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強留守兒童班級管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農村“留守”兒童日益增多,留守學生教育管理成了一個難題。因父母長期在外務工或經商,與同齡人相比,這些孩子少了一份來自父母的呵護和親情,多了許多生活與成長的壓力。同時,往往因親情缺失造成心理障礙,因家庭教育缺失造成行為偏差,因安全感缺失造成正常人格發展障礙,因社會環境復雜造成心理適應能力降低。希望家庭、學校和社會能對此給予足夠的重視,共同探討解決這一社會問題的更為有效的途徑。
關鍵詞:留守兒童;班級管理
關愛留守兒童,幫助廣大農民工解除后顧之憂,為留守兒童創造平等發展的機會,既是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又是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努力做好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更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我認為,作為教育部門,必須堅持專門化、系統化、科學化管理,才能確保每一個留守孩子健康成長。
為了做到有效管理,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著力構建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的長效機制必須全面掌握每一個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做到“有數”。這是做好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具體來說,就是每個班主任要全面、詳細地掌握留守兒童各方面情況。摸底時,數量上確保“一個不能少”;內容上確保全面掌握每一個留守兒童家庭狀況、思想表現、學業成績、日常行為、監護狀況等,以便對留守兒童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管理。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包括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及監護現狀;家長姓名、家庭詳細住址、留守原因、家長務工詳細地址、聯系電話;監護人的詳細地址、與留守兒童的關系、聯系電話、身體狀況、年齡等等。
把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納入整個班級管理工作一道推進,做到“有機”。在留守學生教育管理上,必須堅持把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有機地納入班級管理工作之中,不搞“運動式”,不搞“一陣風”,在學校的德育、教學、后勤、目標管理等工作中切實保證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機滲透。
一是發揮班級的主導作用,探索教育新路。把握和突出“以人為本”等教育重心,實現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宗旨。首先應平等對待留守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給他們更多的關愛。其次應針對留守學生的特點,堅持啟發、引導的原則,強化行為規范的養成訓練,組織班隊活動,讓留守學生學會自我生活、自我管理、自我保護。此外,要開設心理教育課,對留守孩子進行心理疏導。
二是善于與留守學生交朋友,給他們親情般的溫暖。老師主動與他們接觸,交流感情,發現他們的特長,并給他們發揮機會,他們會改變自己的不足。在教育教學中,注重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多與孩子們交流,給他們母愛般的溫暖,能增強孩子們的自信。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在于引導他們建立健康、樂觀的心理狀態,鍛煉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從而促進他們自然、順理成長。
三是實施幫扶制度。讓有條件的教師成為“代理家長”,隨時掌握留守兒童的思想、生活情況。非寄宿的留守兒童,教師定期走訪,與監護人交流,及時反饋孩子的情況,幫助監護人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同時設計留守兒童成長記錄袋,由班主任通過實際工作,記錄留守兒童成長過程。各中小學校在教育工作中對癥下藥,采取多種教育手段,因材施教,讓孩子們體會到老師的關愛和“家”的歸屬感。
四是實行談心制度。校長、班主任、科任教師定期或不定期與留守兒童談心,通過正面引導,使他們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艱難,教育他們認真學習,遵紀守規,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的辛勞,明白父母打工掙錢來之不易,養成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好習慣。通過談心,讓留守兒童深切感受老師對他們的關愛,增強師生間的親切感和信任感,進而成為最可信賴的朋友。
針對留守兒童個體的不同情況實施不同的教育,做到“有別”。在實踐中,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采用“一刀切”、“齊步走”的辦法來教育管理不同的留守兒童,缺乏針對性、科學性,效果不理想,實際上是對留守兒童不負責任的表現。所以,要在全面、準確地掌握留守兒童個性特點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留守兒童采用不同的教育管理辦法,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以最合適的教育方法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針對不同留守兒童思想品質、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所存在的不同問題,在實踐中積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補償教育途徑和基本方法,為留守兒童營造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環境。
針對一些留守兒童的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問題,我們開設了心理教育課,讓這些孩子的煩惱有地方傾訴,幫他們打開“心結”,解除“心魔”。
針對那些內向、孤僻、不合群、易沖動、暴躁的留守兒童,學校以班為單位,開展豐富多彩的班會活動,讓留守兒童盡情融入學校這個大家庭,感受師生們的關愛之情,使每一個留守兒童都能克服自身弱點,健康、快樂地成長。
總之,農村留守兒童已成為當今教育面臨的新問題,新難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責無旁貸,都應作為工作的重點之一去研究解決。也應作為學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應該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林群、唐衛民、孫玉潔:小學班級管理理論與實務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
[2]全國好聯課題組,我國衣村留守兒童J城鄉流動兒童狀兄研報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74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