著花草蟲魚,供學生觀察增加生機。教室的其他墻布置成評比欄或榮譽角、學習園地,學生優秀的作業、繪畫、手工等都展示出來,讓孩子們隨時都在感受成功的滋味。
二、課堂情景的創設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教學情境是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創設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情境是教師的一項常規教學工作,也是教學改革的重要追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都是在一定的數學情境中展開的,都可以稱之為“情境教學”。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其核心是激發學生情感,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效的數學教學情境,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主要有以下作用:1.激發情感。有效的數學教學情境,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增強認知活動的效果,提高數學學習的積極性。2.建立直觀。有效的數學教學情境,能增強數學學習材料的直觀性,使兒童置身于特定情境當中,促使情感活動參與學習,引起兒童主動的思維活動。3.培養數感。教學情境與數學問題產生的現實背景具有相似性,有利于訓練學生的數學感覺、培養知覺、發展兒童的創造力。3.激發潛力。有效的數學教學情境,在增強學生有意識心理活動的同時,能充分發揮無意識心理活動在數學學習中的巨大潛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效的數學教學情境,有利于促進學生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統一發展,使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三、采用靈活多樣的合作方法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小班化課堂教學人數減少,空間相對變大,座位排列形式靈活,促進了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大大縮短,從而學生間團結互助的氣氛愈加濃郁。教師在教室中站立的位置,也不是只站在黑板前或講臺后,而是在更大范圍內來回走動于教室之中,最大限度地和每一個學生發生接觸,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具有了更多的和學生進行相互接觸的機會。如在教學分一分與除法里的《分桃子》時,教師采用了情境教學法與課件輔助法相結合的方法。將整節課用兩只小猴子過生日這一情境貫穿始終:猴媽媽給兩只小猴子送了8個桃子,請同學們幫忙分,然后,展開教學,練習則用小動物們送禮物,大家幫忙分,一節課下來學生不僅聽了故事又學習了知識,同時還獲得了情感體驗。2.生活數學。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相當廣泛,生活中的許多事物都能成為數學課程資源。例如一年級學生通過觀察"小小的火車票",綜合運用了位置的表示方法、認識了時間、練習了人民幣的換算。四年級通過聯系春游情境中的租車問題,滲透估算的策略與思想。六年級通過制作圓柱形筆筒,加強學生對圓柱側面積和底面積的認識。
四、改變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有效性
長期以來,農村小學由于受地域限制,學生生源銳減,在這樣的態勢下,小班額尤為明顯。但是,小班額教學也為農村教師提供了有利條件,即教師可以更好地改變課堂教學方法。教師、學生可以進行一對一的交流、探討、輔導,小班額教學給學生提供了更多動手、動口、動腦、合作的機會。教師應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創造一個當“老師”的機會。教師既是學習者,也是指導者。這樣做既可以讓教師和學生間、學生和學生間相互幫助、相互啟發,又可以讓學生在參與教學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能夠從中體驗到成功,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有效的體現,其數學思維得到了培養。
總之,“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對教學有效的看法也不盡相同,而且也因不同地域而存在差異,但是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低效卻不容忽視,它不僅是短期內降低教學質量那么簡單,更為嚴重的是會阻礙學生的長效發展。因此作為農村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與時俱進,加強學習,注重以學生發展為本,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實施有效教學并逐步走向優質高效是我們責無旁貸的重要使命。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56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