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朗誦教學課堂效益最大化的建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朗誦教學課堂效益最大化要立足于“建構”的層面,改變教學理念,探索教學的困境及突圍策略。本文以此為原則,主要從朗誦教學的困境與突圍策略、改變教學理念提高課堂效益最大化、建構自主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考試形式的設計和方法四個方面,闡述了如何建構朗誦教學課堂效益最大化。
  關鍵詞:朗誦教學;課堂效益;教學理念;建構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18-0212-03
   研究高校朗誦教學課堂效益最大化的構建,應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探索朗誦教學的困境與突圍策略,突出自身特點,突出訓練為主線,建構起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形態,從而解決耗時低效的問題。
  一、朗誦課教學的困境與突圍策略
  高校朗誦教學課堂效益無法用統一標準衡定,教學內容差別較大。許多高校的朗誦課缺乏自身的特色,缺乏可操作性,效果不突出。要改變朗誦課教學困境,應處理好教材、教者和學生三者的關系。
 ?。ㄒ唬┙滩牡氖褂?、加工策略
  1.教材內容的調整。朗誦課教材要將選修和必修的內容標注出來,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明確,更加有針對性。在實際的教學中,不能單純依照教材來編排教學。要在充分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對教材中不合理的地方進行調整。包括:當教材內容相似且跨度不大時,可以科學組合,進行綜合訓練。當教材內容多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取舍,適當調整教材的內容。當教材知識點難不容易掌握時,可一課時只講一個知識點,反復練習,重點訓練,直到完全“吃透”。
  2.教材內容的加工。朗誦課教材的內容是有限的,教材中所選的一些作品顯得過時,引不起學生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對教材進行加工,加入更多現當代優秀的朗誦作品。為了活躍課堂,教師也要為學生創設生動的課堂情景,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來,親身體驗,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比如,在講“口腔共鳴”這個知識點時,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組織學生表演小情景劇,老師當場點評,把講的知識點運用到“情景劇”中。沒參與表演的學生看到同學們參與其中,興致大增,而參與的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則更加快和深刻。
  3.教材內容的充實。對于朗誦技巧而言,單單是教材上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很多學生掌握了理論但又不能很好的運用,這說明實訓環節太少。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加大實訓環節,充實教材的內容。同時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學習知識就是要用于實踐,而不是為了考試。
 ?。ǘ┙處熣n堂教學策略
  朗誦課不同于其他課程的學習,需要老師在課堂上轉變教學理念,打破現狀中的程式化教學,著眼于朗誦的審美功能,從教和學兩方面為學生的“再創造”創設可能。
  1.教學中創設情景提高教學效果。朗誦教學中創設情境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筛鶕煌昙壍膶W生在朗誦課教學中創設適當的情境。
 ?。?)把握作品內涵,充分發揮想象。把握作品內涵,充分發揮想象就是很好的創設學習情境。在詩歌朗誦中,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抓住詩歌中的形象,挖掘其豐厚內蘊,展開想象。
  (2)利用課堂語言描繪情景。用語言描繪朗誦課的學習情境,應貫穿于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包括導入新課、重點問題的講解、現場點評、賞析與實訓、學習結束的總結語等,教師都要富有熱情、激情及詩情。
 ?。?)以音樂渲染情景。播放音樂渲染情境是朗誦教學中常用的方法。用音樂渲染情境,從形式上可以播放現成的樂曲或歌曲。也可以課后讓學生自己找朗誦作品并自己配樂,老師上課現場點評及指導。
  2.由“獨自式教學”走向“對話式教學”。對話式教學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這種新的教學觀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教師本人的教學水平。如教師可以多問學生一些這樣的問題:“你覺得作者之所以這樣寫向我們傳達了什么樣的情感?”“你覺得朗誦這首作品需要運用什么樣的‘共鳴腔體’?”也可以反問:“你在朗誦這首詩的時候,氣息運用得正確嗎?”這類問題提供給學生一個“自由論壇”,學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不是通過老師的講解,而是自己直接與“作者”對話,這是屬于他們自己的收獲。這樣的教學,學生主動性得到充分調動,“對話”在教學中才能有效地得到貫徹和體現。
 ?。ㄈW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策略
