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幼兒自卑心理形成及矯正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當今社會中,孩子作為我們國家的未來和新一代的希望,幼兒的成長問題就成為了社會共同關注的重心。很多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其中從小正確引導幼兒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成為我們討論的重點,筆者主要介紹了幼兒自卑心里的定義、形成、表現以及如何引導幼兒克服自卑,從而讓每個人都充分認識到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為兒童的健康發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 幼兒;自卑心理;正確引導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隨著時代的發展,競爭的加劇,就要求個人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孩子是祖國的花朵,一個民族的未來。俗話說:“三歲定八十。”關心幼兒的心理健康,關乎小朋友的健康成長,甚至影響社會的和諧。在小朋友成長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對他們的一生尤為重要。在幼兒園,幼兒的自卑心理心理比較常見,下面就讓我們來探討一下關于幼兒自卑的一些問題,筆者通過一些個案來實施有效的干預和糾正幼兒的自卑心理。
  一、幼兒自卑心理的定義
  所謂幼兒自卑心理,就是幼兒在日常生活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錯誤的世界觀,主要是對自己認識不足,很多時候低估自己的能力,與人交往沒自信,甚至人多的地方不敢說話,畏首畏尾,這是一種不能自助和軟弱的復雜情感,可能是努力過很多得到肯定,但是一直失敗,打擊了自信,這樣的人往往自然而然的認為自己不如別人,這是因為幼兒時期,我們還沒太多的能力做成人能做的事情,還事事靠別人,所以,這種心理任何人都有可能形成。
  二、幼兒自卑心理的表現
  1.膽怯怕羞
  相信這樣的現象很常見,很多小孩在家里來了客人或者家長帶著出去的時候,往往都會害羞,甚至不敢上前說話。當然,幼兒適當的有點怕羞很正常,但是過度害羞,過度膽怯,甚至不敢拋頭露面,有時候家長怎么說都不行,這就不正常了,可能這樣的孩子心里自卑的很厲害,時間久了就形成惡性循環,嚴重打擊孩子與人交流的能力,家長應該多注意一下。記得在筆者剛接手小班的時候,因為要家訪第一次來到小菲家,一進門,小菲就已跑回了房間,躲在房間里直到我們家訪完了都不肯出來,無論他的爸爸、媽媽怎么哄他都不愿意出來,最后走的時候都不敢跟老師招呼。
  2.獨來獨往
  在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當今社會,很多幼兒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上學了,大多數孩子交往能力強,樂于和別的小朋友做朋友并且一起玩,但是也有個別的孩子喜歡獨來獨往,不愿意把自己的意愿講出來。小康是個比較文靜、不大出聲的孩子,每天他總是最早一個回到幼兒園,但是總不愿意和老師打招呼,自己放下書包就獨自去玩了。有一次,早上吃早餐的時候,小康有些奇怪,在自己的位置邊走來走去,好像在找些什么?筆者走過去小聲地問:“小康,怎么啦?早餐吃完了嗎?牛奶呢?喝完了嗎?”他不吭聲,筆者見他桌子上沒有牛奶盒,高興地表揚他:“哇!你真棒,這么快喝完牛奶了!”筆者以為他聽到表揚會高興,可小康還是很不安,無論筆者怎樣問,他就是不愿意說出緣由。就在保育老師收拾餐桌時,發現多了一盒牛奶,難道還有孩子沒有喝牛奶的?一一詢問才知道是小康沒有喝牛奶。原來他發現自己的餐桌沒有牛奶時很不安,又不愿意告訴老師。
  就這件事,筆者和小康談心了,鼓勵他有什么事情都要和老師、小朋友講,能將心里的事情告訴別人,大膽地把自己的意愿說出來。
  3.猜疑心重
  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和家長交流的過程中,很多孩子希望受到家長的肯定,但是若是得不到家長的夸獎,可能會胡思亂想;甚至在交朋友的過程中,可能是別人一個不小心的動作,可能會讓當事人想半天,猜測是不是別人不愿和自己做朋友,甚至有時候會懷疑小朋友間的友誼,這對于一個孩子來說,過于早熟可能造成負面效應。在筆者擔任大班時就有個這樣的孩子:小麗是個很好看的女孩子,可是心事很多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記得有一次,幾個女孩子在玩過家家的游戲,大家都搶著當媽媽,小麗也例外,可是就因小彤的一句話:“麗麗,你個子那么小,怎么當媽媽呀?”小麗就哭了,筆者問了半天才說出理由,說小彤她們不喜歡她,不愿意和她玩了,還說就知道小彤她們是這樣。
  4.有自虐傾向
  當孩子做不好一件事的時候,例如,自己畫的畫不夠別人漂亮時,星期五得不到老師的大紅花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很不好意思,很沒用,就會想辦法懲罰自己。比如,把自己關在屋子里使勁畫;比如,爺爺或奶奶來接的時候一味地哭,或者是一味地打人,以發泄自己的不滿,這就是一種對自己的既不肯定和一種極度的心理扭曲。因此,一旦發現孩子有自虐的情況,就可能自卑心理已經很強烈了,應早早采取措施。筆者擔任中班時,有個叫小曦的小朋友就有以上的行為:畫畫時,自己畫不好就狠狠地打自己的頭,或者把別人畫好的畫紙撕爛。做錯事時老師批評他,他就去打其他的小朋友。這就是典型的有心理問題的孩子,有自虐傾向,家長和老師就要引起注意,耐心開導,嚴重的要去咨詢心理醫生了。
