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計時隔離在3~6歲兒童問題行為干預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3~6歲兒童問題行為干預中,計時隔離是一種有效的問題行為干預策略。本文介紹了計時隔離的分類及應用,提醒干預者在應用計時隔離時應當保持平和的情緒,注意計時隔離后及時強化,增強目標行為的針對性,科學使用計時器。
  【關鍵詞】計時隔離;3~6歲兒童;問題行為;干預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9)1/2-0023-04
  計時隔離(time-out)是指將個體從現處環境中暫時隔離開,或中斷個體某種問題行為,以降低問題行為出現的頻率?!?〕當兒童出現問題行為時,通過移除刺激物或暫?;顒?,可以使問題行為發生的頻率降低。兒童的行為若受到強化,行為出現的頻率就會增加;兒童的行為若受到懲罰,行為出現的頻率就會降低。斯金納的強化理論強調,當兒童的行為受到懲罰,且問題行為得到有效改善后,要緊接著進行強化才能使改善后的行為得以保持。因此,任何時候應用計時隔離都必須要在應用后緊接著進行強化。若只應用計時隔離干預兒童的問題行為而未進行強化,那么在干預結束后,兒童的問題行為很容易重新出現。在3~6歲兒童問題行為干預中,計時隔離是一種有效的問題行為干預策略,在美國、加拿大等地被廣泛應用。本文介紹了3~6歲兒童問題行為干預中計時隔離的分類、應用及應用中需注意的問題,以期為兒童問題行為干預提供一些參考。
  一、計時隔離的分類
  計時隔離根據隔離期間兒童所在的位置和干預者對刺激物的不同控制方式等有不同的分類。
  根據隔離期間兒童所在的位置,計時隔離可分為排斥性計時隔離、非排斥性計時隔離和隔離室計時隔離三種類型。排斥性計時隔離是指將兒童從出現問題行為的環境中隔離開,不允許兒童觀看正在進行的活動,如當兒童出現問題行為時,將兒童帶到活動室的另一側,使兒童遠離正在進行的活動。非排斥性計時隔離是指將兒童從出現問題行為的環境中隔離開,但兒童可以觀看正在進行的活動。例如,在建構區,當教師看到某位兒童正在破壞建構材料時,教師可以讓該兒童暫時離開建構區,坐在建構區外圍觀看其他兒童活動。隔離室計時隔離是指將兒童從出現問題行為的環境中隔離開,并將其帶到另一個環境中,讓兒童離開所有可能使其出現問題行為的刺激源?!?〕這類計時隔離需要一間單獨的房間作為隔離室,房間要保持通風、照明良好,且房間內盡量不要放任何玩具、圖書等刺激物,還要有專門的人照看兒童。例如,當兒童出現問題行為時,教師可以將兒童送到隔離室,讓兒童自己在隔離室內反思,教師在房間外觀察兒童的表現。
  根據隔離期間干預者對刺激物的不同控制方式,計時隔離可分為非懲罰性計時隔離和懲罰性計時隔離兩種類型。非懲罰性計時隔離是指當兒童出現問題行為時,不采用任何懲罰手段,只是將兒童隔離到另一個環境中,通過為兒童提供玩具、圖書或讓兒童聽音樂等,幫助兒童放松心情。這類計時隔離本身帶有懲罰性質,但干預者不把它作為一種懲罰手段來使用?!?〕懲罰性計時隔離是指將計時隔離作為一種懲罰手段,并對隔離環境有嚴格的控制,如不能讓兒童在隔離期間接觸到電視、圖書等刺激物,以免影響隔離效果。依據懲罰程度以及干預者的不同態度,懲罰性計時隔離又可分為溫和的懲罰性計時隔離和嚴厲的懲罰性計時隔離兩種類型。前者是將計時隔離與積極紀律相結合,在隔離中盡可能減少對兒童的限制和不必要的程序?!?〕后者是將計時隔離與消極紀律相結合,旨在用消極紀律來干預兒童的問題行為,通過讓兒童感受到懲罰來減少問題行為的發生。
  二、計時隔離的應用
 ?。ㄒ唬┯嫊r隔離應用的時間
  計時隔離的應用要遵循即時性,即當兒童出現問題行為時,干預者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應用計時隔離,降低兒童問題行為出現的頻率。另外,計時隔離的持續時間不宜過長,既要保證計時隔離的有效性,又要使持續時間盡可能短,以免耽誤兒童正常的學習活動。已有研究分析了計時隔離持續時間對兒童問題行為干預有效性的影響。研究者讓被試分別接受1分鐘、15分鐘和30分鐘的計時隔離,結果發現,在抑制行為方面,1分鐘的持續時間和15分鐘、30分鐘的持續時間一樣有效,可見并不是隔離時間越長效果越好。
 ?。ǘ┯嫊r隔離應用的范圍
