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學生喜歡和適用的翻轉課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中職平面設計教學中,教師應打造學生喜歡和適用的翻轉課堂,具體做法有翻轉學法、翻轉形式、翻轉講法、翻轉想法、翻轉內容、提倡質疑等。
[關鍵詞]中職;平面設計;翻轉課堂;適用
[中圖分類號] G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9)15-0087-02
翻轉課堂,顧名思義,是指顛倒教學過程,讓學生通過小視頻或短片學習、質疑、探索、創新和實踐,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由主動地位轉至主導、指引地位。翻轉課堂學習形式十分靈活、新穎,以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好奇心和求知欲為目標,且很好地落實了新課改提出的以學生作為課堂中心的要求,進而發展學生的優勢,挖掘學生的潛能,做到“做中求知”“探索求知”“實踐出真知”。
翻轉課堂是新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網絡資源的日益豐富而得以推廣的較好的教學法,然而,如何做到有效翻轉,充分解決教與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這需要教師的探究和學生前概念知識、能力的匹配。本文以平面設計課堂教學為例,對如何打造高效、適用、有趣味的平面設計翻轉課堂進行探討。
一、翻轉課堂的相關概念簡述
翻轉課堂的中心是學生,學生需要達到一定的能力水平才會有助于實現課堂的高質量、高互動、多生成和多目標。首先,學生需要能正確運用網絡,會靈活查看、搜索信息和互動,能充分運用網絡的優勢。其次,學生要有一定的發散思維能力、自主自覺性和合作探究能力,這樣才有利于課堂預設的目標、任務的達成。最后,學生要有總結、反思、實踐和創新的機會,才能翻轉傳統課堂模式。
翻轉課堂的主導是教師,教師要有充分備課的預設、隨機應變的靈活、博學多聞的見識、滾瓜爛熟的專業知識,要有組織課堂的基本技能、創新作業和實踐的金點子,更要以“為每個學生全面和個性發展”為原則,這樣才會讓學生感興趣,讓教師增魅力,讓知識顯威力,讓教學得助力。
翻轉課堂的主要幫手是多媒體教具和網絡資源,教師只有勤于涉獵、巧于構思、精于規劃、新于活學活用,才能有效利用科技給教學帶來的高效和自主,利用豐富的可以共享、方便攜帶的資源充實課堂,幫助學生完成查漏補缺與鞏固練習,實現平衡發展與順利成才。
二、中職學生身心發展特點
中職學生是初中畢業的文化水平,他們厭煩了學校的約束與“填鴨式”教學,期望尋求獨立、個性、革新,但卻往往惡習纏身,最典型的是很多中職生都迷戀網絡,翻轉課堂的出現是基于學生對網絡的新鮮感,更是教師打造潮流化、接軌社會的課堂的必然。
中職學生喜歡過度追求個性、新穎而不善溝通、合作、實踐和探索,為此教師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通過學生的優缺互補來打造因課制宜、因材施教的新型課堂,促使學生“實踐然后知不足”,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然后“書到用時方恨少”,進而逐步實現教學目標。
此外,中職教育強調學生的創新、靈活和實踐,而翻轉課堂通過“實踐作業、合作探索和網絡視頻”等多角度學習,不僅能增強學生對平面設計專業市場、消費者心理、設計熱點等潮流因素的把握,還能真正做到“接軌社會和生活”的活學活用。
三、打造學生喜歡的高效實用翻轉課堂的措施
在翻轉課堂教學中,筆者使用的教材是校本教材《CorelDRAW平面設計由入門到精通》,屬于進階式、案例式教學教材,以“美術和軟件基礎:設計—完稿—成品”為主線來示范講解,不但促進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內化,更給學生提供了接軌市場和現實的鮮活案例。書中的實例能夠促使學生通過翻轉課堂再尋找相似或創新案例進行對產品、市場的實際體驗與感知,還能讓學生在“翻轉課堂”的豐富內容里循序漸進地提高自己的美術審美能力、鑒賞水平,增強創新意識,提升實踐水準和藝術修養。該書的每個章節都有知識回顧和舉一反三的內容,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非常適合學生借助翻轉課堂加以仔細觀察、自學獨思、合作探究、研讀質疑和發散創作。
1.翻轉學法,自學獨思,巧展個性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的需求和個性是翻轉課堂設計的出發點,更是教師打造學生喜歡的翻轉課堂要考慮的方面,還是學生自主獨立思考和進步的實用課堂的基石。因為學生只有真正地自主預習和深入思考后,才能提出疑問和完善自我,才能形成自己的獨特思想和個性特征。如“LOGO的設計與制作”一課,為了讓學生有“課堂主人翁意識”,喜歡參與課堂,有言可發,筆者給學生布置了查詢優秀微信公眾號中推送的關于標志設計的推文的預習任務,安排學生通過表格列舉或者畫圖輔助等方式,歸納標志設計的概念、要素、特點及技巧,使學生熱愛預習、習慣預習和顛覆預習局限于課本的思維,使學生逐步養成預習和思考的好習慣,并在預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如我校的?;赵O計包含了哪些標志設計的要素,為什么要這樣設計)。
