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班級讀書會”閱讀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閱讀是人們認識世界的“窗”,是開啟學生思考與創新的“鑰匙”。小學階段,培養學生閱讀興趣至關重要。本文就筆者在“班級讀書會”閱讀實踐中的收獲與體會與同行分享。
  關鍵詞:閱讀;閱讀差異;閱讀效果
  “我們教孩子去熱愛和渴望,遠比我們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闭l都知道熱愛閱讀對于孩子來說有多么重要,但怎樣讓孩子喜歡上讀書,卻是令無數家長、老師頭疼的難題。在課題組理論學習讀本《朗讀手冊》里,你卻可以很輕松地找到答案。
  《朗讀手冊》介紹的方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大聲讀書給孩子聽。書中既有像“如何擺放圖書才能更吸引孩子”這類細節方面的切實指導,更有像“怎樣把孩子從電視機旁‘拽’回書桌”這種讓家長、老師困惑的大問題的詳盡解答。不僅如此,我在班級閱讀教學中的一些思考、一些困惑也在這一本書中得到了驗證,得到了解答,下面我就談一談我“班級讀書會”閱讀實踐中的收獲與體會。
  一、為什么剛入學的學生會有很大的差異
  我們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有很多的家長,從小學開始就讓孩子上形形色色的補習班,甚至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線上贏得足夠的優勢,他們讓還在上幼兒班的孩子開始上補習班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可以理解,如果家長們能抽點時間也來讀讀《朗讀手冊》,或許他們就不會那么做了。
  “在所有能力中,有一項技能最重要,那就是入學時孩子的詞匯量,這關系到學校教育的成敗。沒錯,孩子上學是為了學新字,但他已經認識多少字卻決定了他對老師的話理解多少?!笨吹竭@句話時,我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一年級的課堂上,為什么有些話我們講了一遍,有的學生能理解,有的學生講了很多遍,仍不知所云。
  父母給孩子最有價值而昂貴的禮物不是讓他們學會了多少技能,除了擁抱外,便是語言了。在入學之前,他們聽過父母給他們讀過多少本書,這很重要。我想那不是簡單的幾本書而已,用松居直的話來說,那是在孩子幼小的心靈種下了幸福的種子。孩子還小的時候朗讀給他聽,讓他想模仿自己的所見所聞。也是在這樣讀與聽的過程中,他們在慢慢地積累著自己的背景知識。背景知識是一項工具,通過它才能對自己的所看、所聞、所讀有所理解。這也正是為什么讀得最多或旅行最多的學生往往是班上知識最淵博的學生。他們擁有大量的背景知識,因此對老師或課本所教的內容理解得最多。背景知識越缺乏,閱讀程度越低。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剛入學的學生會有很大的差異了。
  二、讀書給孩子聽真的會有那么神奇的效果嗎
  在《朗讀手冊》里,給我們講了這么一個真實的故事:珍妮弗,一個患有唐氏綜合癥的不幸的孩子,但幸運的是她有一位愛她的,愿意讀書給她聽的好媽媽——托馬斯太太。從孩子出生就堅持每天至少讀10本書給她聽,4歲時,珍妮弗的智商已經高達111分,高中一年級由于她的英語成績總是得A,獲得了優秀成績獎。
  讀書給孩子聽,對一個不幸患有唐氏綜合癥的孩子有那么大的作用,那我們有什么理由不讀書給我們班上那些幸運的一切都很正常的孩子聽呢?在課題實踐過程中,我也開始行動起來。于是,我選擇了曹文軒的唯美小說《青銅葵花》,第一次朗讀,學生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一次習作,一位學生這樣寫到“聽老師讀了《青銅葵花》,我這個早在六年前就做了姐姐的,真覺得對不起我那天真可愛的‘傻’妹妹。我覺得我不配當一個姐姐,有的只是對妹妹的抱歉與愧疚……”
  單就一本《青銅葵花》就能引起學生的思考,雖然不能與托馬斯太太自始至終的堅持換來的可喜的收獲相提并論,能讓學生有所思考,讀書給孩子聽的效果可見一斑。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堅持呢?
  三、這樣的閱讀有效果嗎
  從執教到現在,我一直認為,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唯一的辦法便是閱讀,大量的閱讀。而不是將一道一道的閱讀題進行歸類匯總,教給學生應對的方法。
  有一句話說得好,10歲的孩子被強迫刷牙或換內衣褲——他們長大后會停止做這些事嗎?不會。所以我們為什么要認為強迫孩子看書會扼殺他們對書本的興趣?于是,我讓班上的學生在上午和下午上課前30分鐘進教室進行課外閱讀,寫一寫讀書筆記。每讀完一本書都要把讀書筆記給我過目,我會向他們提一些簡單的問題,比如“你讀的這本書叫什么名字?作者是誰?”“能說一段你喜歡的情節或一句你喜歡的話嗎?”過目之后,他們便會到墻上貼著的“閱讀計劃”給自己的名字后面打一個勾,當然也可以順便看看其他同學讀了多少書了。學生讀的書從哪來呢?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從學校的圖書室借;二是班上的圖書交流;三是統一采購,分攤費用,主要是老師想推薦給學生看的而班上又沒有,把這樣的書目放在“閱讀計劃”的“必讀書目”里面,自然而然看的學生就多了。這樣的閱讀有效果嗎?
  我堅信,這樣的閱讀是能給學生帶來好處的,是能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這與《朗讀手冊》的觀點不謀而合了?!独首x手冊》歸納了閱讀帶來的好處,是一則簡單的兩個層次的公式:
  你讀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歡讀,就讀得越多。
  你讀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聰明。
  我是從三年級開始接手現在的班級,也是從三年級開始班級閱讀計劃,一開始班上的學生大部分沒能在一個學期結束時讀完10本書,而一個叫趙翱的男孩是個例外,一個學期下來他能完成15本書的閱讀量。上了四年級,也就在14周,我讓他把看完的書目列給我,總共有17本書。這樣的閱讀有效果嗎?我特地翻出三年級下學期與本學期的成績登記表,敲敲打打之后,得出了76.17和85.7這兩個平均分。當然改變的不僅僅只是分數,改變的還有他本來愛與人計較的小毛病,改變的還有他課堂上精彩的發言,自信的目光。
  我告訴自己,這樣的閱讀是有效果的!
  在“班級讀書會”閱讀實踐課題研究過程中,更加堅信了我為學生打開課外閱讀這扇大門的決心,我相信打開學生閱讀興趣大門的鑰匙將會伴隨“班級讀書會”閱讀實踐課題研究的開展掌握在我們課題組成員的手中。
  參考文獻:
  [1]蔣玉婷.開展班級讀書活動 助力學生快樂閱讀[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2017(Z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798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