  5.缺乏自信
  當家長或者老師交代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一般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應該努力去做,而自卑的孩子可能就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了,很多時候他都會說,這個事情完不成,這樣的孩子對自己的實力極度不肯定,就算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甚至都不愿意去嘗試,直接就把自己否定了,完完全全的沒自信。這就是幼兒自卑的典型表現。筆者的兒子就是一個例子:每次做事需要大人的幫忙,要他自己試試時總是說:“媽媽,我肯定做不好的。”這個時候就要我們的鼓勵和加以肯定了。
  6.表述困難
  感覺很多自卑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述困難,這個與上面的膽怯害羞有所關系,但是更多的是源自于他們性格內向,這種性格很大程度上給他們的心理表述造成了很大困難,例如,筆者班的小曦,性格內向,不善于與人交往,由于年齡較小很少與別人交談,做事情又慢吞吞的,一天,大家都洗完手,差不多都離開了洗手間,才看見小曦慢悠悠地出來。突然,他像發現了什么似的,一轉身又跑回到水龍頭旁。筆者第一反應正想沖口大喊:“小曦快回來,你又想玩水啦?”話還沒出口,筆者馬上停住了,因為眼前出現了出乎意料的情景:他跑到水龍頭前,用小手關好流著自來水的水龍頭,還認真地檢查一遍,才一聲不響地走回了課室。筆者馬上走上前跟他說:“小曦做得真棒,看見水龍頭沒有關好就主動地幫忙關……”小曦聽了心里很開心,只看見他想說點什么,但由于害羞始終沒把話說出來,后來筆者當著全班表揚了他,并對他的關心集體行為贊賞,當筆者在孩子們的掌聲中獎給他小紅花時,他不好意思地底下了頭。喝水的時候,筆者發現他的嘴角還掛著高興的微笑,那笑,甜到了心里。   只不過是一件小小的事情,但作為老師就要關心每一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內心世界,尤其是性格內向的,自卑的孩子,他們的內心世界更加敏感、細膩等等,需要我們付出真誠的愛心和極大的耐心,慢慢地開辟他們的心扉。
  7.承受能力差
  有的孩子在面對小小的打擊的時候,就會顯得痛不欲生,例如疾病,被批評,成績下降等等,他們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樣,能正常地接受小小的挫折,甚至遇到挫折反映劇烈,這樣的孩子典型地沒有抗壓能力,時間久了,孩子心里就很容易絕望,這對幼兒以后的情緒發展有很大的影響,甚至小事就郁郁寡歡,令幼兒心理變得陰暗。
  三、幼兒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
  1.自我認識不足
  古語有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边@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但是很多時候,大人就容易培養孩子的比較意識,很多時候大人們的爭強好勝心理就容易讓孩子們相互比較,而家長無疑在孩子眼中是很有權威的,如果大人一味否定孩子,結果就是孩子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從而產生自卑心理,孩子會覺得不管自己怎么做都覺得不如別人,于是這就造成了嚴重的后果。
  2.家庭經濟因素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很多孩子小時候家庭經濟狀況不好,別的朋友有的東西自己沒有。誠然,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尊的,孩子們可能就會潛意識地認為自己任何方面和別人比不了。這樣的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家里經濟條件不好,他們可能很懂事,但是正因為這種早熟讓他們心里有自卑的因素。所以說,貧富差距懸殊容易造成幼兒自卑。
  3.社會文化因素
  我們都在社會中生存,一個小的集體中的文化對我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會影響很大,例如社會歧視心理,很多山里的孩子出來的時候什么都不懂,容易受到社會的歧視,這樣就打擊了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抬不起頭來,久而久之這種對弱勢群體的歧視就形成了一種不好的風氣。還有的地方重男輕女思想嚴重,這樣的地方的女孩就會自覺地以為自己不如男孩,這與家長的做法息息相關,他們對女孩的重視程度不如男孩,于是就造成了一大批幼兒從小的自卑心理。
  4.成長經歷相關
  說到成長經歷,相信大多數人都有幸福的童年,但是據調查顯示,我國還有很多孤兒,他們有著不幸的童年,甚至沒人照顧,所以本來孩子們小時候該有的幸福這些人卻沒有,這樣就造成了孩子們的陰暗心理,他們甚至親人都沒有,自然會覺得世界對自己不公平,但是強烈的反差讓他們不敢和別的孩子去比較,這樣的孩子往往自卑占據了一大半,所以幼兒的童年是我們應當主要關注的地方。
  5.個人性格特點
  往往比較敏感的人更容易悲傷,這樣的人一旦遭遇失敗,就可能放大這件事情的影響,況且孩子們作為弱勢群體,還沒有能力完美的去完成一件事,失敗是常有的事情,所以一般來說,這種心理脆弱敏感的孩子就容易受到自己的性格影響,一件小事都會使他們形成自卑心理,所以這類人群是我們應當重點關注的。
  四、正確引導幼兒克服自卑心理的策略
  1.家長降低要求
