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讀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與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朗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痹谛W語文教學實踐中,可以運用“音頻導讀、創設情境,學生跟讀、進入情境,教師范讀、感知情境,師生共讀、深化情境,生生互讀、拓展情境”的“五讀法”,幫助學生領會課文蘊涵的情感,培養學生的語感情感,提高小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
關鍵詞:“五讀法”;小學語文教學;實踐運用
古語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毙抡n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朗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睂嵺`經驗告訴我們,朗讀作為最直接的感知手段和過程,作為行之有效的傳統教學方法之一,不僅是學生的最佳途徑,有利于小學生語感的培養、情感的形成,也有利于提高聽、說、寫的能力和學習效率。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中,筆者認為“五讀法”是提高小學生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音頻導讀,創設情境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的共享為教師和學生帶來很大的方便。我們可以任意選擇小學語文課程的音頻或視頻朗讀的教學資源在課前進行導讀,音視頻資源中標準流利的普通話、抑揚頓措的語調、真摯充沛的情感朗讀,會對學生自然地產生很強的感染力,既能快速地將學生引人到教學當中,也為學生全身心進入課堂情境創造了有利條件。如在教《珍貴的教科書》一文時,通過給孩子們播放課文視頻朗讀素材,使孩子們對戰爭年代學習條件的艱苦有了直接的感知,懂得了革命戰爭年代讀書的不易,從而激發他們珍惜和熱愛今天學習生活的情感。
二、學生跟讀,進入情境
通過音視頻資料的導讀,使學生們對于課文有了初步的感知,也激發起了學生對于課文內容探索的興趣。在教學的實踐中,我們可以讓學生再一次進行對照音視頻素材進行跟讀,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對課文中人物、事件的了解,促使他們產生鮮明的愛、憎情感。學生在跟讀的過程中,一方面更容易使他們置身于課文的情境當中,在讀中體驗、想象和感受文本背后的畫面,喚醒自己的情感,使跟讀的過程中成為感受作者隱藏于字里行間的令人回味感情的過程,成為作者情感和學生情感共鳴的過程,為老師下一步分析講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跟讀的過程中矯正學生的發音,糾正學生的語氣、語速、語調,培養他們的語感,提高他們的朗讀水平。
三、教師范讀,感知情境
人們常說:“言傳不如身教”“親其師,信其道”。恰到好處的范讀對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乃至語文素養的達成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小學教學中,學生對教師有著強烈的依附情感,教師的情感往往會引導、感染學生的情感。教師范讀,是教師從教材中感受了作者的情感,從教材的字里行間理解了作者的情思,把無聲的語言文字通過有聲的朗讀,正確示范性地表達作者情感的一種有效方式。教師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不但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帶進課文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具有強大的示范作用。一方面,教師充滿情感的朗讀往往很容易感染學生的情緒,使學生們在細心聆聽時讓學生走進課文情境,情不自禁地身臨其境,陶醉其中。另一方面,教師生動的范讀會加深學生對于課文主要內容的理解,并隨著朗讀時所體現出來的情感而影響他們的情感,促使他們的情感逐步趨向成熟。
四、師生共讀,深化情境
師生共同朗讀課文,有利于形成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和教學環境,有利于學生和教師的心理相融,也有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建立融洽的新型師生關系。以教師范讀為引子,通過師生共讀課文,在讀中理解課文,把握要點、品味語言,在讀中正確斷句、讀好長句、區分語氣,在讀中體現情感、形成情感、培養情感。師生共讀的過程中,學生會自然而然的把老師的朗讀作為一種模仿和追求的標尺,很自然的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教師朗讀的情感之中,使學生進一步去理解和把握課文的內容,體驗和感知課文的情感,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生的朗讀閱讀能力,培養和學生語文能力和素養。
五、生生互讀,拓展情境
要想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課文,必須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朗讀時間,讓學生在不斷的朗讀訓練中去理解、去把握、去感受,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力。同時,小學生有著豐富的情感、奇特的想象、敏捷的思維。通過小組之間或是同桌之間的互讀,以及分角色的朗讀,更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也便于學生之間融洽關系的形成。在學生互讀的過程中,學生們可以將自己弄不明白的地方或將自己不同的想法提出來,既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也為他們個性的全面發展提供條件。如在《烏鴉喝水》一文的教學過程中,當進行到“生生互讀”這一環節上時,有一位女同學說文章寫得不對,她說“如果瓶子里邊的水不夠多,石頭裝進瓶子就將水蓋住了,那樣烏鴉就喝不到水了?!彼€告訴同學們,當瓶子里水有占據容量的一半,烏鴉才能喝得著水。這樣不僅使學生們知道了課文之外的知識,也促使小學生們有興趣親自實驗以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渴求。
錢夢龍先生曾說:語文教學無非是通過范文的教學和必要的語文訓練,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三種境界: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這是第一境;在此基礎上培養相應的語文能力這是第二境;進而發展個性,形成健全的人格這是第三境。”“五讀法”作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的一種探索,是實現這“三種境界”的一個有效途徑,也不失為培養和提高小學生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的有益嘗試。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74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