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光源與照明”專業新生研討課的教學實踐與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新生研討課旨在提升學生對專業的認知,完成從高中到大學學習方式的適應性轉變,相比傳統教學,在教學設計諸多環節、師生關系和課堂環境等方面都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光源與照明”新生研討課以創新應用為主題,以專題研討為形式,對學生認知專業未來、發展挑戰性和批判性思維,增強研討能力、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關鍵詞:新生研討課;光源與照明;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19-0153-02
   新生研討課的主要目標在于促進新生的適應性轉換,旨在通過教師引導,幫助學生適應大學的學習環境和教學方法[1-3]。“現代照明改變世界”是本?!肮庠磁c照明”專業面向大一新生開設的研討式教學課程,目的就是通過專業教授的引導,在互動中開展研討式教學,激發學生學術志趣,啟迪學術思維,認知專業未來,順利完成從高中到大學學習方式與思維方式的轉變。通過兩年的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我們就課程建設進行簡要的總結,以供致力于教學改革的同行們指正、參考。
  一、課程目標及學生能力培養定位
  全世界1/4的電力用于照明,LED技術飛速發展成就了全球范圍內的半導體照明重大產業,我國半導體照明規模已經上千億,且近十年都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遞增,巨大的行業規模造就了旺盛的人才需求,為了應對這種人才培養需求,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獲批設置“光源與照明”特色專業,2017年開始招收本科專業學生,“現代照明改變世界”是學生入學伊始的新生研討課,在專業新生的適應性轉換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為此,組建了由專業教授組成的課程組,就課程大綱、教案、教學內容設置進行多次研討,結合本專業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明確了如下的課程目標。
  目標一:剖析行業動態,啟迪創新思維。
  目標二:熟悉光源與照明領域的國際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并提出見解。
  目標三:能夠認識不斷探索和學習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
  明確以上目標的宗旨就在幫助新生盡快獲得專業認知,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注重專業溝通與交流能力的自我提升。
  二、教學方案和教學內容的明確
  專業學習注重專業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應用,與高中所學相比,無疑是比較枯燥、單調的,短時間建立起專業知識體系的系統概念也是不切實際的,新生研討課應該從激發學生學術志趣、認知專業未來開始,為此,課程組確定了以技術創新應用為主題的教學切入點,通過專業教授的專題引導、師生互動,結合實際應用,研討專業技術解決方案,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提升對專業的認知,達成良好的教學效果。
  為此,設立了基于半導體照明創新前沿技術的《綠色照明、健康照明、智慧照明》主題研討,從光源與照明發展歷史看人類社會進步,從LED技術發展歷程看當代照明技術突破,從LED照明創新應用看跨界、跨學科的技術融合:LED植物人工照明與植物工廠;人與動物的光視覺到LED光醫療;LED驅動調制技術到可見光通信;可見光通信到智慧城市;LED到激光照明等。從照明技術的前沿創新和跨界應用出發引導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增加對專業未來的了解,獲得對專業知識體系的認知,拓寬專業視野。
  三、教學方式的轉變
  傳統教學,以教師的全程講授為主,偏重知識化的教學和“灌輸式”的方法,很難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學生往往不愿思考而只是機械記憶教師所傳授的內容,當然也無法達到較短時間提升專業認知的效果。
  研討課注重師生互動,通過提問、思考、理解三個過程的動態相互作用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思維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深層學習,其交流氛圍更有助于激發學生內在的探索熱情,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4]。
  教學實踐中,教師精心選擇研討題目,學生分組堂下準備課題報告,堂上專題演講、答辯,通過教學與科研的交匯,能夠促進學生高階思維(分析、評價和創造能力)的發展,從而實現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導引[5]。
  四、評教方式的改革
  傳統教學,學生學習效果考核評價依據主要是平時作業、期中期末考試成績,偏重于知識點的熟悉程度,缺乏知識掌握有效性的評價手段。
  研討課中的專題研討,提供了一條評價學生知識運用有效性的途徑,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PPT制作、口頭講解和答辯,甚至團隊協作與溝通,建立起更有效的學習效果評價機制——過程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促進教學改革。
  配合研討課的教學方式,建立了相適應的課堂內外考核機制,突出對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評價。課堂內考核(占總成績60%):口頭答辯(20%)、小組課題講解(20%)和PPT制作(20%)三部分。課外考核(40%):兩個課程報告(各20%)。
  優化考核內容和評分標準:依據課程目標,力求評分能夠及時反映學生專業認知的提升情況,學術思維養成及專業溝通與交流能力的培養情況。
  總結反饋:關注成績背后反映出來的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采用課程報告分析、收集學生學習滿意度調查等形式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涉及教學目標達成、課程內容設計、教學方法、考核方式、評分標準和學生收獲等,及時發現問題并積極完善整改。
  五、教學效果分析
  以照明創新應用為主題,采用分組堂下文獻檢索、討論、PPT制作,堂上分組講解與答辯的、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取得了課程目標達成良好的效果。兩屆教學實踐中,同學們對專業技術創新應用表現出極高的興趣和熱情,通過對創新應用技術方案的重點研討,激發了學生對專業技術和專業學習的志趣,課堂上同學們對專業前沿課題敢于討論、勇于探索,展現出極高的求知欲。通過自主文獻檢索,同學們往往能夠提煉出自己感興趣的創新應用主題,例如,光對生物的非視覺性影響:光對人的非視覺影響,皮膚醫學光治療產物——LED面膜;模擬月光的智能LED夜光燈——健康照明、享受生活;關于OLED載流子傳輸層性能優化研究的實驗。
  同學們對上述專業前沿技術和創新應用的準確把握,充分反映出專業認知程度的有效提升。而分組研討形式則能夠成就一種團隊感,形成一種集體學習、相互支持、相互競爭、相互合作的氛圍,更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激發榮譽感,課堂氛圍往往積極且熱烈。
  六、結語
  針對新生入學伊始的學習適應性轉換需求,“光源與照明”專業開設了以創新應用研討為主題的《現代照明改變世界》新生研討課,通過明確教學目標、針對性的內容設置、師生互動研討教學、過程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有效地達成了課程目標,學生出勤率100%,作業提交率100%,創新應用主題研討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和知識領域,加深了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同時鍛煉了學生獨立查閱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滿意率在100%。
  學生反饋,新生研討課的教學模式更能提高一個人的綜合能力,通過分組討論,能夠相互學習到許多知識,并且在研討過程中能夠更深刻地挖掘這些知識;每個人都學會了查找資料,并且通過討論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
  參考文獻:
  [1]阮嘯,傅方正,研究型大學新生研討課的探索與實踐——基于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U101課程的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11,(11):37-39.
  [2]旋天穎,黃偉.大學本科新生研討課的經驗與分析[J].中國大學教學,2014,(2):33-36.
  [3]黃愛華.新生研討課的分析與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0,(4):58-60.
  [4]威爾伯特·J·麥肯齊,等.麥肯齊大學教學精要[M].徐輝,譯.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5]孫燕君,盧曉東.小班研討課教學:本科精英教育的核心元素[J].中國大學教學,2012,(8):16-1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749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