2.翻轉形式,樂賽趣究,合作共贏
打造學生喜歡的課堂就應該與社會、市場和實際接軌。平面設計課程實質是市場實踐學科,是需要學生與客戶溝通、與團隊合作、與潮流結合、與時間競爭的,所以啟發學生敢于、勇于比賽,并在高效、實用的小組合作形式中實現互助共進、合作共贏,再引導學生在比賽中探究不同的思想和設計風格等帶來的不同效果,雙管齊下,方可利用翻轉課堂實現高效課堂。如“LOGO的設計與制作”一課結束后,筆者借助翻轉課堂的思路,引導大家從綜合角度分組設計,為自己最熟悉的家鄉、最喜歡的公益活動或母校設計一個標志。
3.翻轉講法,應需講解,總結補充
翻轉課堂不提倡教師的過多講解,因而教師一定要明白自己的作用,“有求晚應”,“無求不應”,才能把自己的專業指導意義發揮在點上,同時培養學生的獨思和互助習慣,避免依賴、懶惰的思維惡習。另外,由于翻轉課堂會生成較多資源,有時學生的熱議和發散思維可能出現偏離主題的現象,所以也需要教師及時撥亂反正、提綱挈領式總結和表揚型的補充強調,以此調動大家的激情和主動性。如“LOGO的設計與制作”一課,在講解LOGO設計的基本技巧之時就需要運用大量的文字和圖片進行分類介紹,使學生在其中感知,不可多講,教師的講解與總結要一舉中的或錦上添花。 4.翻轉想法,結合市場,模仿創新
模仿和創新是學生學習的兩個階段,學生所學最終是要付諸實踐的,翻轉課堂也適用于實用性、市場導向性很強的平面設計學科。教師應設置豐富的課型和活動,引導學生根據科技發展、客戶需求,創新創造新產品等來徹底顛覆傳統的被動、死學狀態。筆者在課堂上會啟發學生結合所聽故事,聯系自己周圍的生活,做到將理論應用于實際,求實創新,促使實用思想扎根學生心里;還會在課中結合時代特色給學生推薦潮流網站、權威網站,每課都會搜索和展播最新最佳作品讓喜歡涉獵網絡的學生研討,同時告訴學生要“胸中有丘壑”,才能“下筆如有神”。如“LOGO的設計與制作”教學中,筆者先在課上通過班內投票的方式評選出“十佳設計師”,再在校文化藝術節展示活動上展出十位設計師的作品,讓參加活動的師生、家長、企業代表、上級領導投出最喜愛的作品,以此來考查學生對市場的適應和把握。
5.翻轉內容,明察實做,發散拓展
上文提及的教材是以案例為代表,旨在給學生一個范例去熟悉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流程,學生真正入世后,其作品還是需要創新、有情感、有個性的,所以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積累、勇于實踐、善于發散、慣于拓展十分必要,這樣的“有情、有展、零散自如”的課堂深得學生喜歡。教師需要借助提前備好的各種資源,跟隨時代的要求和社會的變化而改革教學內容,如“LOGO的設計與制作”教學中世界知名品牌的LOGO展示環節,筆者展示了其中部分LOGO。從搜集整理素材,到設計理念和意圖,再到設計制作,最后校對出品的一系列小視頻、圖片、動圖等,讓學生去欣賞、去思考、去進步,也讓學生明白“創新和改變的力量”。
6.打破權威,提倡質疑,遺留解答
翻轉課堂由于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選擇課外知識加以拓展,自由選擇學法嘗試預習與實踐,必然會出現教師無法預知和掌控的時候,有少數教師不了解的相關知識、課堂不能耗時解答的難點、學生作品瑕疵需要靈感去改善,這些種種都在挑戰教師“無所不知、總是正確”的傳統形象和權威。既然翻轉課堂,就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不一樣。這種敢于被挑戰、勇于給學生自由和權利的課堂不正是學生喜歡且有實際意義的翻轉課堂嗎?這樣的翻轉課堂才能讓學生發揮獨立自主權。如教師可提出問題:“LOGO標志是一個企業的象征,如何設計與時俱進、與國際接軌的LOGO?”啟發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和年齡來回答,而不必以教師的思與導為主,因為彼此的眼界不同。
綜上所述,只有以學生為主,以觀察為基礎,以實踐、創新、自學、探究為交叉過程,切實提高學生發散思維和總結能力,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才能達到“因材施教、發展個性”的教學目標,實現教與學的“雙贏”。
[ 參 考 文 獻 ]
[1] 張朝余.中職學校平面設計教學的創新性思考[J].群文天地,2012(24):128-129.
[2] 黃亞美.論文字設計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技巧[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12(1):229-230.
?。ㄘ熑尉庉?nbsp; 周侯辰)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30183.htm