  無論教材有多豐富,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多精彩,學習目標的最終實現還是要靠學生。因此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在朗誦課教學中是關鍵。針對高校學生對朗誦技巧掌握的水平偏低、興趣不高、閱讀視野狹窄、缺乏主動性和嘗試性等問題,在眾多的學習方式中,提倡學生利用媒體和網絡軟件自主學習、自我展示、訓練拓展等學習方式。它的重要意義在于為學生建構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多層面的學習實踐機會,改變了單純依賴于教師傳授知識的弊端。
  二、改變教學理念,提高課堂效益最大化
  有效教學的教學理念是建構課堂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徑。“有效”更強調朗誦課的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提高朗誦技能,拓展審美體驗的渠道。可以采用興趣化教學、審美化教學、信息化教學、探究性教學等策略實施有效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效益最大化。
 ?。ㄒ唬┺D變學生的學習觀念是實現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的前提
  在學生觀念的轉變中,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最重要和困難的,學生在應試教育中“浸泡”了很長時間,已經形成慣性乃至惰性。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思維能力、審美能力與創新精神漸漸被削弱,對新的教學觀念帶來的影響視而不見。
  1.學生自身要從受眾的、被動的教學定位往多樣化、能動的角色轉變,要積極探索與教師互動以及積極參與實訓互動。
  2.學生對于難點的把握,不能只在學校中、課本里、在教師的安排下進行。主動學習、實踐學習與網絡學習也要作為重要的學習內容。   3.“研究性學習”促使學生在自主中內化吸收。朗誦技巧不是一蹴而就的,課堂時間及教材所選的作品只是其中較少部分,每個時期的優秀作品,難以充分展現出來。利用“研究性”學習方式,以現代詩歌朗誦為依托,學生可以分成小組分工合作,成果共享,最大可能的掌握朗誦技巧,擴展詩歌閱讀視野,深化學習內容,同時鍛煉學生的分析、理解、概括和審美能力。
 ?。ǘ┙虒W內容的設計和方法是實現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的關鍵
  1.教學內容的設計和方法。朗誦課要以精講理論,突出訓練為主線,始終貫穿“輕理論講解,重實際訓練”的指導思想。教師應以組織者的身份引導學生投入訓練(分小組或個別訓練),使學生扎實地解決每個環節自身存在的問題,盡可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的訓練和最大限度的提高。
  2.教學實踐環節的設計和方法。
 ?。?)每個知識點后,進行綜合實踐練習。布置課后作業,下次上課檢查并指導,最后做出總結。
 ?。?)利用網絡軟件“配音秀”“為你讀詩”“學習通”等,學生自己錄制朗誦音頻,課堂交流。
  (3)鼓勵學生參加朗誦比賽和表演,作為評定學生平時及考試成績的主要依據。
  3.教學手段的設計和方法。調動式、啟發式、教師示范、欣賞式、學生參與式貫穿在整個朗誦教學環節中。
  (1)教學從多媒體課堂講授、教師示范、音頻欣賞、借助朗誦軟件、課堂實訓這五方面著手,重點突出它的實訓性。
 ?。?)根據每章節出現的問題、需要完成的任務,課堂點評。要求學生個人或以團隊合作形式完成任務。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率。
 ?。?)根據知識點的要求現場朗誦,教師現場點評并示范。
  4.增加答疑環節的設計和方法。實現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答疑應該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通過答疑這個平臺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有力的保證。
 ?。?)課前與課后答疑。
   (2)集中答疑(班級或小組)。
 ?。?)微信臺答疑。
   (4)電子郵箱答疑。
   (5)網上在線答疑(每周利用固定時間實現網上在線答疑,包括利用微信及QQ)。
  (三)優化師生關系是實現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的保障
  和諧的課堂是自主合作,師生互動的,融洽輕松的師生關系顯得尤其重要。
  1.把民主帶進課堂。學生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才能敢想、敢說、敢問。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
  2.把鼓勵帶進課堂。課堂上對于學生的任何問題,都應正確的回答給予積極肯定。同時,也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并鼓勵學生善思多問。時間久了,學生就有信心上好朗誦課,喜歡朗誦課。在聲聲鼓勵中,實現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
  3.把興趣帶進課堂。每次上課讓學生帶來并朗誦自己最欣賞的詩文和大家共享,老師現場指導,學生們在自己最喜歡的詩文里得到了更好的提高。這樣的設計使學生逐漸產生學習朗誦的興趣,和諧課堂的建構就在這樣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營造出來。
  4.把知識傳給學生。強化師生關系,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除了在朗誦技巧和教學水平上要具備相應的素質外,還需要特有的氣質和嗓音。只有具備了這種氣質和嗓音,才能充分體現出專業特點并且給學生以直觀主動的現場演示,真正達到言傳身教的效果。
  三、建構自主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自主、高效的課堂教學是在單位時間內以大容量、高效率、精講精練為特征,以尊重、信任和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為前提的課堂教學。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學課堂效益最大化的關鍵和途徑。
