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探析及矯正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留守兒童主要是指一些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這個群體屬于弱勢群體,留守兒童長期不在家長身邊,得不到應有的愛與溫暖,非??赡墚a生心理問題。因此在小學階段還需要對兒童的心理問題作出分析研究,爭取找出問題并且探索出具體的問題解決辦法。
關鍵詞: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探析;矯正
伴隨著我國勞動力結構的轉變,從20世紀末期開始,農村的務工人員增加,城市之間的工人也開始流通,由此產生了一批批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在最近幾年數量也是持續性上升,但是長期得不到正常家庭的關心與愛護勢必會造成心理問題,在此基礎上帶來嚴重的不良后果,在小學階段留守兒童心理問題還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和分析,矯正兒童的不良心理。
一、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表現與原因
留守兒童很多都是父母進城務工,因為經濟條件有限只能將子女留守在農村,這類兒童數量逐漸增加,也成為教育中的特殊群體。存在的心理問題主要有:第一,情感淡漠,缺少關心,兒童長期與父母聚少離多,沒有享受真正的關心和愛護,甚至感覺自己是被忽視和遺棄的,缺少同情心,還可能產生攻擊行為和反社會的行為。第二,價值觀扭曲現象,存在自私自利的行為。由于兒童被長輩們溺愛,生活在爺爺奶奶身邊,僅僅關注衣食住行但是缺少道德和價值觀的引導,非常容易使留守兒童存在自我為中心的人格,后期自私自利和金錢至上的價值觀嚴重。面對特殊群體存在的心理問題,他們長期與父母分離,并且正處于人格形成和價值觀形成時期,若是不能及時解決問題勢必造成嚴重后果,因此要找出解決辦法。另外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的愛,在監管上容易出現的問題是隔代照顧多、教育少的現象,失愛嚴重,學生逐漸產生人格缺陷等心理問題。學校是家庭以外的教育主體,受到傳統升學觀念的影響、辦學條件的限制以及師資力量的制約等,對農村的留守兒童關注力度不足,教育不到位,學生經常我行我素,行為上比較隨意,容易出現墮落的現象,還自暴自棄,放任自流較為嚴重,成長和發展偏離軌道,這些都是留守兒童產生心理問題的誘因。
二、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矯正方法
(一) 建立起留守兒童專項檔案,提升防治工作的針對性
小學生在校時,教師要不斷地給學生提供優良的信息,提供多方面的幫助,留守兒童工作小組建立起留守兒童檔案,爭取可以從生活上、性格上、問題上等對兒童進行關注了解,做多種多樣的教育,實施關心與照顧。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研究。
首先,教師對留守兒童的表現、心理問題等進行觀察,給學生更多的關心與照顧,讓這些學生有歸屬感,也有安全感,感受到在家庭中感受不到的愛。小學生都是感性較強的群體,教師對學生加以關注才可以讓學生對教師有信賴感和精神上的依賴感,進而感受到溫暖。
其次,了解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態及身心發展狀態等,爭取能夠從生活上、學習上提出可以解決問題的對策,減少學生的孤獨感和無助感。針對部分學生已經產生的心理問題就需要采取有針對性的因人而異的矯正方法,減少學生的困難感覺和成長危機,強化學生的適應能力。例如,學??梢栽O置心理咨詢師或者心理咨詢室,接受學生的咨詢也為學生保守秘密,傾聽學生的煩惱,緩解學生的憂愁,讓學生心理壓力減輕,輕松的生活,愉快的學習。
?。ǘ?學校之間合作,挖掘潛在的教育資源
首先,無論是農村還是縣城鎮等,學校不止一所,因此學校和學校之間可以開展合作,小學和小學之間進行心理問題矯正交流,還可以聘請當地的高等院校心理教師、大學生到學校去觀察學生、了解學生,給學生做講座等防治、矯正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學校和學校之間尋求合作,開展大學生志愿者服務,定期組織志愿者到學校去為留守兒童上課、輔導功課或者做游戲等,進行情感交流,減少留守兒童對陌生人的疏遠感,也可以開展一對一的咨詢服務,相互幫扶的基礎上才可以解決小學生的心理問題,也可以解決農村地區面臨的師資匱乏現象,另外,給高等院校的大學生實踐能力提升提供機會和場地,這些問題有效解決留守兒童監護人文化層次低導致的教育不完全現象的產生。
其次,面臨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學校還需要把握住絕佳的心理教育機會,除了學校之間的聯合,資源挖掘之外,還可以將學生送到專業的心理部門進行診斷和矯正,這能夠發揚出學校的作用。學校的日?;顒佣夹枰獫B透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在課堂內外都施行,只有這樣才可以建立起心理健康的常態化教育,為兒童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ㄈ?搭建互聯網平臺,實現親子溝通
首先,在當前的互聯網時代,每一種工作都可以使用互聯網,方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實現工作效率的提升。在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上使用QQ、微信等方法讓學生和家長之間實現通話,學校還可以給學生設置視頻聊天室,讓學生參與到每周的親子活動當中,強化學校和兒童之間的溝通,父母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生活狀態和心理狀況,由此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
其次,豐富心理教育組織形式。學校的心理教育要改變傳統單一的方法,爭取滿足學生更多的心理需要,創造性地將心理課程融入活動中、教學中、游戲中,學生時時刻刻備受關心和幫助,減少學生的孤獨感,也讓學生能夠積極地體驗學校生活的美好,例如,教師使用多媒體、影片或者視頻動畫等方法給學生感官上的刺激,讓學生感受情感的意義和生命的真諦。
三、 總結
綜上所述,本文對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探析及矯正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可能是由于父母經常不在身邊產生的,因此學校面對這個特殊群體還需要施加多種方法改變傳統教育方式,讓學生心理問題的教育效果更佳突出。
參考文獻:
[1]邵秋芳,鄧崇君.基于學校教育視角下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問題防治策略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6,25(21):37-38.
[2]王順敏.農村中學班主任工作中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6,28(7):222.
[3]張春勝,王朝暉,張嘉波等.留守兒童心理問題預防機制研究——基于“曾經的留守兒童”調查[J].學周刊,2018,5(5):35-38.
[4]陳黎力.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及解決機制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35(5):280-281.
作者簡介:
姚俊珍,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河畔鎮中心小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123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