  誠然,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的愿望,但是畢竟不可能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愛因斯坦,所以家長要按照孩子自身的素質對孩子提要求,可以讓孩子一步一步地提升,當孩子完成一個小目標后,再給他更高一點的目標,切忌家長給孩子很高的目標,甚至是孩子都不可能完成的,這樣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所以家長應循序漸進,適當為孩子提一些符合現實并且能實現的要求,一步一步地來,孩子同樣能很優秀。
  2.多表揚孩子
  家長對孩子犯的錯誤可以適當地批評,千萬不能動不動就批評,一味地貶低甚至一點都不表揚,會極度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所以,家長應適當對孩子進行表揚,讓孩子能夠肯定他們自己的價值,這樣的話,孩子就不會形成自己怎么做都不如別人的心理,適當加強孩子們的自信心才能讓他們一直健康成長下去。
  3.豐富孩子的知識,加強自我認識
  很多時候孩子自我認識不足完全是因為他們不能認識自己的同時不能認識對手,家長在批評孩子的不足的時候,應當告訴他們該怎么努力,同時豐富孩子們的見識,能準確的認識孩子心里對手的能力,讓孩子們知道怎么才能超越家長認為所謂的自己孩子不如的人,個人感覺適當的引導,加強孩子們的自我認識能力對孩子自卑心理影響很大。
  4.強化孩子的自我肯定
  應當從小培養孩子們的自我肯定能力,因為自信心對一個人至關重要,甚至很多時候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在一個人強烈的自信下會創造出奇跡,當然強化孩子的自我肯定,不是一味地肯定孩子,不是讓他們驕傲,而是讓他們覺得在他們自己的能力范圍內,一件事能做得更好,所以這種心態方面的自我肯定對家長來說才是一種挑戰。
  5.營造健康心理氛圍,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營造健康心理氛圍,滿足幼兒正當的心理需求,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是形成幼兒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因素。每個幼兒都有獲得“愛”的正當心理需求,實踐證明:一個充分享受到成人正確理智的愛的孩子,總是充滿自信,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反之,當孩子正當心理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時,則常常自暴自棄,或者產生種種逆反心理。教師首先應該尊重幼兒、熱愛幼兒,掌握一些向幼兒表示師愛的技巧,努力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以滿足幼兒正當的心理需求。如在幼兒最需要關懷時,親切地看他一眼,或關切地說上一句話,或輕輕地撫摸他一下,這些都是“愛”的表示。這些看似簡單、平常的言行,有的能讓孩子快樂一天甚至幾天,回味幾年甚至一生。因此,教師平時應通過多種方式正確“施愛”,滿足幼兒正當的心理需求,遏制和消除畏懼、驚恐、焦慮等心理疾患,逐步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積極向上等良好的心理素質,真正讓幼兒在充滿愛的心理氛圍里健康成長。當然對于幼兒不合理的要求和愿望是不能遷就的,而應該耐心地做說服教育工作。同時要正確對待幼兒在活動中出現的失誤,不要給予過多的指責。因為過多的指責,只會收到暫時的、表面的震懾作用,卻中斷了幼兒做錯事后自我譴責和剖析錯誤的心理過程,也就中斷了幼兒自我教育的過程,其直接后果是導致幼兒的固執和任性。因此,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發現、及時肯定幼兒的點滴進步,滿足幼兒正當的心理需求,使其增強自信,從而誘導幼兒做一個性格開朗、情緒穩定、積極向上、熱愛生活、活潑大方的孩子。
  五、總結
  總的來說,幼兒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是多種多樣的,這里只是簡單的闡述了一下形成原因以及解決辦法,家長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在孩子心理問題上影響巨大,所以家長們更應該正確引導。作為幼兒園老師,就要加強這方面知識的學習,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努力。希望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對幼兒的心理教育能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練麗丹.自卑心理的形成與克服[J].中華家教,2006(04).
  [2]趙萍.學生自卑心理及其克服[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5(03).
  [3]陳福宗.小學生自卑心理的成因與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4).
  [4]彭超英.如何克服自卑心理[J].人人健康,2011(05).
  [5]陳琴.幼兒自卑感產生的原因與幼兒自信心的培養[J].學前教育研究,1998(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436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