 ?。ㄒ唬┱n前的參與
  課前的參與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的這種現象,學生會帶著問題來上課,課堂上老師再進行正確的解答。因此,學生課前參與不僅僅是一般的預習了,它實際上是一種比較主動的、自覺的、認真的自學。
  (二)問題的呈現
  通過學生交流預習情況,把其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來,形成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教師在課堂上重點強調普遍性存在的難點問題的知識,非重點的內容則“蜻蜓點水”,從而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
 ?。ㄈ┖献髋c探究
  在學生初步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分配課堂學習內容的主攻方向。根據學生實際朗誦水平,把學生分成小組。教師要參與每一個小組的研究性學習,了解他們掌握知識點的進程并給予必要的指導。
 ?。ㄋ模┬〗M的展示
  完成了對學習內容的研究性學習后,各小組(或代表)展示自己的成果。其他小組對其進行及時的質疑,共同探究。教師在對其無法解決或有爭議的地方予以點撥或示范,這樣就形成全體主動參與的學習氛圍。
 ?。ㄎ澹┓答伜托〗Y
  反饋和小結是讓學生養成及時思考的習慣,學生總結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的方法和過程。每節課的最后都安排幾分鐘給小組或個人即興發言,讓學生談自己對這節課的體會,談自己的收獲。
 ?。┱n后的延伸
  “課后延伸”的作業布置是讓基礎好的或感興趣學生自己準備朗誦作品,不硬性規定統一完成?!罢n后延伸”實際上又是下一節課的“課前參與”。這實際上是一個良性的循環,課上帶動課下,課下促進課上。
  這種課堂教學模式的程序是建構自主、高效課堂的關鍵和途徑。
  四、朗誦課考試形式的設計和方法
  基于朗誦課的特殊性,從兩個方面進行考試形式的設計和方法:小組考核形式和個人考核形式。
  (一)小組考核形式
  小組的考核方式非常有利于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學生為了完成朗誦考試,會在準備朗誦作品過程當中需要若干次的溝通,對朗誦內容進行分工、討論,最終確定朗誦內容。但是,小組朗誦考核形式會存在一個弊端,由于小組考試任務由整個小組所有成員共同完成,可能會存在某個成員由于基礎較差依賴于其他成員。那么教師在評分的過程中會考慮小組成員中每人承擔的部分,合理的給出分數。  ?。ǘ﹤€人考核形式
  期末成績=平時成績+考勤+最后考試成績=40%+10%+50%
  1.平時成績組成部分有:
  課堂表現:認真參與課堂互動,利用網絡軟件積極完成作業和課前參與。
  出勤狀況:曠課三次取消考試資格;
  2.參加校內外朗誦比賽及演講比賽加分;
  3.最后考試形式,上臺朗誦。
  總之,朗誦教學課堂效益最大化的建構,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改變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模式,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建構起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形態,從而解決耗時低效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黃秀英.“自主—探究—合作”化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1.
  [2]張立紅.普通高中語文現當代詩歌教學困境之突圍策略[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8.
  Abstract: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in-class effectiveness of recitation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teaching ideas transformation and the investigation into teaching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built on the "constructional" level.According to this principle,this paper was intended to describe how to construct the maximum in-class effectiveness of recitation teaching from four major aspects,which are the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ecitation teaching,teaching ideas transformation for in-class effectiveness improvement,classroom teaching mode of initiative and high efficiency,and the design of examination form and method.
  Key words:recitation teaching;in-class effectiveness;teaching idea;construction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760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