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對于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打好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就實際教學經驗,淺談小學數學生活化的特點與具體實施。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數學作為小學主科中的唯一一個非語言科目,具有較強的非直觀邏輯性以及抽象性,以及其所衍生的較高理解難度,因此,對于以上的“低”、“高”兩個層面,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更應重視。而小學數學的生活化,便是優良方針。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的特點
1. 小學數學生活化的現狀
在當今大多數情況下,小學數學教學還是以書本上的知識傳授為主,讓學生在解答數學作業時力求獲得標準的唯一的答案。而這種以成績和升學率為導向的施予型教學方式在一些較為偏遠的學校更為常見。其結果則十分顯而易見:孩子接受了一種不太適合其特有發育水平的教學方式,從而導致學習效果變差,并且對其成長產生的效果也是負面的。其一,孩子過早地、過度地被老師埋在數學的符號堆里,邏輯性知識的施予性教學并沒有真正讓孩子理解知識,本質上來說,孩子更傾向于是從無數次的知識重復或是練習重復中獲得相當于某種肌肉記憶式的學習效果。從當下來說,這樣所傳遞的知識更像建立在空中樓閣之上,沒有具象的事物作為支撐點,這可能會導致孩子掌握的知識不牢固。從長遠來說,孩子可能會產生數學學習都是無趣的邏輯思考以及重復過程,從而產生厭惡心理。而其二,這樣的教學方式沒有給孩子們“知識源于生活”的正確觀念,孩子有可能形成“成績源于重復,知識源于死記硬背”這樣的錯誤偏向,這對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明顯是百害而無一利的。長遠來說,孩子在現實中遇到數學問題時很可能無法聯系所學知識,不會解決,知識沒有“活起來”,阻礙了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而這與數學學習的初衷很明顯相違背。因此,數學生活化的現狀不容樂觀,我們亟需重視。
2. 小學數學生活化的特點以及意義
學習數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形成合理的邏輯思維能力,利用數學思想、數學概念來改造現實生活。因此,小學數學生活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將課堂教學中的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建立起緊密聯系,一直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其有以下特點:數學課堂更生動、數學知識更鮮活。對于前者,數學生活化為指導的教學,會以形象的例子而非生硬的邏輯作為傳遞知識的方式。學生在此過程中,將言而有物、有物可言,也能更貼合自身的興趣,作出更積極的課堂反饋。而后者,則使得學生在面對實際問題時第一時間聯想到所學知識,而看到所學知識也并非只是一堆冷冰冰的邏輯符號,而是能看到我們的實際生活。這樣的知識才是真正地“活起來了”。
此外,基于以上特點,數學生活化對于教學與學習還有重要的意義。首先,數學生活化能使師生距離更貼近,從而使課堂氣氛更活躍。其次,數學生活化能使知識的傳遞更言而有物,學生接受起來更容易。此外,數學生活化還能使得知識的遺忘率變低,學生對于知識更多時候都是理解即掌握。最后,數學生活化更貼近孩子們的天性,能夠讓數學變得有趣鮮活,更貼近“樂學”這個概念,是數學教學的必然趨勢。
二、數學生活化的具體實施
數學生活化的實施過程要求教師拋開傳統的只靠重復知識點與重復練習的教學模式,真正地將數學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營造更輕松的課堂氛圍。生活化的數學課堂應包含以下幾點:
1. 以生活中的例子作知識的引入
數學的知識大都比較抽象,而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更依賴于具象的事實。因此,通過生活化將抽象的知識與生活中具象的例子聯系起來,便能照顧到孩子的接受方式。例如,在講圓柱這一章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們舉出圓柱的例子,并舉行一個小小的比賽。這樣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加深孩子對于知識點的了解與興趣。
2. 將知識點編成有趣好記的形式
從學生生活出發,從學習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學生才能真正學習數學知識。而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也是如此。如果我們能夠將數學知識與生活中的事物連接起來,或者編成比較有趣易記的形式,便能大大提高記憶性。如在學習加減法的一些簡便算法的時候,可以概括成四句話:“多了要減,少了要加,多減了要加,少減了要減?!睂τ谶@個算理的概括,十分精練,且容易理解。
3. 捕捉“生活素材”,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是抽象的,數學的學習是枯燥的。特別是學習計算,學生的情緒更低。為此結合教材特點,學生特點,以及學生的生活環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在情境中掌握,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例如,在學習稅率這一章節時,我們可以假定一個公司的情景,每個學生都是公司的財務或者負責人,然后再推進知識點。這樣知識點就與學生連接起來了,學生也會更愿意去主動學習。
4. 引進動手操作,營造有趣課堂
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的另一個重要且有效的途徑便是動手操作。對于形體類問題的解決,我們完全可以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這樣能夠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增進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效率。例如,我們可以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制作一個圓錐模型,這樣不僅對于圓錐的認識會更深刻,也更有利于此后的關于體積、表面積等知識點的教學展開。
【參考文獻】
[1] 吳存明. 小學數學教學問題與對策[M]. 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
[2] 林良富. 超越模式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183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