  計時隔離常用于對兒童攻擊性行為、破壞性行為等的干預。林恩·克拉克指出,計時隔離適用于對兒童經常產生的沖動性、攻擊性、情緒性等問題行為的干預,如打人、隨意損壞玩具、搶別人的玩具等。珍妮特·波特菲爾德指出,計時隔離適用于對兒童群體破壞性行為的干預,并把兒童群體破壞性行為分為五種。一是攻擊性行為,即所有對其他兒童進行身體攻擊的行為,如打、推、踢、咬其他兒童等。二是哭鬧行為,即兒童邊大聲哭邊做出破壞性行為。三是暴怒的行為,即兒童隨意發脾氣,并做出破壞性行為。四是隨意損壞玩具的行為,如猛砸玩具等。五是制造危險環境的行為,即兒童將環境變成了可能會傷害自己,也可能會傷害他人的環境,如站在長凳上扔質地堅硬的玩具等。〔5〕
 ?。ㄈ┯嫊r隔離的實施程序
  1.與兒童達成共識
  計時隔離的使用需要先與兒童達成共識。干預者要告訴兒童,計時隔離只是將出現問題行為的兒童暫時隔離開現處環境,或暫時不讓他參與正在進行的活動。干預者可以適當幫助兒童回憶,或以舉例子的方式讓兒童了解問題行為可能帶來的后果,以幫助兒童認同計時隔離的作用。干預者要讓兒童明白,每個兒童都會出現一些問題行為,但是要認識到自己出現的問題行為是什么,可能會給身邊的人帶來什么傷害。干預者尤其要讓兒童明白,計時隔離只是要幫兒童解決一個具體的行為問題,而不是因為不喜歡他才把他隔離開。
  2.創設計時隔離的環境
  計時隔離的環境應是干預者與兒童一起創設的。計時隔離的環境首先要保證兒童是安全的,避免環境中存在安全隱患,如有尖銳物品,或干預者難以觀察到兒童等。其次,干預者應遵循自主原則,讓兒童參與到計時隔離的環境創設之中,根據兒童的喜好來進行布置,如可以通過討論了解兒童的想法,并為兒童提供所需材料,讓兒童自己動手制作計時隔離標識牌、選取隔離區的顏色等。最后,干預者要嚴格控制隔離區的刺激物,因為刺激物過多會讓兒童分心,影響隔離效果。   3.具體實施計時隔離
  案例:
  謝麗爾和其他兒童一起圍坐在一張桌子旁玩橡皮泥。玩了一會兒,謝麗爾突然扔掉了自己用橡皮泥做的玩偶,還將其他兒童做的玩偶摔壞了。教師看到后,走到謝麗爾面前,平靜地說:“謝麗爾,你跟我來一下?!比缓?,教師拉著謝麗爾的手,將她帶到活動室的另一側,指著一張椅子對她說:“謝麗爾,因為你剛剛亂扔東西,還摔壞了其他小朋友做的東西,所以你暫時不能玩橡皮泥了。你先坐在這里,等我來叫你你再回來玩。”2分鐘后,教師走到謝麗爾身邊說:“謝麗爾,你現在可以回去和大家一起玩橡皮泥了?!碑斨x麗爾重新回到活動中,并且沒有再出現問題行為時,教師表揚了她。
  案例中教師所采用的干預方法就是計時隔離。研究表明,當教師使用計時隔離干預謝麗爾的問題行為后,謝麗爾問題行為出現的次數大大減少了。〔6〕從上述案例可見,計時隔離的具體實施主要包括隔離指示與身體管理、隔離原因解釋、隔離釋放、強化等步驟。隔離指示是指當兒童出現問題行為時,干預者口頭為兒童指明隔離的地點,讓兒童自己去反思。身體管理是指當兒童出現踢、打等攻擊性行為時,干預者立即將兒童移至隔離區。其中,口頭指示是首選,因為這能讓兒童學習自我控制。隔離原因解釋是指干預者用盡可能簡短、明確易懂的句子,為兒童口頭說明被隔離的原因。讓兒童理解自己為什么被隔離,有助于有效降低問題行為再次出現的頻率。已有研究表明,許多兒童不清楚自己被隔離的原因,這使計時隔離的效果難以持續,而當兒童清楚地知道自己被隔離的原因后,計時隔離的效果會更好?!?〕隔離釋放是指隔離結束后,干預者讓被隔離的兒童重新回到活動中。隔離釋放有兩種模式。一是根據固定的計時隔離時間,如按照兒童的年齡,一歲代表一分鐘,時間到了就可以結束計時隔離。二是根據兒童隔離期間的表現,若在隔離期間兒童仍出現問題行為,干預者可適當延長隔離時間,但時間不宜過長。隔離釋放既可以由兒童發起,也可以由干預者發起,即兒童自己告訴干預者隔離結束,或干預者告訴兒童隔離結束。強化是指當計時隔離結束后,干預者對兒童的良好表現予以肯定,如當兒童沒有再出現問題行為或有其他良好的行為出現時。
  兒童對計時隔離要有一個熟悉的過程。在使用計時隔離前,干預者可以與兒童一起為隔離區取一個名字,這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計時隔離給兒童帶來的恐懼感。另外,為了讓兒童更好地理解計時隔離的實施步驟,干預者可以通過游戲等方式讓兒童提前熟悉計時隔離的環節。
 ?。ㄋ模┯嫊r隔離的效果評估
  計時隔離是為了糾正兒童的問題行為,因此干預者需要對計時隔離的效果進行評估,即計時隔離是否糾正了兒童的問題行為。干預者可以通過建立日志的方式來評估計時隔離的干預效果。日志內容應包括兒童的姓名,計時隔離的原因,計時隔離開始和結束的時間,每次計時隔離的總持續時間,所用的計時隔離類型,以及在計時隔離期間兒童的行為表現等?!?〕通過建立日志的方式,教師可以周或月為單位,對比兒童被計時隔離的次數,如果次數減少,則說明兒童的問題行為減少了,表示計時隔離的干預效果較好。
  三、應用計時隔離需注意的問題
 ?。ㄒ唬┍3制胶偷那榫w
