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在數學問題解決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數學教育承擔著啟迪學生數學思維的任務,而數學語言便是數學思維的載體。在課堂上師生的互動是通過彼此運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得以實現,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直接影響了教學進程及教學效果。從長遠來看,良好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小學數學教育是數學教育的基礎階段,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在此階段應當予以有策略的培養。然而,在實踐中教師針對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存在一定的不足,小學高年級學生運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存在一定的阻礙,這一現象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關鍵詞】小學數學  問題解決  語言表達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9.196
   數學是刻畫自然和社會規律的科學語言和有效工具。數學語言既是數學知識的物質載體(數學學科中的結論是通過數學語言呈現的),也是數學表達與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在數學發展史上具有不可估量的地位與作用。從某種意義來說學習數學可以被看成學習數學語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正確、熟練的使用數學語言是非常重要的。
   一、何為數學語言
   數學語言表達分為口頭語言表達和書面語言表達兩種。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是指按照數學語言的基本規律,準確表達出所有數學問題內在含義的能力。也就是說,把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相互轉化,能用清楚的語言有條理地表達一些數學概念、法則、性質以及自己對數學問題的思考過程,清晰闡述數學中的相關問題,并能夠解決相關數學問題。數學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是指學生運用口頭語言清楚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想法,以便與他人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教師教授數學語言,學生學習數學語言,在運用數學語言進行溝通交流中,教師學生的互動得以展開??陬^語言交流比較直接方便,教師在學生的表達中能夠了解學生表達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糾正。數學書面語言表達能力是指用書面的形式把自己的解題步驟、思路等予以表述的能力。數學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制約著學生的書面作業或者測試卷的整潔性、邏輯性和準確性。學生具有良好的數學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在書面表達時能夠有條理的組織數學語言,在書寫時能夠更加有邏輯性,在合理運用數學語言的同時簡潔清楚的表達自己的解題步驟,并且能夠做到準確作答。
   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策略
   (一)在數學題目的多元表征中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分為四個步驟:理解題目、擬定方案、執行方案、回顧。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各種數學語言形態之間的互譯或轉化過程,也是各種數學語言形態的表述。圖表語言類的題目具有簡明直觀、概括性強、知識覆蓋面廣等特點,這類問題信息隱含在圖表里面,比單一的文字活潑生動。在解答圖表語言類題目的時候,要經歷理解圖表、分析圖表的過程,進而可以培養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教師在教文字應用類數學問題的時候,常常借助畫圖表、數學符號等來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在此過程中就是培養學生將文字語言表達成圖形、符號語言的能力;教師在教符號語言類題目時,要將各個符號所表示的意義表達為文字語言、自然語言或者圖形語言來幫助學生理解符號類的題目,在此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數學符號語言圖形化能力。在解決幾何問題時需要幾何與代數語言之間的表達。所以,當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老師不應馬上給學生以提示或者解答,可以向學生提問:“你可以再讀一遍題目嗎”“你可以換一種語言再理解一遍題目嗎”“你可以將題目畫成一張圖嗎”等等,要求學生盡可能對每個名詞、每個符號、每句話換一種表示,充分調動學生將三種語言有機結合互譯的積極性。
   (二)在擬定和執行數學問題解決方案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對問題多方面的表征,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問題,確定數學問題屬于哪類數學模型。在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時,需要敏銳的洞察力,要深刻理解題目中的已知信息,將已知信息表達成“好用”的形式,不斷的變化數學問題的形式同時保持數學問題的本質特征不變,而對于問題非本質的特點時隱時現。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去培養學生透過變化的現象發現不變的本質,在不變的本質里找到變化規律。不僅要讓學生體驗如何去變化,解決變化出來的數學問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去變換,在此處,關鍵是將條件的一種形式表達為另一種便于應用的形式。同時對數學問題的表述進行表達使其可以與已經解決的問題聯系起來,不同的表征形式會影響解題方法的選擇,采用多種表征方式往往會形成多種解題方法,因此在解題教學中培養學生一題多解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數學語言之間相互表達的過程。
   例如在進行問題解決時,小紅和小明相距400米,小紅是每分鐘走20米,小明每分鐘走30米,兩人何時相遇?教師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讓學生實際進行演示,也就是讓兩個學生在講臺實際走一走。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領悟到兩人相遇時正是共同走完了這400米,相遇的時間也就是兩個人共同走完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在學生理解題意后,讓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題。在學生完成后組織小組討論。說一說你的思路及方法。在匯報時,引導學生在講臺上進行展示。學生繪制線段圖講解自己的解題過程。匯報中出現了兩種解題方法:20x+30x=400,(20+30)x=400,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教師適時進行追問,這兩個算式哪個正確,說一說為什么。在學生能夠解答問題后進一步啟發學生思考兩種方法的不同之處,不僅更好的掌握了相遇問題的解決方法,還使得學生認識到乘法分配率有效運用。教師在引導過程中注重的是啟發學生,而不是代替學生表達,一步一步促使學生思考、組織語言,進而流暢表達。
   總之,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在數學學習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教師充分的利用數學課堂、發揮數學課堂的作用,提高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讓數學語言的表達在學生的數學學習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成營.數學符號意義獲得能力及其培養的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20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487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