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核心素養發展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項漫長的系統工程,這就需要高中生物教師在生物教學過程中不斷優化生活化教學策略,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生物教學 教學研究 高中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9.143
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高中生物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高中生物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學科教學是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生物又是一門與學生日常生活聯系緊密的自然學科,開展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可以更好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內涵及價值概述
素養是指一個人的修養。對于高中生而言,核心素養是指其適應社會發展和終身發展所必須具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其不僅只關注學生能否習得知識、技能,而且注重學生能否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科核心素養作為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具體落實,是一種具有重要育人價值、彰顯學科特色并能凸顯學科本質的素養[1]。在高考教育改革的時代背景下,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具有更加明確的指向性、個性化和終身性等特征,主要由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四方面構成,這四個要素在相互影響和作用中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在高中生物教學實踐中堅持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積極意義。
1.有利于認識和理解生物知識。在高中生物教學實踐中堅持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獲取和解讀生物信息的能力,使他們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和理解高中生物知識,在論證和探究過程中實現知識遷移。另一方面,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學生必須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科教學活動中,從而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基礎之上樹立終身學習理念。
2.有利于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伴隨著高中生物教學開始注重學科核心素養培養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科教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進而對高中生物教師的專業技能提出了挑戰。在培育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過程中,學科教師的智力因素是基礎,內在品質和專業自主是關鍵。對此,這就要求學科教師逐步認識和重視自身的專業化發展,注重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質和教學水平,進而不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茖W技術的迅速發展需要得到個體學習力量的有力支持,而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有助于使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理念,從而更好地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與此同時,伴隨科技進步而產生的如隱私、倫理等各種問題,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有助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從而更好地解決這一系列社會問題,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
1.設置生活化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教育過程,需要經過長期的、有意識的、系統化的訓練。因此,高中生物教師需要在生物教學實踐中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滲透與傳輸,潛移默化地培育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但是,就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環節中尚未完全落實核心素養理念,主要原因在于高中生物知識過于抽象,使學生難以正確認識和理解。對此,高中生物教師應緊緊圍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創新教學方法,從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引導他們自主探究,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例如,在進行“環境污染的化學防治”教學時,教師應結合學生已有經驗,結合日常生活設計生活化教學情境,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學生生活周邊的水污染圖片或視頻,然后在課堂上向學生進行展示,從而使他們明確感受到發生在自身旁邊的環境污染,然后結合教學內容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對環境污染及解決問題進行思考。
2.創新生活化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生命觀念意識生命觀念是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大組成部分之一,對于高中生而言,學習生物知識的過程本質上而言就是不斷探究各種自然生命現象的過程,通過學習這些概念有助于促進學生生命觀念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進而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對此,高中生物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創新教學理念,從學生的知識背景出發,借助生活化教學方式深入挖掘與生命觀念相關聯的日常生活事件,將抽象的生物概念進行通俗易懂的解讀,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和理念生物學概念,引導他們嘗試了解各種生命活動的具體形式,使他們逐步形成生命觀念意識。
例如,在開展“蛋白質形成過程”知識教學時,由于這一過程相對抽象,學生理解起來相對困難。對此,教師可以為學生開展生活化的“手拉手”游戲活動。教師可以將“氨基酸”擬化為人,將“脫水”比喻為手拉手久了就會出汗,相互牽手的兩個人則對應為“二肽”,因此“肽鍵數”就等于脫水的“分子數”。以此類推,再要求學生根據教師的設計以游戲活動的方式來表示“五肽”的形成過程,同時請學生以不同的人員、數量和排列順序來代表氨基酸的種類、數量和排列順序,從而使學生深入理解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形成原因,進而促進學生形成與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
3.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鍛煉學生理性思維能力。理性思維作為一種建立在一定事實和邏輯基礎上的思維,是一種可以運用科學思維方法認識和理解事物內在本質與客觀規律的能力活動。理性思維作為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探究生命現象、解釋客觀規律、審視和批判生物社會問題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通過類比、推理、批判、歸納等方式來整合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實現培養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因此,高中生物教師進行生物教學設計時,應基于教材內容創設出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從而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多種理性思維能力。
三、結語
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項漫長的系統工程,這就需要高中生物教師在生物教學過程中不斷優化生活化教學策略,設置生活化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創新生活化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生命觀念意識;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鍛煉學生理性思維能力;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樹立良好社會責任意識。
參考文獻
[1]戴本鑫.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8(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49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