  干預者應明確計時隔離不是為了懲罰兒童,而是為了糾正兒童的問題行為。若干預者被兒童的問題行為激怒,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那極有可能會采取一些不適當的方式懲罰兒童。兒童在接受懲罰時,很難去反思自己的不良行為,更多的是感受到被成人的絕對權威壓制。這樣的干預往往難以達到較好的效果,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在使用計時隔離干預兒童的問題行為時,干預者要保持平和的情緒。只有保持平和的情緒,才能更好地幫助兒童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行為,提升干預效果。
 ?。ǘ┯嫊r隔離后及時強化
  計時隔離后若兒童的問題行為減少了,通過強化可以使兒童的良好表現得以持續。如果在計時隔離結束后不使用強化,那么兒童的問題行為很容易重新出現。在計時隔離結束后,若兒童表現出良好的行為,干預者應給予獎勵,以增加這種良好行為出現的頻率,減少兒童問題行為出現的次數。
 ?。ㄈ┰鰪娔繕诵袨榈尼槍π?
  在對兒童進行計時隔離前,干預者可以選取一種或兩種問題行為,如咬人行為。若兒童出現咬人行為,就會被計時隔離。持續反復應用計時隔離來有針對性地減少兒童的咬人行為。如果選取的目標行為過多,那么兒童可能一整天都會處于計時隔離之中,這不僅會影響兒童正常的學習和活動,也會降低計時隔離的有效性。
  (四)科學使用計時器
  干預者可能會由于其他事情忘記或延遲結束計時隔離??茖W使用計時器可以避免這種情況,可以使計時變得更加準確、客觀。干預者應當將計時器放在離隔離區較近但兒童拿不到的地方。當計時器響起,就是提醒干預者也是提醒兒童計時隔離結束了。
  參考文獻:
  〔1〕車文博.心理咨詢大百科全書〔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400.
  〔2〕TERA  L  WOLF,T  F MCLAUGHLIN,RANDY LEE WILLIAMS.Time-out interventions and strategies: A brief review and recommend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2006,21(3):22-29.
  〔3〕簡·尼爾森.正面管教〔M〕.玉冰,譯.北京:京華出版社,2009:109-112.
  〔4〕TANIA BLAZEVIC.Time-out room in the school setting〔J〕.Journal for Pedagogical Theory and Practice,2014,(1):213-221.
  〔5〕JANET  K  PORTERFIELD,EMILY  HERBERT JACKSON,TODD R RLSLEY.Contingent observation:An effective and acceptable procedure for reducing disruptive behavior of young children in a group setting〔J〕.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1976,9(1):55-64.
  〔6〕米爾滕貝格爾.行為矯正的原理與方法〔M〕.胡佩誠,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289-291.
  〔7〕CHRISTINE  A  READDICK,PAULA  L CHAPMAN.Young children’s perceptions of time out〔J〕.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2000,15(1):81-87.
  〔8〕WILLIAM  J WARZAK,MARGARET  T FLORESS.Time-out training without put-backs,spanks,or restraint:A brief report of deferred time-out〔J〕.Child & Family Behavior Therapy,2009,31(2):134-14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884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